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潜行者】禁区异常现象一览

2020-10-26 05:32 作者:容克87G  | 我要投稿


起初是电闪雷鸣,而后天空变得血色一片。

仿佛燃烧的天空即将坠落,整片大地在这重压之下摇摇欲坠。

对于任何首次目睹这般景象的人来说,“世界末日”这个词语都会在脑海中不断盘旋,挥之不去。至于那些活动在禁区里的潜行者们,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知要更加实际一些:世界一时半会是无恙的,但若是在红光开始闪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足够可靠的掩体,末日多半要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很少有潜行者会去真正关注这种现象的由来,他们只是简单地,不带任何文学浪漫色彩地称呼它为“爆发(blowout)”或是“电磁风暴(emission)”,在电磁风暴来临的时候,他们躲入掩体之中寻求庇护,在电磁风暴过去后,他们便一切如常地再度开始探索禁区。当然,致力于研究禁区的团队对电磁风暴的成因也不是全无猜测:由前禁区内科研人员建立的“晴空”组织就一度认为,电磁风暴的出现是因为外来者扰乱了禁区中的某种平衡所致。①

注①:原文为“……任何复杂的自然系统,譬如禁区,总是会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地朝着平衡态演化,近几年来的禁区正是如此,它很稳定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异常。可现在?现在强劲的电磁风暴改变了整个禁区的面貌,整个系统正变得不稳定,扭曲,出了毛病……而这一切的诱因是非自然的,是人为活动所致。”“……禁区容许我们在某些地方存在,另一些地方则禁止我们涉足,焦脑器的另一侧就是这样的禁地——潜行者们不该到那儿去。我想,近来禁区内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因为有人打破了这个禁忌,越过了焦脑器的封锁。”

这个推论只命中了部分的事实,禁区中的某种平衡确实被打破了,但最初打破它的并不是外来者,而是始终待在禁区中进行着秘密研究的那些科学家。

早在禁区诞生以前,甚至早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之前,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一个秘密实验基地。在代号为“黎曼斯克-13”的城市中,前苏联最优秀的科学家汇聚一堂,试图利用无线电波来塑造人民对苏联的无限忠诚。这样的实验——正如同人们所想的那样——很不安全,事实上四号反应堆的爆炸事故就与在1986年4月26日进行的实验能耗激增不无关系。这一核事故使得切尔诺贝利周边区域成为遍布辐射的死地,但此时它还不是现今意义上的“禁区”。

在核事故发生后,前苏联撤走了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人员,但少数拒绝撤离的平民和在秘密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团队仍然留在此地,后者显而易见地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放弃研究的打算,或者倒不如说周边区域如此空旷寂寥正合他们的意:这下子可以拿来当实验场地的地方就更多了。秘密的研究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下去,就连苏联的解体也没有对这一进程产生任何影响,非要说的话,就是新生的乌克兰政府对这一研究的关注和干预能力较之前苏联还要更加的低下。正是在这一时期,科学家们的脑控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成果与他们预期的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

2006年3月4日,第一次脑控实验开始,但可能是由于不可控的实验进程,它仅持续了两小时便被关停。科学家们在随后的4月12日再次进行了实验,并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实验预期的步骤——但得到的结果却和预想之中的答案大相庭径:实验所用的发生装置在智域(noosphere)②中打出了一道裂隙,使得前者开始以当时科学难以解释的方式影响,或者说扭曲了现实世界。

注②:智域(noosphere)是由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和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共同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在此不做个人解读

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但科学家们自身并没有成为灾难的受害者,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质疑实验的目的,并试图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或者至少是限制智域中裂隙对世界的影响,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晴空组织的建立者。那些没有离开的科学家则选择继续当前的研究课题,并坚信通过找到控制智域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现有的技术,他们将自己的意识统合到一起,形成了被称为“C意识(Common Consciousness)”,即“共同意识”的思维共同体,试图用这种方式取得对智域的控制。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成功地获取了对智域的控制能力,但付出的代价却极为高昂:他们现在必须定期地释放来自智域的能量,若不然这股能量将反噬己身——这就是禁区中电磁风暴的由来。③2006年6月10日,第一次电磁风暴(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第二次切尔诺贝利灾难”)爆发,区域内无防护准备的科学和军事人员立毙当场,禁区的范围也向外延伸了五公里之多。

注③:这种能量的释放并不是完全被动进行的,事实上C意识也会主动利用电磁风暴作为武器来阻挡一些他们认为会造成麻烦的入侵者

在电磁风暴爆发的时候,源自智域的能量会以禁区的中心为起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开来,在身心层面上影响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一般认为,在没有掩体遮蔽的情况下停留在电磁风暴的影响区域内等同于死路一条,但凡事总有例外:一名被称为“刀疤(Scar)”的佣兵据悉就曾经多次在无防护的状态下从电磁风暴的肆虐中幸存。除此之外,一种实验性的名为“Anabiotic”的药剂④据称也可以让它的服用者在无遮蔽的野外度过电磁风暴的危机。

注④:由奥泽斯基教授研发的实验型药物,其中装着的“僵尸粉末”可以短时间内关停中枢神经的一切活动,使人体进入“假死”状态从而免受电磁风暴的伤害,然而,它并没有经过医学认证或是实际的测试,因此其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等问题始终不能让人完全放心

只有在了解了电磁风暴的起源之后,人们才可能对理解禁区内各种光怪陆离的异常现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为禁区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模样,实在是与智域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密不可分。

笼统地来讲,人们会将这些扭曲了现行物理法则的区域简单地称为“异常点(Anomaly)”,在第二次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之后,这样的异常点在禁区内随处可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C意识的智域控制实验遗留下来的产物。这些异常点——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基本上都极度危险,那些没能小心避开它们的人往往会提前迎来自己的结局。尽管如此,在无数潜行者的总结之下,绝大多数异常点的性质已经为人所知,在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即使只是初来乍到的菜鸟应该至少也可以提升一点生存的几率:

最为有效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诀窍就是不要随便抄近路或是绕路,前人走过并确认安全的路线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但考虑到神器通常只会在异常点密布的地方出现这一点,最终一个潜行者恐怕仍然不得不在极近的距离与异常点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时刻留意探测器的警报对生存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在异常点极为靠近的时候这个警报才会被激活,警报的频率越高则意味着使用者距离异常点的距离越近。但这样的警报只能大致地为你提供一个参考,为了确认异常点的具体位置,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提前触发它们的活动才更为妥当。通常情况下这意味着投石问路⑤,但在运气极好的情况下一个冒冒失失的替死鬼也能完成这个任务。此外,绝大多数异常点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周围的光线折射率,因此在有光照的情况下通过仔细观察也是可以避开部分异常点的影响范围的。

注⑤:事实上,异常点的触发机制确实是个谜,可以肯定的是人体一定会触发异常点的活动,但为何投掷螺栓有触发效果而枪械的射击没有仍然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在面对异常点的时候,完全避开它们的影响范围才是最理智的做法,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一名潜行者可能被迫决定是否要强行穿越异常点所在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不同类型的异常点的表现形式就极为重要,事实上,如果不去思考“这些变异点究竟是如何存在的”这样的问题,它们本身能够造成的危害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



“燃烧”:

简单地来说,被称为“燃烧”的特异点就是一个触发后会凭空喷射出火柱的陷阱,这种形式的能量释放是存在一定的间隔的,因此理论上也可以通过人为地触发这样的异常点而后趁着火焰喷发的间隙快速通过的方法。不过,尽管这种特异点在禁区内相对比较少见,它们出现的时候却往往成簇成群,通常而言,发现一个“燃烧”特异点意味着周边一小片区域中密布着同样的陷阱,而它本身不易在视觉上被发现(燃烧特异点只能通过空气因为热浪产生的扭曲来察觉)的特性很容易让那些想要强行突破“燃烧”特异点影响区域的潜行者刚刚将一个特异点抛在身后又一头撞进了另一个特异点的陷阱当中。

火焰的温度从100℃至数千摄氏度均有可能,在最高的温度下即使是混凝土也会迸裂,钢铁也会熔化,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燃烧”特异点周边密布裂痕和土壤烧融的痕迹而有的“燃烧”特异点周边的环境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令人颇为费解的是,在水下也存在着类似的被称为“锅炉”的特异点,作为结果,在这样的特异点附近沸水四溢。



“彗星”:

除去均会产生高温烧灼的伤害之外,“彗星”特异点和“燃烧”特异点的特征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前者明显可见且会以极快的速度移动,后者难以觉察却只能固定存在于一个地方。在开阔地段避开这种特异点并不困难,但据潜行者报告说,在一些诸如走廊过道这样的狭小地段也有这种特异点出没。无论如何,一名潜行者应当极力避免靠近这种特异点,和火焰温度有时候会幸运地并不算很高的“燃烧”特异点相比,“彗星”的触碰无论何时都极为致命。



“漩涡”:

从其表现形式来看,“漩涡”特异点似乎是某种与引力有关的异常现象,在被触发之后,方圆10至15米内的物体都将被拉入这个特异点的中心,通常来讲,这种特异点的受害者基本没有机会生还:他们的躯体要么是被特异点拉入正中间被压缩成一个团块,而后又在特异点能量的爆发下迸散开来;要么就是极为痛苦地悬浮在空中被撕扯得骨肉分离。

尽管如此,理论上也不是完全没有被拖入这个特异点之后的自救方法:如果你有幸挺过了特异点的第一轮撕扯而依旧没有受到致命伤害的话,接下来特异点便会存在一个大约为一秒钟的无反应期,利用这个空隙奋力一搏或许有可能脱离特异点的触发范围,但这个方法即使是在理论上也只有那些装备轻巧灵活的潜行者才有可能尝试。此外,在被拖入特异点的过程中,潜行者会发现自己如同橡皮筋一般重复着靠近-远离特异点中心的步骤,在距离中心最远的时候同样也是挣脱特异点捕捉的良机。

这种特异点在生成之后会稳定存在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在白天它会相对比较容易被发现,其周边的空气存在着一定的扭曲,落叶会不自然地环绕着这个特异点舞动,通常而言它四周还会散落一地此前受害者的残骸碎片而特异点的正中心则是一团深色的不明物质。但是在夜晚,这些特征都是及不明显的(但是“漩涡”特异点独特的扭曲声依旧可以辨识),因此夜间行动的潜行者将不得不依赖探测器的告警功能或是利用投石问路的死办法来探明前路是否安全。



“陀螺”:

“陀螺”特异点是禁区内较为常见且致命的异常现象之一,它在诸多方面都和上述的“漩涡”特异点极为相似,因为这两者将受害者拖入自己作用范围并且撕碎的方式十分相近。一般认为,“陀螺”特异点的单次能量爆发强度要低于“漩涡”特异点,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其实比后者还要危险许多:陷入“漩涡”特异点捕获范围的目标虽然九死一生,但是逃离的可能性却不能完全说没有,可若是被“陀螺”特异点彻底捕获,被无形的力量托举到空中高速旋转着的受害者是根本没有办法逃离的。

“陀螺”特异点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辨认的异常现象,不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听觉上都可以较容易地发现它的识别特征:通常在“陀螺”特异点的上方会盘旋着尘埃,而它的四周则散落着受害者的残骸;它发出的响声与“漩涡”特异点的声音相近,但即使认错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这两者对于潜行者而言都得敬而远之。



“跳板”:

与上述两种会将受害者“吸入”或是“捕获”的特异点相反,“跳板”特异点在被激活后会立刻释放一道将影响范围内的物体全部向外推开的冲击波,冲击波释放后“跳板”特异点会存在一个短暂的不应期。因此在安全距离上主动触发这种特异点而后快速通过的策略是可行的。在其存在周期内,这样的冲击波强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其造成的效果也从淤青至立毙当场不一而足。这样的异常点在禁区内极为常见,幸运的是,通常情况下它们也极容易被发现:除开它在空气中产生的扭曲、不正常环绕的落叶和四周散落的污渍之外,“跳板”特异点随着人体的靠近还会变得愈发明亮,而它们时刻发出的连续震颤音也极具识别度。

虽说如此,对这种异常掉以轻心依旧是不明智的,它们在禁区内的分布实在是太广,而潜行者们总是需要时刻提防敌人或是变异生物的威胁,在分神的情况下一头撞进特异点的后果不想可知。



“烧绒”:

较之其它的特异点,这种名为“烧绒”的异常现象是十分有迷惑性的,它常见于户外,看起来完全缺乏其它异常现象那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也不会发出什么非自然的声音,甚至于在探测器上也找不到它的踪迹(投掷螺栓的做法也不会触发烧绒的反应)——这完完全全就像是某种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只不过它在某些人太过靠近的时候会用一团孢子样的东西狠狠糊他一脸。

尽管如此,发现和规避“烧绒”都十分简单,即使是在极近的距离上,只要运动的速度足够缓慢也可以不用担心来自“烧绒”的危害。最初人们一般认为“烧绒”只对几乎无防护的或是裸露的皮肤才能造成严重伤害,但后来的一些接触记录表明这个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果冻”:

如其名所述,“果冻”看起来就是一坨绿色的粘稠物,它周身散发着荧光,而且一刻不停地嘶嘶作响冒着气泡,有介于此,它即使是在夜暗环境下(事实上这种异常现象的确多见于地下)也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令人很难忽略它的存在。在和其它物质接触的时候,它的光芒会更加明亮,嘶嘶声也更加地急促,最终与它接触到的物质——不论那是人体、武器还是防护服——都会彻底消融在一坨莹绿色当中。

虽然其表现出极强的腐蚀性,但其具体的物质构成并不为人所知,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源自获得了异常特性的某种高放射性活泼化学物质泄漏物。



“酸雾”:

“酸雾”特异点本质上是一团漂浮在半空中不断地进行着未知化学反应的雾气,它产生的酸雾会腐蚀肌肤和装备,毒气则对肺部十分有害。总体而言,它对目标造成伤害的方式与“果冻”特异点有些相似,但它的腐蚀性要更强一些,而且同时还附带有窒息类毒剂的危害。除此之外,相比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很容易被察觉的“果冻”特异点,这团绿色的云雾虽然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夜暗环境中则不然。在部分情况下“酸雾”和“果冻”特异点会出现伴生的现象,这无疑会使得它们共同作用的区域更加地致命。



“气云”: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气云”特异点看做是一团会自行移动的“酸雾”,但前者显而易见地有着更强的腐蚀性,在外观上也显得更加地明亮。不论如何,直接与这种特异点进行接触都是十分愚蠢的,但据信解毒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异常现象造成的伤害。



“放电”:

对于任何具备基本求生本能的人来说,“放电”特异点的外观都足以成为最好的警告:在特异点周围积聚的不明蓝色气体姑且不论,劈啪作响的电弧无论如何都不是安全的象征。这种直径约10米的异常现象中积聚有大量的电荷,而且它会被任何穿越其中的物体(人、变种生物或是死物)触发。一般认为这种异常点类似于自然界中的雷雨云或是雷暴,这意味着小小的一个“放电”特异点甚至有可能产生五千至几十万伏特的电压,并且释放出几百至数千安培的电流,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它爆发的电弧风暴中幸存。

通常而言,这种特异点常见于密闭环境之中,且多成簇聚集在一起,但在野外环境下,相互之间间隔一米乃至更大的“放电”特异点也是存在的。有不少潜行者报告称,群集的“放电”特异点会因为其中一个被触发而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片被特异点影响的地区都经受一次电弧的洗礼。



“特斯拉”:

对于这种特异点的起源,人们只能大致推测是原本固定的“放电”特异点因为长时间没有被扰动或是积聚了大量电荷而具备了移动的能力,至于它的移动是单纯地为了释放能量还是主动地寻找猎物那就不为人所知了。应对这种异常的方法倒是十分地简单:尽量不要靠近它,实在躲不开那就祈祷你正好带着可以中和闪电的神器或是防护装备的绝缘措施足够有效吧。



“传送门”:

“传送门”是禁区中最为罕见的特异点之一,它是极少数不会对接触者产生致命伤害的异常现象,事实上,就如同其名称所述,它会完好无损地将接触它的对象传送至另一个位置,因此在掌握了传送的出/入口方位的情况下它可以作为快速移动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C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传送门”这种异常现象,黑石组织的士兵就经常利用这种异常现象来调动自己的兵力。



“时空泡”:

“请注意,我们被困于特异点中!根本出不来……就好像空间被扭曲了……不管朝哪个方向……动弹不得……仪器全部失灵了……可以在地平线上看到镇子的边缘……我们的坐标是51……10……3……1……2……有人听到吗?”

“……(找不到)出路!求助!求助!我们的……已经不足……”

如果有人确实追踪着这样的求救信号来到了它的发送地,他只会毛骨悚然地发现那里空无一人,无线电里惊恐万分的求救声仿佛来自一个无形的幽灵,从另一个世界传入到他的耳中。事实上,这些空间异常点的受害者们的确是被困在了另一个次元:这些被称为“时空泡”的特异点乃是现实世界被扭曲的最好写照,在这样的时空泡中,时间与空间完全是扭曲的状态,一些时空泡只是简单地将误入其中的物体丢去另一个地方,而另一些,就如同这些受害者们遭遇的那样,会将误入其中的人或是物体永远地困在里面⑥。

注⑥:时空泡并不是完全没有出口,但在缺乏导航的情况下凭运气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它,目前唯一可靠的脱逃记录来自潜行者“守林人”,他利用在时空泡中取得的指南针神器导航,成功让自己脱离了该特异点的影响范围。

从这种特异点的周边环境来看,“时空泡”在形成过程中似乎会产生强大的引力,以铁路桥位置的时空泡为例,它周遭的铁轨就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扭曲。

就目前来看,时空泡在传送或是捕获目标时究竟如何确定它是“一整个”的标准并不明晰,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入/离开一个时空泡的人或物均保持完整,但在黎曼斯克-13处发现的时空泡将公交车车体沿球面完整切开并传送至别处的案例也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已知Svarog探测器对时空泡有破坏作用,在靠的足够近的情况下,探测器释放的信号会干扰时空泡的稳定,最终导致其破裂消失并释放出被困其中的任何东西


除去以上诸多已经得到证实的特异点之外,在潜行者中还流传着一些特异点的传说:有些地区的时间流速会变慢、一团看似不起眼却能伤人的迷雾、让武器和躯干加速腐朽的毛发状触须、一旦踏入重力便会短暂消失的特异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传说的真伪。



内容出处见如下链接:

https://stalker.fandom.com/wiki/Anomaly

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潜行者】禁区异常现象一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