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间谍片快100年了,他们还在过家家吗?

2023-07-19 16:13 作者:帧影之间LivingFrames  | 我要投稿

  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动作大片《碟中谍7:致命清算》不仅仅只是好莱坞工业神话的又一个奇迹,它同时也宣告了新世纪三大特工系列电影(丹尼尔·克雷格的《007》、马特·达蒙的《谍影重重》、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即将落下帷幕。《007》系列于2021年上映的《无暇赴死》为最后一部,马特·达蒙也已经宣布不再继续拍摄《谍影重重》系列。这些消息让特工片的粉丝感到遗憾,同时也意味着特工片将迎来一个新的同时又是未知的篇章。

  

  特工片,也可称为谍战片,即Spy Films,它通常包含动作片与惊悚片中的类型元素,其故事的主角通常为权力机关的在职人员(多为外勤)与无意中卷入政治阴谋的平民(这种身份在动作片与惊悚片衍生出来的另一分支——政治惊悚片中更为突出),情节通常会涉及情报渗透与破坏、单兵潜入、人质交换、卧底身份、暴力审讯等,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的一种反映。

日番《间谍过家家》与《碟中谍7》宣传联动

  特工片的成功与魅力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动作情节。动作是特工片的核心元素之一,它通过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追逐场景和爆破特技等奇观来吸引观众。特工们的身手不凡,精通各种格斗技巧和潜入技巧,他们可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完成任务。而情节则是特工片的灵魂所在,它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反转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特工们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以及他们与敌人之间的斗智斗勇都是特工片故事的亮点。


  特工片的故事取材有两种主要途径,第一种是改编自通俗文学范畴的间谍小说:由厄斯金·柴德斯撰写的《沙岸之谜》可谓是现代间谍故事的开端,提供了后世关于这一类型的范本。而1915年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则是这一时期间谍小说的又一力作,先后两次被搬上银幕(1935年版由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到来,间谍小说的发展走向了高峰,在此期间不仅有伊恩·弗莱明撰写的充满着浪漫主义的间谍冒险小说《7号情报员》,同时也有勒·卡雷(《柏林谍影》)、弗·福赛斯(《豺狼的日子》)等人冷峻又写实的间谍文学就像雷蒙德·钱德勒之于黑色电影。在80年代,另一位我们熟知的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在80年代美国出版界一片低迷的局势中,以其技术型惊险的写作风格创作了《猎杀红色十月》,其笔下的杰克·莱恩(Jack Ryan)毅然成为了一个继詹姆斯·邦德之后又一个家喻户晓的特工形象。


  

另一种主要途径即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记载的秘密行动为蓝本,以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化加工。这些改编的事件通常都与战争事件紧密相关,且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输出,作为一种歌颂情报人员英雄主义行为的功效,比如葛里泰·嘉宝1931年主演的《魔女玛塔》和苏联影片《侦查员的功勋》等。此外,在建国后的十七年电影创作时期,特工片在我国衍生出了反特片(Anti-Spy Films)”的分支,这类影片以我国情报人员粉碎敌对地下分子阴谋为主题,饱富惊险与娱乐性,成为了我国发展最早也最具特色的一种类型电影,如《冰山上的来客》、《405谋杀案》。


  关于Spy Films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导演弗朗茨·1928年执导的《间谍》,这部膜默片被认为是特工片的先驱,其剧情围绕着一个代号为326号的超级间谍开展,他头脑发达,迷恋高科技,冒充银行家盗窃国家机密,发动最早的一场资讯科技战。该片与弗朗茨·朗同时期的其他表现主义作品一样,对光影与画面讲究到了极致,同时展现了其对于信息恐惧超前的视野,也是特工片娱乐属性的首次显现。

  

《间谍》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好莱坞的间谍故事层出不穷,特工片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其中既有着将英式幽默与谍战完美融合的希区柯克执导的《三十九级台阶》,又有着像《间谍粉碎者》(1942》与《美国队长》(1944)这样粗制滥造却充斥着电影院的电影连续剧,更有着如《卡萨布兰卡》(1942)、《红粉间谍》(1946)这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严肃间谍故事。在此期间,特工片几乎成为了意识形态输出最好的工具,成为了好莱坞对抗轴心国与其邪恶同盟的文化产品。


  而到了60年代,希区柯克式谍战片迎来了两部经典名作:《西北偏北》《谜中谜》。前者集合了犯罪、悬疑、喜剧、爱情、动作多种元素,你可以看到希区柯克御用男星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演艺生涯中最出色的表演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他躲避农药飞机俯冲、跳下总统山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以及对麦高芬技法的成熟使用,已然成为了当时主流大片的代名词。而后者由歌舞片巨匠斯坦利·多南执导,对前者的风格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幽默与惊悚动作相辅相成,重要的是,同样是加里·格兰特主演但加上了奥黛丽·赫本饰演女主与多南对于歌舞片设计的构思经验,本片要更有俏皮的情调氛围。


《卡萨布兰卡》


  但显然当时的观众并不满足于此,米高梅看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小说家伊恩·弗莱明笔下小说《7号情报员》的商业潜力,与英国当地合作制作了第一部007电影——007之诺博士》。该片不仅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市场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也正式奠定了延续至今特工片的叙事重心将从复杂多变的情报活动转向惊险刺激的外勤工作,由间谍变为了特工。同时也为其服务于男性公众为主的同化视角功能性做出了一个范本,这种以突显近乎无所不能的男性个人魅力(时而带有对片中女性进行剥削的色情意味),充斥着大量暴力场景的特工片叙事模式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像哈里森·福特主演的杰克·莱恩系列(《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尽管主题相较严肃,但仍未能跳脱出这种叙事框架,而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则是把这种模式中嬉闹的一面放大化了。


《007之诺博士》

  

而在同一时期,也有着异于《007》系列主导的惊险动作的另一种风格——由《伊普克雷斯档案》延续古典谍战片衍生的写实间谍片,尽管《伊普克雷斯档案》的本意是对《007》的嘲笑:主人公哈利·帕尔默与詹姆斯·邦德有着相似的出身和身份却不能像后者那般近乎于漫画人物的无所不能。这也决定了本片更趋于严肃和反英雄主义,更加关注情报机构下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冷峻黑色略带艺术气质的“写实间谍片”多为欧洲人制作,受益于冷战格局的紧张氛围,他们的这些影片里往往会有着大量对于权力机关信任的反思与权力之下对国家公民的人文主义关怀,如《沉默的人》和《伯恩的身份》中被上级部门抛弃的情报人员。


《伊普克雷斯档案》


到了21世纪,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系列电影逐渐取代了《007》系列成为了特工片的招牌。克鲁斯扮演的伊森·亨特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重义且不畏艰险的特工,为一个虚构的情报机构工作,他的潇洒、乐天派的新男性形象深入人心。同时,身为制片人的克鲁斯一次挑战着《碟中谍》系列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无论是爬迪拜塔还是手扒飞机,无一不力求在惊险动作上做到技术的极致。而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电影,则注重于情报和政治阴谋的揭示。达蒙饰演的杰森·伯恩是一名失忆的特工,通过他的回忆和调查,揭示了政府的秘密计划和阴谋。这使得《谍影重重》系列电影在开辟了快速格斗的同时更加注重叙事节奏的推进以及对权力监督主题的思考。而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007》电影为了摆脱《007》系列当今尴尬的定位,尽力向前两者靠拢但又保持自身独特性。克雷格饰演的詹姆斯·邦德更加真实和复杂,他的邦德形象注重情感和内心的挣扎,在《007:大破天幕危机》中还对传统的英国特工身份进行了解构。




  当然,在当今注重多元化的好莱坞,银幕上的特工身份可以不再局限于男性:萨莎·露丝主演的《安娜》交叉蒙太奇倒叙闪回等手法将一位俄罗斯女特工的前世今生展现出来,同时也赋予了她取代男性力量的武器。而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执导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则要为复古,全片缓慢的叙事节奏、演员克制不动声色的表演都为其赋予了老式谍战片的气息。而像《王牌特工》这种改编自漫画的特工片更富戏谑性与反传统,是特工片在当下市场与文化环境取得成功的娱乐范本。还有《金刚狼》系列和《全面回忆》这些电影不仅延续了特工片的传统元素,还加入了新时代科幻道具和超能力元素,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刺激。


  不仅如此,在亚洲地区,韩国导演姜帝奎以一部《生死谍变》响应光头运动,带动了韩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该片包含的动作大场面、南北关系、韩美的政治隐喻成为了韩国特工片往后几十年不可或缺的类型元素,2017年的《铁雨》与2018年的《特工》更是把其发挥到了极致。而在我国,反特片已经成为了相当成熟的电影类型,像《风声》与《悬崖之上》既有着强烈的导演风格同时也成功地向当代人讲述了上一代的间谍故事。


《风声》剧照

  

新世纪三大特工片的即将落幕并不意味着好莱坞电影将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陷入瓶颈。相反,它们将会以多元化的面貌重新出现。特工片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形式,会不断地与社会文化和观众的需求相结合,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所以,让我们期待特工片在21世纪接下来的新篇章。


文案:@八柒只想过平静生活

编辑:@boyan___

间谍片快100年了,他们还在过家家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