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与大众认知有所出入的冷知识
1.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里面,年纪最大的是关羽。
2.董卓军四大都督是李傕、郭汜、牛辅、华雄。吕布是骑都尉,不参与统兵。
3.投靠主人最多的是刘备,他经历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刘璋。
4.东汉末年率先发动割据的军阀是益州牧刘焉。
5.关羽曾向曹操请求迎娶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曹操答应了,却又收为己有。
6.合肥之战的统帅是张辽,但实际规划者是薛悌。
7.刘表派去送信的宋忠不是小人物,是当时的儒家名士,负责校订《六经》。
8.鲁肃不是滥好人,而是孙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军事、外交家,也是第一个提出“汉室不可复兴”的。
9.锦囊妙计的典故来源于曹操给薛悌带去的锦囊。
10.许贡并不是孙策的部下,因上书朝廷请求诛杀孙策而被孙策绞杀。
11.水淹七军与关羽无关,东汉时期没有水闸,洪水是自然灾害。
12.曹魏大本营是邺城,不是许昌。
13.孙策的母亲没有妹妹,所以不存在吴国太这个人。
14.孙策和周瑜娶了大小乔,但岳父无记载。因此也不存在乔国老。
15.曹操赤壁战败后逃回中原,但包括襄阳地区在内的大部分荆州地区仍在其手中,刘备和孙权终其一生也未能拿下。
16.官渡之战不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决战是在后面的仓亭之战。
17.曹魏阵营中计谋最出众的将领是程昱。他不是谋士而是武将,美髯公的称呼最早也是形容他的。
18.华佗曾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结果没治好,陈登病死了。
19.诸葛亮擅长政治与外交。不善于用兵,由其指挥的作战漏洞百出,计谋也没有大的建树。
20.刘备建立的国家不叫蜀,叫汉。
21.草船借箭的故事来源于濡须口之战,是关于孙权的,且目的也不是借箭。
22.在装病的时候,吕蒙推荐陆逊做大都督,但真病得要死的时候,他推荐了朱然。
23.崔琰不是出身名门,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了名声,才有了清河崔氏。
24.陆逊不是单纯的谋士或武将。夷陵之战后,他官拜大将军的同时担任丞相,是继鲁肃后孙吴第二个文修武备的人才。
25.刘表死后荆州的实际控制者是蒯越、蔡瑁。刘备当时并没有任何机会夺取荆州。
26.东吴前四任都督不是四任独立的统帅,都有副手搭配协调。周瑜和程普,鲁肃和孙瑜,吕蒙和孙皎,陆逊和朱然。
27.周瑜不是孙吴众将之首,尽管孙策最信任他,但其地位仍在程普之后。孙策临死前托孤的人是张昭,不是周瑜。
28.“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张鲁,在曹魏的待遇相当高,食邑万户,五子列侯。
29.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不再对刘备的行动有任何表态,包括发动夷陵之战时也没有劝阻。
30.守街亭的安排上其他人都推选魏延和吴懿,而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和他私交最好的马谡。

31.刘备入蜀献图的不是张松,而是法正。张松负责内部接应,同谋还有孟达、李严等。
32.张飞娶的夫人是夏侯渊的堂侄女,不是夏侯渊的女儿。
33.蒋干是江左第一辩士,相貌英俊,与周瑜同窗,赤壁之战后前往荆州劝降周瑜未果,战前没去偷过什么书。
34.孙权亲自领兵作战从未胜利过。
35.马韩联军的领导人是马超和韩遂,不明真相的马腾身在邺城因此被牵连致死。
36.曹真原本姓秦,是曹操部下的儿子,后因父亲牺牲而被曹操认为义子。
37.司马家是汝颍士人代表,但不是汝颍士人,仅代表其利益。
38.曹丕是三国时期第一位杰出的诗人,创作了七言诗的文体,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文学造诣远胜于曹植。
39.周瑜的反间计是杜撰的。蔡瑁出身荆州名门,是病死的。张允是刘表的侄子,死于战争中。
40.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与诸葛亮无关。
41.曹丕称帝后,刘备立即散布汉献帝被杀害的谣言随即迅速称帝。
42.最早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是毛玠。
43.诸葛亮北伐的对手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和郭淮。曹真从未被诸葛亮打败过,相反屡次击败诸葛亮的北伐军。
44.姜维是羌人,不是汉人。
45.颜良是关羽杀的,文丑是被曹操堵在山谷里干掉的。
46.诸葛亮遗书中并未表示要杀魏延,而是让魏延自主统军。
47.荀彧不是谋士,而是曹操在后方主政的管理者。
48.孙策十七岁子承父业,第一次失败不是被刘表埋伏,而是被广陵太守陈登击败。
49.吕布战败后陈登从未跟随过刘备,一直属于曹魏势力。
50.荀彧比荀攸小六岁,是荀攸的堂叔。
51.青龙偃月刀是宋朝的产物,关羽用的武器不可能是它。同理,丈八蛇矛也不可能是张飞使用的,方天画戟也不可能是吕布使用的。
52.程远志、邓茂、潘凤、周仓、邢道荣、关索、朵思大王、兀突骨等人物,均是小说虚构的。
53.孟获不是蛮族领袖,而是南方不服从蜀汉统治的士族大家。
54.关羽本名不叫关羽,是为躲避仇杀改的名字。
55.姜维放弃了汉中以守为攻的防御方法,被邓艾完全占据蜀中关险从而直接导致防御崩溃。此前汉中完美的防御体系的规划和实施者是魏延。
56.“遗计定辽东”的是曹操自己,不是郭嘉。
57.诸葛亮的祠堂不是蜀汉建立的,刘禅掌政后禁止祭拜诸葛亮。
58.刘备托孤的是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主政,李严主军。他死后不到一年,诸葛亮通过政治斗争夺取了李严的兵权。
59.曹操败走华容道时没有埋伏,无事发生。但关羽败走华容道时被孙桓埋伏并击溃。
60.贾诩曾担任尚书令主持国政,此时曹操还未崭露头角。

61.曹操刺杀过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但以失败告终。并未献过什么刀刺杀董卓,董卓进京后他为躲避其征辟逃回陈留。
62.王允谋杀董卓的根本目的是取代董卓,且成功后比董卓更加专横残暴。
63.王允利诱吕布共同谋杀董卓,貂蝉是虚构的,美人计、连环计均为杜撰。
64.刘备从未击破过黄巾军,相反被黄巾军追杀到装死才得以幸存。
65.华佗并非因谋害曹操被处死的,而是因拒绝曹操的征辟。
66.张机与华佗处境相同,但他成功躲过了曹军的追杀。
67.董承、伏完谋杀曹操与王允谋杀董卓目的相同,但均以失败告终。
68.袁绍阵营武将之首是沮授,谋士之首是审配,最信任的是逢纪。
69.高览投降曹操后再无记载,罗贯中帮赵云把他捅死了。
70.“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均为杜撰,且两次战争曹操均大获全胜。
71.马超与许褚之间的冲突仅限于眼神交锋。
72.“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河北四庭柱”均为个人好恶划分,无任何依据。
73.曹魏外姓武将中,地位最高且权力最大的是于禁,不是张辽。
74.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手推车和四轮手拉车。
75.诸葛亮好为梁甫吟,而梁甫吟是著名的哀乐,自然“时人莫之许也”。
76.当阳桥是张飞令人拆了的,不是他吼断的。
77.没有任何军阀是白手起家的,包括刘备也是官二代,从未卖过草鞋也不可能是卖草鞋的。
78.官渡之战导致许攸叛变的根本原因是审配因许攸贪污而将其家人收监。
79.王朗并非被诸葛亮骂死也从未见过诸葛亮。
80.韩玄与黄忠一同投靠刘备,并未被魏延杀害,“关黄对刀”也是杜撰的。
81.曹操和刘备对待干儿子的态度截然不同,曹操对曹真视如己出,刘备则令刘封自尽。
82.三分天下只是三个势力划分,与领土大小无关。东汉共十三州,曹魏占九州及荆州北部地区,蜀汉据益州,孙吴拥二州及荆州大部分地区。
83.酸枣联盟只有十一路军阀,“十八路诸侯”是小说杜撰的,没有刘备、公孙瓒、孔融、陶谦、张杨、张超、马腾,且马腾当时与董卓结盟并助其镇守长安。
84.单刀赴会是鲁肃仅佩单刀赴关羽的会,结果是鲁肃将关羽驳斥的哑口无言。
85.诸葛亮与鲁肃共同促成孙刘联盟,但“舌战群儒”是杜撰的,赤壁之战也与诸葛亮无关。
86.严颜兵败被俘宁死不屈,后再无记载,没有投降刘备的可能。
87.刘禅执政期间,益州经其治理,经济稳定,社会安宁,超过诸葛亮执政时期。
88.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职位,将军政区分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巩固了皇权,避免了丞相专权的情况再次发生。
89.投降曹操的刘琮并没有被杀害,官至谏议大夫。
90.典韦的双戟重达八十斤,是少有的见于史料记载的重兵器。

91.宰了张飞并割了他脑袋的范强、张达投奔孙吴后消失在历史中,并没有被张苞杀死。
92.赵云一生几乎从未单独领兵,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常胜将军。
93.孙权对同胞极为残忍,孙策的子嗣被其发配边疆,孙仁被其作为联姻工具嫁给刘备。
94.四岁让梨的“感动建安”七大人物之一的孔融被处死的罪名是不孝,且证据确凿。
95.活捉关羽的潘璋不是被关兴杀死的,而是寿终正寝。
96.吕布战败后,赤兔马再无记载,马的寿命在三十年左右,因此推断应该早死了,反正关羽不可能骑过它。
97.刘备入川后并非对当地秋毫无犯,而是大肆纵兵抢劫,霸占农民土地,增加巨额税收,大量强制兵役。
98.曹操、孙权、刘备晚年都有极为信任的乱政权臣,曹操纵容孔桂,孙权喜欢吕壹,刘备宠爱法正。
99.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相貌方面无任何记载,因此推断其相貌十分平庸毫无特色,不可能是什么豹头环眼大胡子黑脸。
100.庞统没献过所谓的连环计,船是曹操自己决定用铁链子连起来的。
101.陈宫曾帮助曹操取得兖州而深得其信任,后投靠吕布并助其袭击曹操使其成功拿下兖州,后又暗中做袁术内应参与叛变吕布,但叛变失败后未被吕布追究。
102.陈宫没做过中牟县令,“捉放曹”是杜撰的。
103.帆至夷洲的卫温、诸葛直回国后立即因罪被处死,罪状成谜。
104.蔡琰字昭姬,后为避君王讳改字文姬。
105.庞德被关羽处死后,其子庞会在邓艾、钟会灭蜀后为父报仇,将关羽灭了满门。
106.甘宁不是被沙摩柯射死的,而是寿终正寝。
107.徐晃不是被孟达射死的,是病死的。
108.张辽不是被丁奉射死的,也是病死的。
109.黄忠不是被马忠射死的,还是病死的。
110.太史慈不是被张辽射死的,依然是病死的。
111.智勇双全的是张飞,不是关羽,关羽有勇无谋且与同僚关系极差。
112.郭图曾建议袁绍迎奉汉献帝,但袁绍不听。
113.杀华雄、退吕布的是孙坚,“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均为罗贯中的妙笔生花。
114.形式上最先灭亡的是蜀汉,实质上最先灭亡的是曹魏。
115.关羽离开曹操后,从许昌南下前往汝南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是杜撰的,“二皇嫂”也并不在他身边。
116.关羽与曹军交战战败被俘后无条件投降,“土山约三事”是罗贯中帮他约的。
117.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是杜撰的,史料仅记载他保护刘禅和甘夫人逃走。
118.庞统在进攻雒城时被射死,罗贯中想让他死在落凤坡。
119.空城计确有其事,是曹操对吕布使用的,与诸葛亮无关。
120.夷陵之战蜀军的兵力是四万,吴军的兵力是五万,兵力较多且处于防守方的陆逊取得胜利并非奇迹。

总之读过《三国志》以后,我觉得史书远比小说精彩~毕竟没有政治立场以及个人好恶的内容,读起来才更舒服。
人无完人,曹操屠城杀降尸横遍野,诸葛亮架空皇帝独揽朝政,孙权罔顾亲情骨肉相残,刘备口蜜腹剑虚仁假义。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历史,那样很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