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这是高考作文题目就好了。或许坐在考场里我还能写的出来,但可惜现在是什么都想不出来了。
“朋友”泛指有交情的人,如果是写人的话还真是更难写了。与我有交情的人想想也寥寥无几,越来越倾与离群索居的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去挂念的人了。
不过现在不是什么都可以称为朋友吗?就算是狗朋友亦或是猫朋友,总会有的。所以我看着刚刚从手中放下、躺入怀中的《我只知道 人 是什么》。我想到我的书,我看的每一本书,它们都会是我的朋友吧?
“书”是我的“朋友”,我想我自己也不会太奇怪,它不会说话但只有它是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事物。我向它倾诉,它回答着我,而它向我展示它是美。一切都是悄无声息中进行的,无需他言。
虽然我们彼此相识十几年,我亦无比沉浸于这爱恋中。我视其为最好的朋友,但“书”终究只是一个概念,我讲不出其身形样貌。就算是怀中的《我只知道 人 是什么》还是昨日读完的《枕草子》,我也不好只讲这一两本书,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我转念一想,既然我把“书”视作我的朋友。那我可以讲讲我的阅读经历或者说是我们的相遇过程。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还使我有印象的回忆也不多了。但总归是小学当我离开繁重的作业、翻阅无数遍的课文后,我第一次接触到课外书这种概念时,当我去阅读第一本课外书时,我拥有第一本自己的课外书后。我从此沦陷于此了(但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从此无心向学了吧)。
那时,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还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看书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但也有被抓的时候。不过那时候的书也就是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之类的,但那时对我阅读启蒙影响至深的我想就只有儒勒-凡尔纳了。
《神秘岛》《地心游记》这两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可以说是反反复复不知读过多少遍了,书中的每一情节都使我向往。孩童时的我们无论看没看过凡尔纳的书,都是对冒险充满着幻想,心中都有着一个“神秘岛”,那时我们热衷于开发自己的“秘密基地”吧。这几年,我倒是没有再回顾这些童年经典了,但我依旧记得: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分辨从哪个火山口进入,在绝望中寻找到的“汉斯小溪”,在“地中海”中的小岛,海中巨兽的搏杀如此种种。
但最为重要的是,在阅读凡尔纳著作的过程中他给我带来的那些阅读经验与阅读方式。我至今适用的:在阅读时,把自己带入书中故事,把自己暂变为空气,跃入到书中的历史时间、地点,社会背景。让自己变为故事中的人,把现实忘记。
这种典型代表就是阅读《地心游记》我跟着一齐去冒险。现实中总会有人与我讲,看一本书怎么这样啊,讲的都不符合实际,没有我想的那么好。但我想这跟问古代的皇帝怎么不看电视一样。
其实也就像很多人跟我讲太宰治这种自杀的人写的书都有人看的?我身边的人看《人间失格》大多都是读不完的,只能看的下去一半。所以我想给他们推荐《斜阳》,可是他们都说不要了吧。我想是因为没有自杀过的人理解不了自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看过太宰治的人也在玩着太宰治的那个梗了。当然,本来每个人的理解就是不同的,所以这种东西也是没有对错的,不喜欢是肯定不喜欢的。
所以我很感谢童年时期阅读凡尔纳的书的经历。通过阅读他的大量著作让我知道要从什么角度去看一本书,你可以从主角视角看,可以从旁人角度,更可以从作者角度。去幻想、去思考,这就是其乐无穷啊。
回想起那时候看书也是真不容易啊,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钱去买书。但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六角书丛”的书丛系列,主打的就是价格实惠,我简直如获至宝。十年前的我可以省下一个月的零花钱去买一本“六角书丛”的书,这些书如:凡尔纳的诸多、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三个火枪手》等等还在我的书架静静躺着,我的这些朋友说不定还在等着我哪天再次将它们捧起。
往后的日子,到初中、到高中我依旧没太多机会能自己买一本书。但读书真的是如同“精神麻醉品”一般是会上瘾的。那时凡是能找到什么杂志、小说、漫画,不管是什么都借来读。如此也是遇到人生的又一个启迪,原是在同学那借来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如果说凡尔纳是我童年时带领我到这扇文学大门前的人,那余华就是给了我这扇文学之门钥匙的人。
虽然说我也从未有什么文学创作,主要是拓展了我的视野这是真的。余华是真的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哟”,越来越多的“朋友”纷至沓来。我在看完《兄弟》《第七天》之后的给我带来的那种怪异的世界感受,可以说是永生难忘。
但对我现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音乐影响了我的创作》《没有一条路是重复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阅读着余华的阅读经历,这条路我现在是跟着走的。从此中,我知道了川端康成,这是从未见过的美丽世界《雪国》《伊豆的舞女》《睡美人》等等;从川端康成我又知道了谷崎润一郎还有樋口一叶,都是令我震撼的人。《痴人之爱》我讲过,《青梅竹马》《十三夜》都简直让我着迷;而后的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也让我知道余华的创作灵感来源,福克纳那种叙事方式可真是一绝。
说实话余华能给我带来什么?如果我只是追随他读书的脚步,那我是毫无进步吗?但通过他我才能知道这么多。我才刚放下手中他的《我知道 人 是什么》,一部他的演讲稿、回忆录、随笔这类的合集。这可比看小说能知道的太多了,虽然看完我也未能记住什么。
到现在,我不在为看什么书而烦恼。而是有太多太多的书向我涌来,我倒是不知所措了,以前是没得看,逼的还得四处搜寻。现在我的“朋友”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从前是孑然一身,现在是四处拥嚷。
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否做的正确,放弃现实而选择与书为舞。但已经没法改变了吧!我选择相信我的“书朋友”,从我读书认字开始,这种关系就不可分离了,我倒是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这样。所以只能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