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摄影小记·篇四 拍照配件:滤镜、灯、三脚架&自定义键思路&索尼菜单拍照相关详解

2023-07-08 02:24 作者:天国de外侧  | 我要投稿

转眼间七月了,本文从静态拍照的角度讲一下各种配件,排序与重要性无关,突出一个随意。

首先要说的就是上一篇笔记提到的18度灰卡,可以说是自动白平衡不可靠的用户的救主,还能挽救自动测光不准的更老的机主。更进一步的专业场景,比如不想产生任何偏色的商业拍摄,只能购买24色标准色卡了,带配套软件密钥的那种,后期配合软件校色,流程与灰卡校准白平衡基本类似。

其次,不可或缺的滤镜。按用途分非常繁多,一个个慢慢来吧:

1·UV镜,胶片拍摄用来过滤紫外线的,类似用途的有如今大部分CMOS上自带的红外截 止滤镜,用来过滤红外线。没用,不推荐用,尤其是超长焦镜头,最细微的装配误差都会导致长焦镜头成像素质巨幅下降,加装一片uv镜更是能让画质崩到像是歪了轴。要说有些uv其实就是保护滤镜,当买保护镜吧,其实没有专门设计过滤紫外线的能力,主要是透光高、硬度大、疏油耐磨防指纹等等性能,当然本身镜头厂商就会赋予前组第一镜片相似的特性。要买的话要么直接尼康致光,要么干脆别买大牌子,浪费钱,买最便宜的某绍兴双面多层镀膜uv就行,毕竟是主要代工厂。

2·CPL镜,推荐,后期软件算法最难以替代的滤镜,可以去除反光。间隔玻璃拍摄(橱窗景物)、亮面物体拍摄(汽车、湖面)的时候有奇效。原理是偏振滤光,注意在物理光学瑞利散射那一章节也说了,天空的色光,是偏振的,因此CPL在拍摄天空的时候注意角度,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明显,容易把天空的蓝色消去,最后一半蓝一半黑。

3·ND滤镜,减光镜。风光摄影往往需要长曝光,选择合适的光圈、最低原生ISO、长曝快门,显然存在过曝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滤镜即可,ND后的数值就是降低通光量的倍数,也就是放慢快门的倍数,比如ND8就是允许1/8的光通过,曝光不变快门可以放慢8倍/3档。

4·柔光镜。降低反差,相当于后期的柔化,使用滤镜更加自然。黑柔针对画面暗部,白柔相反,星柔针对远景,拍人像用的多。

5·防光害,过滤光污染,星空摄影用的,效果不是特别好,聊胜于无。

6·星芒镜,蚀刻有网,对准光源延蚀刻方向产生星芒,数字代表线数,4线就是十字、8线米字。

7·近摄镜,放大镜,数字代表放大倍数。画质劣化严重,容易不能合焦。

8·单色滤镜,滤去某种色光,意义不是很大。对单色相机、黑白胶片来说可以改变成片风格。

9·GND,特殊的ND滤镜,渐变式前述ND滤镜的使用中往往有一个问题:天空和地面亮度相差太大,地面准则天空过,天空准则地面欠。因此产生了渐变ND,一半是ND,一半是透镜,交界处有软、硬渐变。ND可以对天空减光,透镜可以对地面正常透光,最终成像曝光比较合理。

这里说一下关于滤镜比较特别的,索尼全幅二代机、apsc的6系一代,都可以折腾一个叫数字滤镜的app,专业性较强,可以模拟很多上述滤镜,实现分区曝光、分区白平衡、彩色滤镜、彩色条纹滤镜、各种GND、渐变彩镜等等,可惜后续机型无了,拍风光挺有意思的,介于前期、后期中间的一种思路。

然后是黑卡,非常好玩的操作,摇黑卡。拍摄长曝光的时候,用黑卡挡住天空一小段时间,相当于减少了天空部分的光线,手动创造了GND滤镜,同时轻微地上下摇动,防止黑卡的边际在成片上留下明显的痕迹。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我一向很喜欢,效率低但是有乐子和成就感。首先,用黑卡挡住天空的时间是自由控制的,也就实现了可调渐变ND,一共曝光8s,挡住了7s,放过1/8的光,就相当于ND8,同时,晃动黑卡的幅度也可以模拟软渐变和硬渐变,推荐试一试。

其三。光源的部分真的非常博大精深,不仅仅是操作技术的问题,涉及到心理学和美学,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写成笔记,本文就随机说明几个点吧。常亮灯和闪光灯都使用过,二者都比较看重光照强度和显色性,主要是对人类肤色的显色性,常亮灯对爱好者意义不大,体积大质量重,显色性和频闪倒是很好,可以拿来做阅读灯。闪光灯可以从机顶热靴手动灯开始,相比TTL灯会便宜不少,操作性也更强。

最重要的就是曝光的控制。闪光补偿配合TTL灯不需要思考,相机会自动计算曝光参数,手动灯就要根据经验大致确定闪光参数和曝光参数,并且不断微调。闪光参数主要是焦距、功率。焦距决定了闪光的角度大小,功率确定闪光强度和闪光时间,柔光罩等决定光线的硬度。

调整强度和焦距,可以突出闪光灯照射的主体,背景光占曝光的比例下降,背景相对显暗,可以营造独特的氛围感。

使用闪光灯时,相机快门的速度取决于闪光同步速度,取相机和灯的同步速度中慢的那个值,保险起见也可以再慢0.3档,一般就1/200s。在暗室、低功率的情况下,瞬间闪光期间,相机完成曝光,闪光时间取代机身快门时间成为实际的曝光时间,这也是闪光灯最好玩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1/20000s,而且它不像机械快门会导致机震,不像电子前帘会导致明暗不均,不像电子快门有果冻,简直是完美的快门,可以捕捉极为短暂的瞬间。当然,不如尼康Z9、Z8的电子快门1/32000s恐怖。

其四三脚架,桌面三脚架,轻小便宜低,适合爬楼、桌面架直播、低机位;重型脚架,追求稳定,最好无中轴,大球台,别用可拆独脚架,户外风光重炮用;羽量级,较小镜头城市拍摄,可以用,追求轻便。拍照,只推荐球台,稳定器的补偿频率和精度都不匹配手持拍摄的场景,不推荐。

更多杂物:备用电池,根据相机续航备一两块就行;腕带,肩带,还是得用;竖拍手柄,可以作为电池仓,但是主要优点还是改善握持,或者看着唬人,好用;兔笼,没用;L板,基本没用,一般在镜头的脚架环切换竖拍;长快装板,简单拍宽幅全景可以用,比全景云台便宜很多。


菜单设置相关

本文重点还是菜单设置,以A7R3为例,但不限于索尼,将菜单功能分类看待:

1. 重要,需要经常改动,有对应实体按键,或者可以分配到实体键。

2. 重要,需要经常改动,不能分配到实体按键。

3. 不重要,或者不能设置虚拟菜单。

对于一类功能,应当尽量分配到自定义按键;对于二类,分配到虚拟快捷菜单/Fn菜单,一类项目在C键不够时作为二类看待。虚拟菜单中的空缺,可以设置三类中偶尔需要用到的项目;三类中偶尔要用的项目,以及虚拟菜单不足够设置二类项目,可以利用相机菜单中“我的菜单”“收藏夹”功能,按下menu键时优先显示“我的菜单”,体验上类似不显示取景器画面的fn菜单。


本文最重要的部分,解释索尼菜单的拍照相关部分,善用Ctrl+F搜索。

拍摄设置1

1.文件格式(静止影像)

保存照片的格式。raw文件,可以理解为底片,未经处理,一般为12或者14bit,B门、高速连拍、有损压缩这些操作都可能降低bit,具体查询官网说明。给出索尼机型的表格如下。

jpg格式,经过机内后期处理保存为jpeg,8bit,后期空间较小,不做后期则jpg也比较够用。

raw&jpg,同时保存两种文件。

这个选项基本不需要变动。设置时应当考虑的情况如下,jpg应用的后期处理其实比较多,创意外观/滤镜,DRO单张hdr,镜头矫正等等,都会占用处理器,有时甚至会出现复杂图像处理时间显著增加的情况,写入时间会比预想增加更多;raw文件尺寸较大,占用缓存较多,最大连拍张数会比较小,且raw文件不能直接通过app传到手机,只存raw的话相机会把raw内嵌的几百k的预览jpg传到手机上,画质极低,机内回看要打开raw文件,会比较慢;raw+jpg,全都要。

对拍摄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次连续连拍的张数和之后清空缓存写入sd卡的速度上,建议选R+J,兼顾后期空间,app分享和机内预览。

2.RAW文件类型(静止影像)

压缩和不压缩,对bit数影响见上。注意无损压缩(M)和无损压缩(S),这一类小尺寸raw,都是假raw。

3.JPEG影像质量(静止影像)

超精细X.FINE,精细FINE,标准STD。色深压缩率不同,应该是8bit中压缩1位、2位、3位,区别不大,只存jpg推荐超精细,r+j都可以,以app分享jpg直出的色深要求为参考选择即可。

3.JPEG影像尺寸(静止影像)


分辨率的压缩程度。L为不压缩,M为1.5倍压缩,S为2倍压缩。L:42M的含义即不压缩不裁切的情况下,图像为42M像素。注意,4k显示器分辨率为3840×2160,全画幅模式下S即可满足,APSC裁切模式下M才可以满足。RAW文件不受影响,随意设置,建议满足4k分辨率即可。

注意raw压缩中L、M、S也是描述分辨率的。

4.纵横比(静止影像)

原始比例为3:2,可以选择裁切成16:9等。不影响raw,无所谓,建议选原始比例。

5.APS-C/Super 35mm

1.5x中央裁切,相当于屏蔽了CMOS外围,只使用中央相当于apsc画幅大小的部分,同时影响raw和jpg,使用带电子触点的镜头时根据镜头信息自动切换。

实际上使用有以下情形:手动镜头,选择ff/apsc;apsc镜头,实际像场大于apsc,手动选择ff扩大视场;ff镜头,选择apsc进行裁切,有利于构图。

建议放在快捷键。

6.长时曝光降噪(静止影像)

1s以上长曝光时,进行机内降噪处理。处理用时等于曝光时间。不如后期ai降噪,影响raw文件bit格式,建议关。

7.高ISO降噪(静止影像)

高ISO时进行机内降噪处理,不影响raw,建议关。

8.色彩空间(静止影像)

sRGB或者AdobeRGB,和后期处理软件、显示设备保持一致,一般选sRGB。

9.镜头补偿

暗角色差畸变的机内矫正,对于raw写入镜头信息用于后期矫正,建议开。

10.拍摄模式

设置按下快门以后的不同动作。

单张,拍一张。

连拍,按住连续拍摄,一般速度可选,最高速连拍一般有一些副作用。a7r3的Hi+连拍比较特别,无黑视,无实时预览。

定时拍摄,用于自拍,或者防止按下快门动作引起抖动。

包围曝光,连拍几张不同曝光参数的照片,以供后期hdr合成。

*高读速相机还有预拍摄能力,在按下快门前不断以电子快门拍摄,暂时保存在机身缓存中,按下快门时把按下快门前保存在缓存中的照片一起写入存储卡。

*包围拍摄还有白平衡包围,焦点包围等,都是用于堆栈合成。

11.阶段曝光设置

设置包围曝光的定时和各种参数,建议定时2s或5s;包围顺序,0-+是正常曝光、欠曝、过曝,-0+是欠曝、正常、过曝,建议选前者。

12.拍摄更高分辨率的静止影像(像素转换多重拍摄)

psms动作,连拍以供后期像素偏移多帧堆栈,实操篇细说。

13.调出(拍摄设置1/拍摄设置2)

把当前的相机设置存为自定义模式。

14.存储(拍摄设置1/拍摄设置2)

读取自定义模式设置。

15.选择媒体(调出存储)

把相机设置存到存储卡内,这里选择存卡一还是卡二。

16.将拍摄设置注册到自定义键(注册自定义拍摄设置)

把拍摄设置分配到实体按键上,按住按键可以临时调用保存的参数。调用的设置包括曝光参数、对焦设置、拍摄模式。

17.间隔拍摄功能

延时摄影,具体功能之后实操篇讲解

18.对焦模式

见之前自动对焦专栏

19.AF-S优先级设置

AF-S时,设置按下快门之后对焦动作的优先级,AF优先,按下快门后,完成准确对焦,开始曝光;快门释放优先,按下快门尽快开始拍摄,对焦还不准也一样开拍;均衡,折衷。

*显示器上对焦指示图案的含义,绿点,合焦;绿点闪烁,脱焦;绿点周围带有圆弧线,合焦,并且启动追焦;没有绿点只有圆弧线,正在对焦。

绿点不闪代表合焦,绿点闪烁或消失代表脱焦;圆弧线代表正在对焦或追焦。

20.AF-C优先级设置

同上,设置AFC模式优先级。建议AFS选择AF优先,AFC均衡或快门优先。

21.对焦区域

见对焦篇

22.对焦设置

移动对焦区域,没用。完全被摇杆、触摸屏替代。无摇杆触屏机器需要。

23.根据相机朝向(水平/垂直)调整对焦区域设置(换垂直和水平AF区)

见对焦篇

24.AF辅助照明(静止影像)

光线暗导致对焦困难时点亮正面的红灯辅助对焦,建议开。

25.中央锁定AF

识别画面中央物体,开始追焦。新机器实时追踪之后才比较好用,大部分新机器都有类似功能。

26.人脸/眼部AF设置

优先对焦人眼/脸。可以选择人眼/人脸和动物眼。建议开,如果经常误判,可以选择关,将眼部AF分配到实体快捷键上,需要时按住,自动在整个画面中寻找眼部优先对焦,一般建议设置在镜头自定义按键上。

27.AF跟踪灵敏度(静止影像)

见对焦篇

28.AF系统(静止影像)

转接环时选择af模式,正常不用管,镜头篇细说。

29.AF光圈驱动(静止影像)

对焦时相机会改变光圈设置,使曝光状况利于对焦,设置静音优先,有些镜头可以控制光圈变化速度稍慢,减少这一过程中的噪音,相应对焦会慢一点。建议标准。

30.半按快门AF(静止影像)

半按快门开始对焦,代替afon,建议开。

31.预先AF(静止影像)

始终进行对焦动作,耗电,有噪音,磨损镜头,建议平时关,抓拍重要题材可以开。

32.Eye-Start AF(静止影像)

眼启动对焦,单反时代功能,使用二代四代转接环时可以启用,靠近取景器时开始对焦。一般不用管。

33.注册当前的对焦区域(AF区域注册功能)(静止影像)

34.删除所注册的自动对焦区域(删除注册的AF区域)

见对焦篇

35.AF区域自动清除

合焦时画面上有绿色标志合焦位置。打开自动清除,合焦标识会显示一小会儿之后消失,有利于审视构图。一般建议关。

36.显示连续AF区域

AFC模式下,对焦区域为区或者广域,显示绿色小方框的合焦标识,建议开,看着有意思。

37.相位检测区域

用细线方框标出CMOS上预埋相位对焦点对应画面上的区域,框内可以相位对焦,框外不行。建议开,追焦的时候保持主体在框内。

38.AF 微调

转接单反镜头调焦,一般不用管。

39.曝光补偿

实体转盘优先于菜单设置,只有实体转盘在“0”上时,可以在菜单里设置-5~+5EV调节,效果见曝光篇。

*显示器上只能显示-3~+3EV补偿的结果。太暗的-5~-3和太亮的+3~+5,屏幕上看不到,只能在成片上看到。

一般用实体转盘就行,转盘从“0”位移开时,以转盘为准,转盘转回“0”位时,曝光补偿是0。

40.重置EV补偿

关机开机后是否清空上一项曝光补偿的设置,开重置。

41.ISO

ISO AUTO最小速度

42.测光模式

43.多重测光时人脸优先

44.点测光点

见曝光篇

*用闪光灯时,ISO auto最小速度受限于闪光同步速度,一般旗舰机型是1/250s,入门机型1/160s。

45.曝光步级

选择曝光三参数调整时最小的一档对应0.5EV还是0.3EV。建议0.3.

46.快门AEL(静止影像)

半按快门集成AEL曝光锁定功能,也就是半按快门时锁定光圈、快门、ISO参数不变。

47.曝光标准调整

手动调整每个测光模式的基准曝光,以1/6EV微调偏移0EV,最多调整±1EV。一般不用动。

48.闪光模式

 禁止闪光:闪光灯不工作。

 自动闪光:相机自动决定是否使用闪光灯,暗光和逆光时启动。

 强制闪光:每次快门都使用闪光灯。

低速同步

类似强制闪光,但是相机会倾向于降低快门速度,增加接受曝光中自然光的比例,降低闪光灯的比例,从而更好地平衡闪光灯照射主体和其余背景的明暗关系。玩手动闪光不用这个模式。

后帘同步闪光

转而使用后帘同步。

快门帘打开开始曝光的动作叫前帘,关闭结束曝光称为后帘。后帘同步闪光,是将闪光灯工作时间设置在后帘动作前的瞬间,可以想象这个模式下,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显现为拖影,风格化拍摄可用这个模式。

49.闪光补偿

控制闪光灯亮度,手动闪光没用。

50.曝光补偿设置

曝光补偿是否连带调节闪光补偿。

环境光:改变光圈、快门、ISO。

环境光+闪光:三参数+闪光灯亮度设置。

51.无线闪光灯

无线闪光灯相关。第一类无线闪光灯,检测到其他闪光灯工作就自动跟着闪光,不需要特别设置。第二类,通过无线信号引闪,将信号发射器安装到热靴,打开菜单里的这个项目。

52.减轻红眼闪光

闪光灯容易导致人像出现红眼。

暗光下,人眼瞳孔会打开以适应暗处,此时使用闪光灯照射,光线会在血运丰富的视网膜上反射回来,显示红色。

减轻红眼,是在正式拍摄前闪光灯预闪,用强光刺激人眼瞳孔缩小,减少反射的红光。

根据需要打开此项,笔者习惯用后期软件消除红眼。

53.外置闪光灯设置

开启后,兼容的闪光灯可以用机身拨盘控制。

54.白平衡模式

AWB优先级设置

见白平衡篇。

55.动态范围优化 (DRO)

使用分区曝光权重测光,尤其注意也会改变强光测光(ETTR)的测光逻辑,同时机内优化jpg文件的大光比呈现效果,类似单张HDR。需要精准测光时不推荐打开,只拍jpg可以打开。

56.自动HDR

包围曝光机内合成,只有jpg,不推荐。

57.创意风格

滤镜,标准即可,后期可以随意更改,需要jpg直出可以:标准+白平衡偏移B1M1;人像,对比度-1饱和度+1;曝光补偿+0.3,DRO调整+3。

58.照片效果

效果滤镜,只影响jpg,建议关。

59.图片配置文件

pp值设置,自定义log伽马曲线和色彩空间。对于视频拍摄可用增强动态范围和色彩记录能力,对拍照来说除黑色等级 /黑伽马 /膝点 /色彩浓度以外参数设置会同时影响raw文件,尤其会改变伽马曲线,但不能改善动态范围和后期空间,*14bit无压缩raw文件不做log已经是保存CMOS能记录的所有原始信息,对于单张拍摄,log曲线等“后期手段”已经没有改善空间。

log曲线本质上是,在机内压缩记录文件时,从均匀地损失每一个像素的信息,改变为优先损失人眼不敏感亮度的像素信息,尽量保全人眼敏感部分的信息,从而显现为更好的细节和色彩还原。

*对于所谓的10bitRAW视频,因为仍然是一种压缩格式,理论上应用pp值的slog曲线,仍然能改善。

*对于拍照选手来说,一般保存raw不需要应用pp值。

*对于习惯使用log拍视频后期调色流程的朋友,兼顾拍照时也可以使用相同的pp值,时视频调色的后期流程可以套用到拍照。

60.放大对焦

字面含义,放大对焦。

开始放大对焦:1,设置“放大对焦”到快捷键并按下。2,或者,手动对焦时,双击显示屏。3,取景器拍摄,手动对焦时,双击触摸屏显示放大对焦选择框,摇杆或者十字盘选择位置,按下中央按钮开始放大。

移动放大区域:摇杆,触摸板拖动动作,删除键重置到画面中央。

改变放大倍率:中央按钮。

61.对焦放大时间

按下放大对焦后,放大时间,之后自动退出放大。2s,5s,无限。建议无限。

62.初始对焦放大倍率(静止影像)

按下放大对焦后的放大倍率。

63.放大对焦中AF(静止影像)

开启:放大对焦中半按快门/af-on重新自动对焦。

关闭:放大对焦中半按快门/af-o退出放大。

64.MF帮助(静止影像)

自动对焦镜头切换手动对焦时,动用对焦环,是否开始放大对焦,同上。

65.峰值设定

将画面中反差强烈,对比度处于“峰值”的边缘标识出来。一般可以认为峰值区域是在景深范围内,也就是合焦。

手动对焦时可以打开峰值显示,帮助判断合焦物体。

峰值水平,峰值标识描线的粗细程度。根据个人观感选择,建议中或者低。

峰值色彩,描线的颜色。看个人喜好,笔者选择的黄色,自然界绿色较多,绿色容易看不清,红色过于鲜艳干扰太多。

66.防闪烁拍摄(静止影像)

检测灯光频闪,并自动调整快门避免影响成片。

检测会导致快门延迟,一般灯光也很少频闪,建议关闭。有需要时打开。

67.人脸登记(新登记)

68.人脸登记 (交换顺序)

69.人脸登记 (删除)

70.登记的人脸优先

根据提示拍摄人脸,人脸识别时依据顺序优先对焦登记/保存的人脸。


拍摄设置2

动态影像:曝光模式

慢和快动作: 曝光模式

文件格式(动态影像)

记录设置(动态影像)

慢和快设置

Proxy录制

AF驱动速度(动态影像)

AF跟踪灵敏度(动态影像)

自动低速快门(动态影像)

录音

录音音量

音频等级显示

音频输出时刻

减少风噪声

标记显示(动态影像)

标记设置(动态影像)

视频灯模式

快门录制动态影像


以上全部是视频相关,且不影响拍照部分,本文跳过不提。


1.静音拍摄(静止影像)

快门前帘和后帘都使用电子快门,有果冻效应,运动物体容易扭曲。

2.电子前帘快门

前帘使用电子快门,后帘使用机械快门,高速快门(1/2000左右)下容易导致画面明暗不均,弥散圆不完整等。

以上两项关闭,则使用机械快门,容易引起振动糊片。

3.无镜头时释放快门

电子触点没有检测到镜头时允许按下快门拍照。针对无电子触点的手动镜头,建议开。

4.无存储卡时释放快门

没有安装存储卡时允许按下快门,不用管。

5.SteadyShot

防抖开关。

*镜头上也有防抖开关时以镜头为准,一般此时机身防抖选项是直接不允许更改的;如果允许更改,则会同时更改机身和镜头的防抖。

*转接环镜头防抖容易冲突,建议打开镜头防抖,关闭机身防抖。

6.SteadyShot设置

防抖需要焦距信息,没有电子触点的手动镜头需要手动在ss设置中输入焦距。

7.清晰影像缩放/数字变焦(变焦)

清晰影像缩放,可以理解为机内裁切。

对于拍照意义很小,仅利于前期构图和节省照片文件大小。

对于视频,清晰影像缩放可以从超采样到一比一裁切,画质始终可用。例如2400万像素相机开始拍摄时做6k超采4k,数字变焦可以放大1.5倍,此时利用了cmos上800万像素,一比一记录为原生4k,画质的损失比较轻微。对于1080p,同理还可以继续放大2倍,原生1080p,画质仍然可以接受。

数字变焦,插值放大,画质损失明显。

8.变焦设置

是否打开清晰影像缩放和数字变焦,建议选择开,即仅清晰影像缩放。

9.变焦环旋转

电子变焦环镜头,可以选择顺时针放大还是逆时针防大。

10.DISP按钮 (显示屏/取景器)

选择显示屏和取景器的显示模式,可多选,按下disp键会在选中模式间切换。

图形显示 :简洁模式,显示基本信息,如快门速度和光圈值。

显示全部信息 :字面含义,笔者偶尔切换到这个模式确认设置信息。

无显示信息 :只显示画面,利于构图,笔者取景器常年使用这个模式。

柱状图 :直方图。

数字水平量规 :水平仪,高低机位时配合折叠屏很有用。


不同于取景器,显示屏还有两个额外模式。

取景器:屏幕上显示quick navi/超级菜单,没有画面。适合取景器选手,笔者常年使用这个模式。

关闭显示屏:除回放时和设置菜单时外,不启动显示屏。


11.FINDER/MONITOR

选择取景器和显示屏,建议自动。

12.取景器帧速率(静止影像)

取景器显示帧率,FpS。选择高时分辨率会下降,建议标准,能明显感受到标准模式帧率低有恶心难受反应的选择高。

13.斑马线设定

见曝光篇。

14.网格线

画面中显示网格线辅助构图。

15.曝光设置指南

手动改动某个曝光参数时给出其他参数的建议值,建议关,具体如何曝光调节见曝光篇。

16.实时取景显示

实时在画面上显示当前曝光补偿、白平衡、创意风格、照片效果的效果。所见即所得,建议开。

*索尼a7r3在最高速连拍时会强制关闭实时取景显示。

如果只关注构图,后期手动更改raw文件上述参数的,可以关闭。

17.显示连拍剩余时间指示(连拍长度)

提示缓存状况,像一个血条,连拍时消耗很快,最高速3s不到就清空了。能直观看到剩余缓存和清空缓存的进度,建议开。

18.自动检视

拍摄完显示所得图像,供检视。没有建议,按个人需求设置。

19.自定义键(静止影像/动态影像/播放)

自定义机身按键,对拍照来说关注静止影像/播放即可。

20.功能菜单设置

自定义Fn菜单

21.转盘设置

转盘,前快门后光圈,或者相反。

22.Av/Tv旋转

转盘顺逆时针方向设置。

23.转盘Ev补偿

EV转盘归0时,前转盘或者和转盘模拟-5~+5EV的曝光补偿转盘。

24.MOVIE按

拍照模式下,视频录制键是否启用,无所谓,一般也不会误触,建议关。

25.锁定操作的部件

长按Fn锁定、解锁部分实体控制键。可以选择关闭、摇杆、前后转盘+十字波轮、全部。想不到有什么用,建议关。

26.音频信号

AFS模式合焦提示音开关,没有建议,根据需求设置,笔者常年关闭。

27.功能环(镜头)

兼容镜头上可能存在自定义电子环,可以设置为对焦环和apsc裁切/ff全幅完整像场选择环。基本没用,设置电子对焦即可。


网络:

平时可以开启飞行模式省电。

有意义的功能有遥控拍摄,app手机直传,手机GPS定位写入照片,具体之后展开。


播放:

回放功能。

基本上不需要设置。

以组显示,建议打开,会把一次连拍的照片以组显示,翻照片时会快不少。


设置:

基本上与拍照无关,或者只是字面含义。

与拍照有关的主要是触摸相关:

触摸屏/触摸板:

触摸屏指显示屏拍摄时的触摸面板,触摸板指启用取景器拍摄时的触摸面板。

垂直方向:

取景器拍摄竖拍时容易误触可以考虑关闭。

触摸定位:

绝对位置:点对点触控,相对位置:类似笔记本触摸板。

区域:

也是为了避免误触,容易误触可以限制区域,无论竖拍横拍都是相同区域。

需要注意的有两项:

清洁模式,防抖组件启动,抖动CMOS,之后用气吹吹一下,大部分灰都可以这样除去。笔者基本上每次外出都明确拍摄题材,只带一个镜头,出发前在室内更换镜头,基本每次更换镜头都会进入清洁模式。长时间不清洁,则灰尘积累静电或者产生黏连,就不容易除去。

显示质量,回放的质量,建议高。


因为笔者常年显示屏是quick navi模式,很多设置直接在这个模式下可以快速调整,所以具体快捷键分配上很难作为参考,具体如下


不过我也不认为有谁的快捷键方案可以分享给每个人,放之四海而皆准。理解每个功能的使用场景,根据自己需求分配快捷键,比较合理,也是摸透机器的一个过程。


下一篇云评一下E卡口镜头,再之后准备进入实操篇。

摄影小记·篇四 拍照配件:滤镜、灯、三脚架&自定义键思路&索尼菜单拍照相关详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