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

2023-02-16 21:06 作者:我叫oo诅咒你5  | 我要投稿

以下是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资料的相关介绍及真题试读供大家参考!

参考资料: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精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7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视频】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部分摘录:

新闻客观性[中山大学2019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湖南大学2010年研]

答: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表现出来。

新闻反转[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新闻反转又称反转新闻、新闻逆转、新闻乌龙事件,是指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其特点表现为:传播时间短,信息片面化,话题具有争议性,传播地点多发于新媒体平台,后期影响持续发酵。新闻反转产生有两个原因:①碎片化信息与刻板成见的结合;②记者报道失实以及对公众焦虑的刻意迎合和刺激。

迭代新闻[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研]

答:迭代新闻(Iterative Journalism)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新闻报道一层一层向纵深挺进,使新闻由浅入深,揭示事件真相,探究事件起因。一般分成快讯、初稿、报道、背景、分析、互动和定制7个阶段。其报道流程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进行的新闻生产,专业人员与用户进行广泛深入的互动。这一模式反映了网络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新闻从静态的“产品“变成了动态的“过程”。迭代新闻形成的原因包括:网络与部分媒体纵容“退化仪式、网民“沉迷性功能紊乱“和社会固化“认知刚性”。其解决路径为:①主动加强议程设置,建立健全信息发布与政策解读机制;②用市场经济所接受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③要加快政务微博、微信建设,主动搭建民意疏导的最短路径,及时打捞沉默的声音;④要遵循竞争性规律,努力提升权威舆论公信力;⑤尊重开放性规律,积极寻找第三方联盟,提高全球、全网舆论话语权。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

拟态环境[兰州大学2021年研;重庆大学2019年研;上海师大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8年研;暨大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7年研;清华大学2016年研;中传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川大2015年研;北京师大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简答题,安徽师大2021年研]

答:拟态环境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的一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李普曼认为,人必须根据对环境的认识和判断来调节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在现代,由于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现代人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的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介去了解。因此,人的认识和判断(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已不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而成了对传媒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人们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而这种反应的作用对象却是现实环境。这样,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大众文化[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研]

答: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参与最广泛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会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

新闻道德[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新闻职业道德[中传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7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人大2011年研]

答: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新闻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其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新闻选择[中南财大2022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22年研;暨大2019年研;中传2016年研;南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④发扬优良作风;⑤坚持改革创新;⑥遵纪守法;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

>>>本文为多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