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日本海军“浪速”级
按照怀特最初的设计,日本订购的“浪速”级防护巡洋舰将装备10英寸(254毫米)主炮2门,6英寸(152毫米)炮数门以及机关炮4门。 但是和李鸿章一样,日本海军省更为青睐克虏伯工厂的产品,因此最后“浪速”和“高千穗”确定方案时,主炮和副炮全部改成了克虏伯炮,其中主炮是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60毫米后膛炮,舰首尾各装1门,副炮则选择了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两舷各装3门。 “浪速”级的主炮虽然口径小于“定远”,不过因为其身管达到了口径的35倍,因此单就穿甲能力来说还要更强一些,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574毫米厚的锻铁板,在2000米的距离上依然击穿512毫米的锻铁板。而“定远”级铁甲舰icon的装甲堡最大厚度只有355毫米,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浪速”的主炮足以对“定远”构成威胁,这也是日本选择这种火炮的主要原因。 “浪速”级的副炮方面在建造过程中则出现了一些波折,负责监造“浪速”的海军少将伊藤成祐注意到阿姆斯特朗公司新研制的中口径速射炮射速较旧式火炮大大提高,而两者威力相近,因此建议用阿姆斯特朗公司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icon取代计划中的150毫米克虏伯炮。 不过日本海军省也许是对克虏伯产品的迷信,也许是对新产品的不放心,并没有同意伊藤成佑的这个建议,决定依然使用克虏伯炮,不然“浪速”也会出现“致远”那样英德火炮混装的情况。
和“致远”一样,“浪速”的主炮、副炮都是只采用了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管,炮架使用了阿姆斯特朗公司出产的,带有从地阱炮发展而来的液压缓冲装置的炮架,因此火炮射速较旧式架退炮还是有所提高。 另外按照原本设计,“浪速”级并没有配备鱼雷武器,后来在补充合同里日本才提出了这个要求,并最终安装了安装4具由德国黑头鱼雷厂的356毫米鱼雷发射管。所以实际完工的“浪速”和最初怀特的设计,在武器方面还是变化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