如何轻松完成高目标?从一个小故事,看20英里法则
很多人都擅长制定雄心勃勃的高目标。
但这些人中只有很少人能最终完成。
今天就介绍一个有用的20英里法则。
你掌握它,就有了完成各种高目标,解决各种困难的法宝。
先问一个问题。
我有两个朋友都想当作家,写一本书。
有一个朋友才华横溢,灵感来的时候,一晚上能写几万字。
另一个朋友就稍逊一等。
他也清楚自己才华不高,他计划每天雷打不动,写两千字。
你觉得谁最先完成作品?

答案是才华不高的朋友先完成。
才华横溢的朋友,到了截稿日期,依然没写完,一拖再拖。
而才华不高的朋友,现在书都已经印出来了。
更厉害的人反而更慢。
这自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方法问题。
这背后就是号称能解决任何困难的20英里法则。
20英里法则源于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一次实验。
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被称为“美国大陆最长的距离”。
这段3000英里的路程,地貌十分复杂,且常有恶劣天气。

用什么方法能更快走完这段路程呢?
吉姆·柯林斯组织了3批人进行试验。
实验对组员没有要求,走完全程,到达终点就是胜利。
第一组队员选择在好天气时快速行进。
一天能走40到50英里。
坏天气时休息,1英里也不走。
第二组队员信心满满,每天走50-60英里。
按这个速度,2个月就能到达终点。
第三组队员选择每天走20英里。
不管是好天气还是坏天气,他们就只走20英里。
在出发前,很多人觉得前两组队员会先到。
没想到,最后第三组花了5个月时间,先到达了终点。
吉姆·柯林斯也对结果非常不解。
调查后他才得知原因。
第一组太受天气影响,一旦坏天气多,就经常阻碍行程。
而且为了休息,大家会一再降低坏天气的标准。
第二组急于求成,一开始冲得太狠了。
就好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
到后面就跑不动了,渐渐松懈下来,失去了斗志。
而第三组人,他们有明确的规划。
严格执行每天20英里的任务。
因为和其他两组50多英里的任务相比,20英里的难度并不高。
所以他们完全不受天气干扰和影响,就是每天20英里。
结果反而是他们最早到达终点。
而且第三组人并不觉得多困难。

吉姆·柯林斯得出结论:执行一项任务,有明确规划,严格执行,保持自律不被诱惑,做到这3点,就更容易成功。
这就是 “20英里法则”的来历。
我们再看一个小故事。
1911年探险家阿蒙森带队向南极进发。
他每天用6小时行进15英里,无论任何天气,都是如此。
而他的对手罗伯特,却依靠天气和路况来决定行程。
最终,阿蒙森成为了登上南极第一人。
罗伯特却因被天气影响,倒在了去往南极的途中。
很多优秀的管理者和牛人都非常擅长拆解目标。
很多在常人看来非常难的目标。
经过拆解细分,就可以变成每天可以执行的具体事项。
然后只要每天按时做完这些事。
最后那些大目标自然而然就实现了。
这背后也是20英里法则。
面对困难有两个大的解决方向。
一个是提高自身能力,一个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提高自身能力绝非易事,但掌握正确的方法就容易多了。
为什么你要掌握20英里法则?
因为这样即使你的能力不如别人。
同样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难道不是一条成功的“捷径”吗?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