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车文化的起点:珠海国际赛车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的地方电视台就
中国赛车文化的起点:珠海国际赛车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的地方电视台就开始转播F1了。相比于人们熟知的球类和田径类运动,呼啸着驶过的赛车以及未知事物的距离感,拨动了那个朝气蓬勃时代的的神经。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中国也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赛事,港京拉力赛就是其中最负盛名者,这场比赛几乎动员了赛段途径之处所有的交通管理资源,更是让很多观众知道了,原来车还能这么开。当观众们拥趸着天安门广场上到达终点的车手时,参赛的车手才知道,原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有对速度的热忱和追求。 拉力赛颠覆了中国人对车的认识,而F1则颠覆了中国人对于赛车的认知。相比于彼时风格粗旷的拉力赛,精确、专业和极限的F1赛车是中国人从未接触过的,尖啸的引擎、凶狠的拼抢、复杂的策略,都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中国,也想要有F1! 但彼时的中国大陆,甚至没有一条真正意义的永久赛道。在哪里建设赛道?怎么建设赛道?成为了首要问题。最后,人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南疆一座美丽的城市,珠海。 在1993年,珠海就举办过街道赛,引发了10万人的观看,德国一家媒体甚至表示,"中国进入了轰鸣时代"。在珠海的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望洋赛道。从前的珠海市民,只能看着隔岸的华灯闪烁车鸣人嚷,而今天,机会,就摆在了珠海的面前。 1993年,珠海国际赛车场的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由广东省政府和中央拨款,足见对这个项目的重视。中国的第一条国际标准永久赛道,不要委屈求全的产物,要造,就要造高标准高规格的赛道!广东省政府从国外聘请了大量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整个项目耗资1.2亿人民币,势必要将项目做成后来者的标杆。1996年,珠海赛车场建成,当时的珠海赛车场无论是设计建造标准还是设施建设方面,都是亚洲前列,也是亚洲为数不多满足 FIA 二级方程式标准的赛道。 珠海赛车场全场4.3千米,赛道场由4个左弯和10个右弯组成。赛道有两段直道,分别长900米和500米,在大直道的尾端, GT 赛车的最高时速可以轻松突破300km/ h 。 1996年11月1日,中国的第一场场地汽车比赛96万宝路珠海国际汽车赛成功举办,这是中国赛车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中国场地赛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之后,珠海赛道并不满足于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的生活,珠赛,更想做到人有我优的水准。 1999年,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珠赛凭借自身赛道特性为观众们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也证明了珠赛完全有承办国际大赛的能力。同一年,F1也开始评估珠赛作为F1中国站的比赛地,F1也派出了自己的首席赛道设计师为珠赛进行一级方程式标准改造。只可惜最后因为因为种种原因F1没能在珠海安家落户,而选择了马来西亚的雪邦赛道。 不过珠赛并没有放弃推广自身影响力的脚步,洲际勒芒、卡雷拉杯、世界摩托车耐力锦标赛、尚酷杯、卡雷拉杯、A1GP、康巴斯方程式、中国F4方程式等比赛纷纷落户珠赛,让珠赛成为了中国赛车文化真正的起源。 而除了传统的职业比赛,珠海赛道最近也致力于将赛车推广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 比如刚在珠海赛道结束的超吉联赛 PRO ,便是一项衔接业余和职业的赛事,既给了梦想职业的车手以经验提升,又给热爱赛车的爱好者提供圆梦舞台。比如由马青骅创建的魔赛车队,队内就有 GDDP 发展车手林城华和电竞车手高翔。他们和许多车手一样将超吉联赛 PRO 视为初级车手向统规赛职业车手发展的新台阶。 又比如 B 站百大 up 主盛嘉成,他来参加超吉联赛 PRO 能亲身感受到赛车比赛的魅力,并通过他传递给更多热爱赛车的人。 时光荏苒,珠赛已经走过了27年的光阴。在这些年间,中国人对赛车的热情此消彼长,观众席上的座椅,也曾落满浮尘,也曾光亮如新。但是珠赛会一直在祖国的南疆,轻探玉手,坐等信风来时… 希望中国赛车文化越来越繁荣,希望珠海赛道永远长青,希望如超吉联赛 PRO 这样有意义的比赛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