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回顾参考

2023-08-05 12:42 作者:李子珒  | 我要投稿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的三次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 。

今天,我们回顾一下著名的经济大萧条(1929——1933)。

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大萧条导致)

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接近人口总数的28%。还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口。

美国经济大萧条出现什么情况呢?

概括起来四句话基本可以说清:

第一句,工业投资由盛转衰,产品过剩,限制产能。

第二句,耐用消费品,住房建筑下滑,失业率增加。

第三句,富人节约,穷人无力消费,社会消费不足

第四句,预支消费,股市泡沫破裂。

看第一句工业投资由盛转衰,产品过剩,限制产能。

工业指数从1921年67暴涨到1929年126,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年至1925年为100,1928年7月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上升到126。 股市的暴涨,而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出现卖货难,于是工厂悄悄自我降低产能。1929年开工率只有80%,而这个趋势后来还在继续,投资额从1929年404亿,1930年274亿,到1932年47亿。 第二句,耐用消费品,住房建筑下滑,失业率增加。

1927年后,汽车消费下滑,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50万幢,相比较1925年则约有100万幢。 由于工业部门自我限制产能,导致工人失业率增加,出现大面积失业。 第三句,富人节约,穷人无力消费,社会消费不足

在1929—1930年,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约150亿美元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140亿美元。 此前,工业繁荣经济增长的收益并没有惠及工人,工人储蓄不足,无法继续消费。 1920年到1929年,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增长了55%,而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仅仅上升了2%,相当只用2%的工资率带动了55%的生产率。 另一个群体农民,农产品价格的也在不断下跌,工资平均只有非农业30-40%,而生活成本在上升。 美国的底层生活劳苦大众工人和农民消费能力都在减弱,所以社会消费总体疲软。 第四句,预支消费,股市泡沫破裂

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已经流行,分期付款销售额从约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毋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但是也预支了产能和未来的消费。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陷入抛售漩涡,股指从363最高点骤然下跌平均40个百分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被称为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从此拉开美国经济大萧条序幕,对西方世界影响深远。 我国有没有可能出现大萧条呢? 对比一下,大家各抒己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与当年凯恩斯面对的问题相似。所以,需要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应对。

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回顾参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