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初哆咪父母给孩子选择成品辅食前,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部分父母会选择为孩子购买成品辅食。通常情况下,自制辅食的父母一般都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或者对于市售辅食中的防腐剂添加剂有顾虑,觉得不如自己亲手做的安全。但事实上,商业化辅食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相关标准及行业规范早已完善成熟,只要我们在挑选时做到下面这几点,成品辅食并不会比自制辅食差,甚至可以说经过科学工艺加工后的成品商业辅食,比家庭自制辅食更适合婴幼儿的辅食添加。

那么在挑选市售的成品辅食时,新手父母具体要注意哪几点呢?1、需要满足国家规定的《婴辅标准》目前,我国对于婴幼儿辅助食品涉及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三种,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107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10770)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三种标准分别对应了谷物类主食(如婴幼儿面条、米粉、磨牙棒)、泥糊类罐装食品(如果蔬泥、肉泥、蔬菜汁)及辅食营养包。我们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的辅食主要包含前两种,在国家标准中,对这些辅食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污染物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那么如何分辨所购买的辅食是否执行了该标准呢?我们以市面上常见的一种辅食产品为例:

品名:“婴幼儿XXXXXX面”

在该产品的外包装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产品标准代号:GB10769,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标准。下图中的饼干,执行标准为GB/T 20980,因此该类饼干不属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仅属于成人食品。

2、警惕高盐高糖的“儿童食品”虽然婴辅标准中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然而对于没有被《婴辅标准》覆盖的儿童调味品、油、零食、酱类等食品,就非常容易出现添加剂超标的现象。其中,尤其是以盐和糖的过度添加尤为严重。人体通过肾脏来代谢多余的糖和盐,但婴幼儿的肾脏发育仍处在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如果和成人一样摄入糖盐,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下图中的某款调味品,虽然名为儿童有机酱油,但从它的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出:每10ml该酱油中就含钠523mg,占每日钠所需的26%。

而正常情况下,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g/ml标示。如将上图中酱油营养成分以100ml计算,可以得出每100ml该酱油含钠5230mg,占NRV260%,属于严重超标。是非常不适宜给宝宝食用的调味品。如下图中所示宝宝盐,配料表非常简单,只有黑芝麻,海苔,低钠盐三种成分。每100g该产品中含钠378mg,占NRV19%,可以结合推荐食盐摄入量适量添加到宝宝的食品当中。(1岁孩子每天摄入盐不应超过1000mg;2~3岁孩子不应超过2000mg;4~5岁不应超过3000mg。1岁以下孩子不推荐摄入盐。)

3、各类零食中不可不防的食品添加剂国家对于食品配料表的相关规定,是所有原料及添加剂必须按照食品中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一一列出。因此在食品配料表中,顺序越靠前的成分含量就越高。例如下图中产品,排名第一的是白砂糖,其后足足好几行都是食品添加剂。诸如此类的产品虽然由于口感香甜松软而非常受孩子欢迎,但并不是适合孩子的零食。

下图中的产品则添加了相当多的甜味剂及人工色素:

给宝宝选择零食时,应优先选择天然原料(如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排在配料表前列的食品,其余食品添加剂越少则越好,如下图:

此外,新鲜水果、水果也是适合孩子食用的健康零食,可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婴幼儿食用坚果时,应注意将坚果磨成粉或切成容易入口的碎块状,避免卡喉风险。综上所述,新手父母为孩子挑选成品辅食及其他食品时应注意:1、辅食应满足《婴辅标准》;2、挑选其他婴童食品时应注意避开高盐高糖食品;3、注意食品配料表,尽可能地选择天然成分居多,其他添加剂少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