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话口香糖—人类最古老的零食

2019-03-27 20:33 作者:江南拱桥夜  | 我要投稿

       口香糖,英文名为“Chewing gum”,其中“Chewing”意为咀嚼,“gum”意为“树脂、树胶”。在广东话里,口香糖也俗称“香口胶”,顾名思义是用来清新口气的胶状食物。

    若是仔细看历史的脉络细节,则会惊讶发现:口香糖居然是人类最古老的零食,东西方概莫能外。猜想着古人嚼着口香糖的样子,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经千年,无论人类走了多远,依旧有最初的习惯不曾改变。

     古人亦嚼口香糖

  早期的人类,比如6000年前生活在现今芬兰一带的人发现了咀嚼与唾液分泌以及牙齿强健之间的关联。即使不能从咀嚼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但至少可以寻求味觉刺激和牙齿清洁功能。桦树树皮就是他们的“口香糖”。这种生长在北温带以及寒带的树木,树形高大挺拔、树皮中含有白桦脂醇(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高级脂肪酸和鞣质,以及少量的酚性物、多糖类、蛋白质等。2007年,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莎拉·彼奇在距芬兰首都赫尔辛基380英里的奥卢附近——后来被称为基尔里奇石器时代中心的地区,发掘出一块已经碳化的白桦树皮焦油。焦油上面密布古代人类的齿印,很明显能看出在当时的用途。这种白桦树皮焦油的“口香糖”还具有防腐性质和其他药用价值。莎拉的发现,将人类口香糖的历史开端推到了新石器时

  值得一提的是,桦树里提取的桦树糖浆主要成分是木糖醇,而后者无需赘述,恰恰是现代“无糖口香糖”(又常名为“木糖醇口香糖”)的主要调味剂。现代木糖醇口香糖的发明不是巧合,是对几千年前人类利用白桦树液提取木糖醇的模仿,来自古人的灵光一现。

  除了古芬兰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也爱口中咀嚼。玛雅人爱嚼人心果树胶乳,用来提神洁齿。人心果树胶乳在19世纪被美国人带到纽约,制成商业化的口香糖在药店出售。

  人类在嚼口香糖这件事上的不谋而合,既纵横时间、也横贯地界。嚼口香糖的文化传统似乎在一个趋同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来。从人类新石器时代起,在世界各地许多早期文明中,都能发现各自“口香糖”的遗迹。它们大多由植物、草和树脂制成,依据当地生长环境可提取的自然植物而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来自于人类咀嚼的本能,人类也因此从中受益匪浅。如果说这些原始的口香糖保护了他们的牙齿,锻炼了他们的面部肌肉,缓解了他们狩猎、劳作时的疲倦,那么也可以说,口香糖间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也由此推动了人类文明。

       口香糖在东方的文化礼仪

  回到我国来说,怎么能少得了“口香糖”的存在?它虽然不算原产,但是也相当风靡,甚至成为了上朝折奏时的一种宫廷礼仪,乃至于在朝为官的一种指代。

  北魏以前,我国的口香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鸡舌香”。这其实是一种香料,发源于著名的“香料群岛”——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东部地区。“鸡舌香”其实就是丁香,丁香属于桃金娘科蒲桃属,是一种常绿乔木。

  有人觉得其花瓣的外形犹如钉子,所以丁香的英文名“clove”源于拉丁文“clavis”,以及古代法文“clou”,都是从“钉子”一词衍生而来。不过在汉朝时期初见丁香的国人眼里,这种植物的种仁子叶合抱,形似鸡舌,所以很长时间内它的名字并不叫作“丁香”,而是被称为“鸡舌香”,或简称“鸡香”。

  鸡舌香作为我国传统进口的“南药”之一,既是药用植物,也是香料植物。它所含有的丁香油酸、乙酰丁香油酸及丁香烯、香荚兰醛等成分,可以消炎抑菌、缓解身体疼痛,也能用作芳香剂量,即如假包换的“口香糖”——难怪丁香一进入国人的视线,就再难被舍弃,也因此关于鸡舌香的历史记载不胜枚举。正如《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因为亲侍君王左右,当面奏章,尚书郎在奏事答对时必口含鸡舌香,以“欲使气息芬芳也”。逐渐发展下去,不光是尚书郎,朝中官员都有含香奏事的习惯,以至于“含香”成了朝中为官的一种指代。

      唐代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在《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就留下:“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的诗句;同样,明朝陈汝元的《金莲记·接武》也有:“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的句子。

  “同含鸡舌香”,意思就是同朝为官。所以相传曹操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与诸葛亮书》,内有:“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这不是单单送五斤“口香糖”那么简单,背后的隐语旨在劝说诸葛亮归降汉天子,与自己同朝为官。

  再往后,鸡舌香不光是官员的专利,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朝野百姓,都爱携香含香,使用鸡舌香成为美自身敬他人的一种习俗礼仪。

  到了北魏时期,鸡舌香始有“丁香”之名。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著《齐民要术》中说:“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引述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的解释:“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所以说到丁香,其实有两种植物。一种是原产于中国华北的紫丁香,属于木犀科丁香属;另一种就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鸡舌香,很长时间内在我国都扮演着“口香糖”的角色。

  现代口香糖

  现代口香糖源自美国,来自新定居者向美洲土著的学习。在前者踏上新大陆以后,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习惯咀嚼一种提炼于云杉树液制成的树脂,从而保健牙齿、打发空闲时间。新移民灵机一动,按照印第安人的方式采集、提炼云杉树液,开始着手其商业化。很快在1848年,一位名叫约翰·B·柯蒂斯的商人开发并销售一种“缅因州纯云杉胶”的口香糖。从此口香糖一步步摆脱了树胶口味,开始更像一种糖果。

  1850年,一种由石蜡制成的口香糖第一次有了糖果的甜味,所以受欢迎程度很快就超过了云杉树胶。只是这些早期口香糖的甜味获得方式简单粗暴——与石蜡口香糖共同出售的还有一盘糖粉。要想嚼得津津有味,咀嚼者得反复将口香糖蘸进糖粉中以保持甜度。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居住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药剂师约翰·科尔根从香脂树中提取出了一种名为“塔菲吐露”的风味添加剂加入口香糖中,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风味口香糖。

  科尔根还为现代口香糖的包装带来了巨大转变。1910年8月2日,他名下公司的雇员,来自肯塔基州的发明家詹姆斯·亨利·布雷迪制造出了一种“口香糖芯片成型机”,即以机器自动将口香糖切成芯片薄度的条状并进行包装。

  不过最早把球状口香糖改成条状的人要数美国商人托马斯·亚当斯。他的朋友安东尼奥将军从中美洲带回了一批树胶,想委托他来制作橡胶的替代品进行生产销售。他们尝试着制造了玩具、面具、雨靴以及其他很多东西,但都失败了。后来托马斯·亚当斯突然想起他刚来纽约时,常常嚼着一种晒干了的中美洲人心果树胶。彼时的纽约人也有偏爱咀嚼的东西,即在药店可购得的石蜡,咀嚼感和味道远远比不上树胶。

  于是托马斯做了最后一次尝试,进口了一批树胶开始生产。他的产品是制成小球形状的糖树胶,包装糖纸上印有纽约市政厅图案。这次他成功了,树胶口香糖很快占领了石蜡的市场。1871年,亚当斯开始着手研发生产口香糖的机器,生产出一种叫做“黑杰克的甘草味口香糖”,并把口香糖从球状改为条状。

  人们对口香糖的消费热情推动着口香糖的创新。1906年,口香糖生产商弗兰克·弗尔名下的弗尔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泡泡糖,取名“Double Bubble”。泡泡糖也是口香糖的一种,发明者是来自弗尔公司的一名会计沃尔特·迪默。

  二战期间,口香糖既可以保健牙齿、又能抵抗困乏、提高注意力,因此成为了美国军人的军需特供。伴随美国军队的足迹,口香糖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因为供不应求,口香糖在某些地区甚至可以当作货币交易。这可苦了国内开始面临物资短缺的美国民众,战争年代就连嚼口香糖也成为一种奢侈。为了制造成本更低廉的口香糖,使用丁二烯基合成橡胶的口香糖开始出现。在战争结束以后,口香糖刚在药店恢复销售时,门口便排起了长队。或许人们想要满足的不光是咀嚼的本能,也是对和平年代、平常生活的一种渴求。


漫话口香糖—人类最古老的零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