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生胶的碎碎念

2021-03-19 14:05 作者:牛牛的爱好很多  | 我要投稿


改横以来,反手在反胶和生胶不断反复,发现实战效果最好的还是生胶。生胶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不太好练球,大部分经验还是需要在实战中获取。坚持生胶几年,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心得:

1.生胶的厚度。1.5以下(中),打法已接近长胶,2.15以上(特厚),打法已接近反胶。我认为都不具有典型的生胶性。最终还是坚持1.8厚度(厚)生胶,打法丰富,最具生胶特色。

2.生胶厚度一旦确定,不宜随意改变。生胶改厚度,就跟改胶皮差不多。打球手法、战术体系都会发生极大变化。颗粒胶动作框架小,极其注重手感积累。

3.生胶击球非常集中,干净,极其强调小臂发力。想象用“手背”击球,是极其重要的心法。每次击球失误,都必须默记一下这个心法。

4.生胶的收力减力和发力弹击,在节奏变化和反差上,要比反胶来的更强烈,是生胶在相持中必须强化的优势。

5.收力挡直线,发力弹斜线,可以把线路打开。生胶比反胶更容易把线路打开,原因同上。

6.生胶只需要判断死转的下旋(这个相对容易),其余无论何种来球,均可上手拨打。生胶的第一意识和第一准备是击打。然后才是搓或者拉。

7.既然击打为主,就对动作的一致性规范性要求高,动作相对固定,千锤百炼,包打天下。这就强调脚步的灵活。不能站死,预动步一定要动起来。生胶快攻的走位输出与反胶弧圈的站桩输出,意识有一定差别。

8.步法的灵活,又联系到盯球意识以及精力的高度集中。打生胶的累,在于每球必盯,稍一走神,就死。

9.对于反手极转长下旋,生胶面可以搓回(乃至削接)也可以拉起来。对手极转长下旋的质量,你的应对能力,对手是否敢于对生胶削搓或拉接的回球下死手,往往决定胜负走向。

10.生胶的拉球,一般是高点期,最多是下降前期,不能再往后了。反胶只是质量不高而已,而生胶就是一个字,死或送死。

11.拉球的要领:亮板顶蹭,小臂发力,腹部收紧。顶住球体的中下部。生胶拉出的弧圈,旋转不一定特别强但弧线不太往前走,对手对不上点反而容易吃转。

12.正手必须有一板快速的正手攻,包括突击。衔接上,最好有快带,不行的话捂一板也行,目的,是匹配上生胶的快节奏。如是以生胶为主的,反胶就是辅助,配合生胶的快。

13.当以反胶拉冲为主,那生胶就是辅助,以变节奏为主,配合反胶的力量旋转。

14.每一粒球,主次是要分明的。或以反手生胶为主,或以正手反胶为主。头脑要清醒,节奏不要乱。这是生胶打法的有趣之处。

15.搓球,遇台内强下旋,可以发力把球劈长,这种球弧线低平,对手不好应付。反胶打法习惯于下旋控短,但这种习惯,正投生胶胃口。

16.不明旋转来球,又没有把握弹拨,可以用推切的手法应对。

17.短球,有机会最好挑起来。出其不意的挑打,对仓促回球接一个反手大斜线弹击。是百试不爽的连招。

18.侧磕,侧拿,甚至横向刮一下,都是利用颗粒的性能,制造一些不规则回球。这个很难描述,只能自己体会。

19.正手弧圈,没有什么多说的。只是生胶底板多为硬板,硬板配狂飙,拉,冲,打的界限要分明。打就是打,不拖泥带水。拉,就是低手引拍,充分摩擦,专注制造旋转。冲,就是高点期,发力向前,专注速度。硬板不太吃球,要格外注意用身体吃球。如:身体的前压扑台,加入大臂延长摩擦时间,适当拉一些侧拐。

20.打球,典型的知易行难。即便知道,也不容易做到;即便做到,不练又不行了。真难!



关于生胶的碎碎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