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大学】从电影谈起(合41讲)戴锦华

2021-07-21 22:09 作者:ggg2104  | 我要投稿

钢的琴—形式语言与风格

形式: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所有的元素都必须与形式发生关联(俄国形式主义者-一个艺术作品就像一个洋葱头)

没有单独的形式与内容—内容的表达需借助特定艺术形式-电影语言—重要元素-场面调度


















简爱—用光写作与文字改编


1.前言:多翻拍-多国多形式-默片电视剧电影

特出:2011福永版-最优雅最炽热最忠实于原作

课堂目的:从忠实原作与电影改编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其电影语言与电影叙事的特征

2.影片解读

①最忠实于原作

提供一种阅读那个时代的方式-复制那个时代的媒介-油画质感的布光;肖像摄影

布光:散射光-为平衡其-壁灯-日景全用逆光-为避免眩光-出现光雾-导致-扁平感加强,水粉式效果-日夜共同形成-风格化的媒介特征-唤起了历史感

•叙述方式:原作为第一人称叙述

以往-设置一个第一人称叙事人

本片-把视觉人称结构变成了电影的叙事结构(每个段落都以简爱在场为前提)

②电影改编

使用常规电影视觉语言,创意的使用不仅叙好了事还有利于刻画人物心理

(注:在电影当中,分享画面空间,意味着分享心灵空间

人物对话的镜头设置-与人物关系人物心理密切相关—对切-过肩-双人中景—景深镜头的运用—浅焦-用焦点的虚实来表现在场与不在场,心理上的拒斥和认同

画框里的画框(电影的着重符号)—简爱卧室多面镜子而不自照-对人物的阐释—结婚时自照两个镜像-幻象——展现导演对这个角色的体认




三峡好人(still live)

—空间与造型


前言:本片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导演牛啊,牛在多重意义上的例外,经历了从独立电影到体制内的转换,而没有丧失自己的活力-受电影节青睐,始终关注社会底层

(注:故事片当中,第一主题永远是电影的空间)包括真实的与虚幻的(蒙太奇地理学),涉及物理地理作者的创造—影片的空间总谱


寻找的主题

•古老的主题-带给故事一个神话式的寓言层面

•提供一个合理的故事的契机-牵引镜头带领我们去看这个移民中的三峡库区—看到现代化进程的最大悖论的空间呈现-建设也是破坏

——第一重空间

-体现从个人生命体验到宏观的思考


夔门细节:

引入:美丽的三峡风光不在主人公眼中

拿着人民币去对风景—美丽的自然奇观与流动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发生天然的审美连接


对比:主人公的生存与美丽空间的

——第二重空间



烟酒茶糖:作为这部记录影片的章节

长久作为中国人情社会的奢侈品和润滑剂,在此却统统失效——但是又未完全失效(小马哥,夫妻),在民间在底层这种传统的力量在延续

——第三重空间

-人际关系空间-反映中国社会在激变和重组当中-不再具有原来的机制和结构,也没有找到新的-面对一种情感连接的匮乏-只有人民币成了奢侈品


巨大工地:最具时代印痕

月之暗面—一个拆除工地,工作结果为遍地的瓦砾-突出劳动者身体呈现,劳动之美

——第四重空间


荒诞元素:飞碟,走钢丝者(人物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下,生命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

•给影片高度现实的场景一缕荒诞感(现代空间当中突然出现穿越性的画面,然而与穿越无关)-对自己对时代生命体验的一种阐释

•建立一组荒诞影像,为影片空间总谱增添了一层意义

——第五重空间


演员只是空间中的导引者,空间负载了故事情节意义




盗梦空间(inception)

—奇观造型与结构


我首先要让你们看见 ——格里菲斯



热门大片:观众重复观影所致

—本身结构了一个悬念,首次引发了集体猜谜的风潮—把最大的悬念集中在了结尾


主题梦中梦

老师认为:梦只是一个想象性前提,实质为一个玄幻电影。梦的套层结构并不是关于梦的,只是把通常顺时排列的剧情结构,做了一个想象性的垂直的重叠


仍属于经典的好莱坞剧作结构:每一个段落营造了一个小的戏剧冲突,积累了一定的戏剧张力,不断累积,把剧情推向最后一分钟营救。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线索都伏线千里,到最后的揭示,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


震撼所在:创造出了一种在真实空间不可能存在的时空经验,成功的给梦的每个层次以不同的风格。

难点:用一条能使人接受的情节线索把一系列奇观式的空间造型串联起来—悲剧性的爱情-不同之处-矛盾性的主题—以两人世界对抗核心家庭,爱情在此作为一个梦魇性的元素


注:当我们真的讨论一部电影意义的时候,最重要的参数是电影讲述的时代)


营造奇观

•借鉴埃舍尔,达利艺术作品

•六面大镜子使巴黎翻转-挑战-如何隐藏摄制组

•装置艺术-搭景—非单纯的奢侈,演员会和这个真实的空间发生物理性的和心理性的互动,能发生不同于完全后期制作的视听传递


电影梦工厂

《pretty woman》




窃听风暴(他人的生活)

—记忆角度与后冷战


前言:获得了人们近乎无保留的拥抱

-使人们看到了人性的苏醒,人性的光辉

成功原因:后冷战时代的胜利者的书写










电影与电视概说

 

两者区别: 非屏幕之大之小,在于观看体验

         ①连续性 ②看电影的文化内涵

         ③电影本身呈现的奇观文化

 

课程范围: 电影专指故事片,电视专指电视剧

 

电影简史


生日: 1895年,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第一台电影摄放机标志的

(唯一确知生日的一门艺术)


最初作品: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吓坏了最初的观众


注:电影电视史上所有重大的发明都是出于偶然。在一系列的偶然当中,人们发现了电影叙事的潜能


发展:

• 梅里爱(一个默剧剧场老板)低价买下专利

故事片的诞生,梅里爱拍的默剧,即舞台纪录片-仅一个机位,乐队指挥机位

• 把摄影机放在运动的船上—摄影机可动

• 在街道拍摄婚礼变葬礼—剪辑技术的出现


它的几乎所有重要发明都在其历史的最初二十年完成

“自格里菲思之后,电影没有真正的发明。”


•奇观文化:卢米埃尔兄弟的环球旅行

—世界性的


重要转折:

①一战

—电影中心由法国转向美国

默片时代:“伟大的哑巴

—人们认为,无声才是它的魅力。

模仿古老艺术,而对于古老艺术,限定是艺术的开始。


• 格局非单一:主要苏联蒙太奇流派和美国好莱坞,后亚非各国也慢慢加入

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加速有声片的发展

苏联欧洲:艺术电影


②二战

—世界各国向好莱坞大制片制度发起挑战,新浪潮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艺术家走上街头,拍摄业余演员演出,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表现战后苦难生活的影片


(注:大多数电影运动不仅出于艺术家的自觉,而且出于现实情境的限定)

eg. 艺术电影的标配:大全景镜头(消音设备无力负担)


• 法国新浪潮:欧洲艺术电影新篇章从这一页揭开,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一系列的欧洲电影运动


• 德国新电影:反对主流文化,展现战后生活,深刻检醒法西斯为何在德国兴起


(新浪潮发生两要素:

1,一大批艺术家聚集在了一起

2,作品对本国电影及世界主流电影产生了冲击)


• 日本新浪潮


• 华语电影:香港早于内地












【北京大学】从电影谈起(合41讲)戴锦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