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牙买加体系

2020-09-30 10:50 作者:凯程金融专硕  | 我要投稿

牙买加体系(1976——至今)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IMF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

1.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各会员国央行可按市场价格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3)提高SDR(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2.主要运行特征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美元依然是主导货币,但是欧元和SDR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2)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除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外,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

(3)多元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可以通过汇率机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等方式调节国际收支。

3.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1)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与其依附国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悖论”。

②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自由的汇率安排能使各国充分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并使宏观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

③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存,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比较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各国发展模式、政策目标和客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的特点。

(2)存在的问题

①汇率纪律荡然无存。浮动汇率加剧了世界性通货膨胀,汇率的频繁波动不仅影响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都变得复杂化;

②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③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牙买加体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