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 MP 新版 M4 (75mm) VVSS Sherman 1:32 合金成品模型细节考证探讨

2021-10-31 15:43 作者:理查德23  | 我要投稿

 

MP 1:32 M4 (75mm) Sherman

关于 MP 新版 M4 75mm Sherman 模型的细节考证,最近有朋友提出了一些疑问,我也聊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MP最新出品的这款 1:32 的谢尔曼合金成品模型,产品型号标注为U.S. SHERMAN M4(75),  所属部队是美军第753坦克营(独立坦克营),战场历史背景是1944年意大利的古斯塔夫防线,按照时间和地点来看,应该就是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进军罗马过程中的作战行动。 而在此款产品的亮点介绍中,厂家特别强调了可以活动开合的 DIRECT VISION GUARD(直视镜护盾)(见下图红圈部分)。

MP M4(75mm) Sherman 产品亮点

那么,问题来了, MP 出的这款模型的具体型号到底是不是 “M4 DV” 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是不是只要装了 Direct Vision Scope(直视镜)

 的 M4 Sherman 就应该叫“M4 DV 型”?还是说 DV= Direct Vision Scope(直视镜) 

只是 M4 Sherman 这个系列产品 (其它系列还包括:M4A1,M4A2,M4A3,M4A4等等)项下再细分到不同时期出厂产品的其中一个识别特征? 也就是说到底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 “M4 DV” 这个型号?


M4其实并不是最先投产的Sherman型号, 1942年2月采用铸造式车体的M4A1 就已经正式投产(因此1942年10月北非战场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首次亮相的Sherman大部分都是 M4A1型),而采用焊接式车体的 M4 直到1942年7月才正式投产。M4A1 与 M4 均采用了莱特 R975汽油引擎,而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上车体的外形,M4A1圆滚滚, M4则棱角分明。

北非英军使用的 M4A1

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 M4A1,驾驶副驾驶位置前方同样可以清晰的看到  DIRECT VISION GUARD(直视镜护盾)。


也许是我查询的资料还不够详尽,目前为止我只看到威龙出过一款 1:35 “ M4 DV" 的模型,封绘图片如下:

威龙1:35 M4 DV 封绘

威龙1:35 M4 DV 封绘

而下图中威龙这款产品编号6527 的英军 Sherman III DV 的1:35 塑料拼装模型, 对应的美军装备编号应该是 M4A2。 M4A2与M4的最大区别是它采用了通用 6046 双联柴油引擎(毛子特别喜欢柴油引擎并通过租借法案大量装备M4A2)。而 M4 与 M4A2 的外形相似度很高,不熟悉谢尔曼大家族的朋友时常容易混淆二者。 这款M4A2(SHERMAN III)同样采用了Direct Vision Scope(直视镜) 

而在我看过的其它有关 SHERMAN 的书籍或者网站中,暂时还没发现专门提及或者定义 “M4 DV”这个具体型号,如果各位大神有相关信息或者文献,不妨告诉我,多谢啦!  


说回 MP 这款模型,根据它表现出的一系列细节特征来看,它应该是一辆采用焊接车体,装备莱特R975汽油引擎,VVSS悬挂, 75mm 炮,以及 Direct Vision Scope(直视镜) 的早期型 M4。  以下是 M4 Early Production 的线图,不过此图中的 M4 似乎没有装备Direct Vision Scope(直视镜) 。因为最初的战场反馈驾驶副驾驶前方这个直视镜位置非常容易被敌方火力贯穿,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后续出厂的M4 要么在这个位置焊接了两块倾斜钢板增加防护,要么干脆取消了直视镜。也有很多早期出厂的 M4 通过战场改装的方式在直视镜位置焊接了倾斜防护装甲板。

M4早期生产型线图
从车内驾驶员角度看到的直视镜(蓝圈部分)
MP 这款 M4 Sherman模型对应的原型车历史照片
模型开盒照片

对比实车历史老照片 和 模型开盒照,比较明显的差异有两处(详见图片中几处红圈位置):

  1. 实车尾部上方两侧,各有一个凸起的引擎进气口。而模型在这两处则是封住的。

  2. 实车引擎盖板的左后方是平整的,而模型在此处则做出了一个圆形的加油口,根据仔细考证,这处额外的加油口应该是M4 105mm(big hatch) 以及 M4A1(big hatch)后期型引擎舱盖的一个重要特征。

  3. 另外还有一点存疑的,就是车体尾部装甲的角度问题。如下面这张老照片中所示,有些 M4  早期生产批次的尾部装甲板是垂直于地面成90°的,而模型此处的装甲是斜向下的。

    之所以说此处存疑,大家可以再看看上面那张 M4 EARLY PRODUCTION 线图中对应位置(蓝色方框处)也是斜向下的角度。这种差异的存在,主要是因为 M4 这个型号在战时也分了好几个不同的厂家生产,各家厂的生产标准略微有些差异。

以上3处是我观察到的主要问题或者疑点。至于之前还有考证大神提到的另外几处考证细节问题,例如车体前装甲板的焊线位置,车体前部右侧天线基座的外形,个人认为实在是过于细微,就不特别比较了。


总结一下吧,如果真实历史中谢尔曼的细节算100分,那么当年的老货FOV谢尔曼大概也就是做到了50分的水平,而这次MP新版在我看来至少做到了75-80分。从50分到80分怎么看也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进步。只是有些"考证党",他似乎看不到FOV新厂家通过努力做到的75-80分,只盯着还没做到的那20-25分,并据此认定厂家"态度不行",这样似乎略显偏激,有失公允。当然也不是说厂家不需要继续加油,从75-80分的水平努力进步到90分甚至95分,但是这的确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作为玩家的我们也不妨再多一点点耐心。


  最后再引用一段FOV中国玩家群的群友对于这款模型细节考证问题的点评:"我觉得考证这事是相对的。MP系列的考证的确比老FOV强不少。但这并不代表MP的考证是完美无瑕的。就好象并不是只有奥运冠军才有资格说自己锻炼过一样。每个人,每家公司处于不同的水平上才是正常现象。不必把考证绝对化。再说所谓的“考证”只是努力地接近老照片上那片刻的状态,具体一辆坦克在整个战斗生涯中经历了什么,已经随着那段岁月消逝了。"

关于 MP 新版 M4 (75mm) VVSS Sherman 1:32 合金成品模型细节考证探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