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很多时间管理技巧,生活依然一塌糊涂
掌握一套时间管理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拥有足以实现计划的充沛的精力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每当有雄心壮志从脑子产生时,会立马告诉自己保持冷静,并尝试回忆曾经在公众号里看到过的“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之类的技巧,把目标拆分成一小块,接着以为自己可以像圣人一样,每天逼迫自己完成额定的任务。事实上,能如期完成并顺利完成目标的人,往往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半途而废,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连第一步都没有开始。这些人里面不乏考研的,考技能证书的,升学的,减肥的,学驾照的……比比皆是。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残酷的现实:制定计划与完成之间有着天大的鸿沟
别急,我曾经和你们也一样,学了很多科学管理时间理论,下载了很多日程App,采用了各种工作方法(ToDoList,GTD),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但是当我彻底研究了更底层的理论以及研读了广泛的书籍之后,这其中不限于心理学、自然科学、管理学,我找到了一些能让我提升生产力的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对我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并且让我彻底根除了拖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等问题。接下来我就用我自己的总结和经验来告诉你们(同时也是我自己),时间管理的真正核心是什么,已经如何保证轻松完成制定的任务,最后还有一些我对如何培养习惯的一些实际经验,相信这些东西对你会有作用的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人最宝贵的是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惜时如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体现在如何合理运用时间方面,一个掌握好的时间管理技巧的人,在人生或事业上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容易被财富所青睐。这里我就不介绍具体的时间管理技巧,我只在破解时间管理背后潜藏的本质,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时间管理的可行性。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
与其管理时间,不如管理精力
那些懂得todolist技巧的人,不论水平高低,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每天要去完成清单上的任务这个过程实在是太煎熬了。让我坚持一周可以,让我坚持一年,甚至十年,简直不可想象。
《精力管理》这本书里提到,人的精力分为四种: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力。大家所熟知的就是体能,也就是支撑你走路,睡觉,吃饭的原动力。但是其他三个看不见的力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它们符合短板效应,也就是说,不论哪个力消耗殆尽了,都会导致你效率低下。举个例子,很多人上班觉得累,会简单的理解为前一天睡的不够,或者工作太多了,脑子转不动了。但实际情况也许恰恰相反;首先,长期熬夜睡眠得不到满足,缺乏运动,确实会影响体能的补充,这只是其一;第二,与同事、客户、上司之间的种种不愉悦沟通会消耗我们的情绪,是情绪始终得不到正向补偿;第三,长期伏案工作,绞劲脑汁容易耗损思维;最后,生活工作裹挟着你让你无法抽身,意志力消耗殆尽。
那这些跟时间管理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前面也说了,任何一个“力”竭尽了,会导致效率低下无法完成任务,这其中也包括给自己定的todolist。
不论你使用哪种高超的时间管理工具、技巧,没有多余的精力,要完成哪怕一项任务,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计划。所以那些忙的焦头烂额的白领,回家之后思想上还要给自己增加学习任务,不论从人性上来说,还是从精力方面来说,都是反人类的,不可能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做时间管理计划只能一阵子,过了热度期就再也没有打开过相关管理软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相对固定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也会走下坡路。这是人做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符合的生老病死的铁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这基础上学习有效管理精力,而不是一味的跟着某些大佬(王建林,比尔盖茨之类)盲目地学习时间管理。
保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 伏尔泰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这是我国古人几百年的智慧结晶,不是没道理的。早上运动,能有助于激发一天的活力,让身体打开吸收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保持一天的精力充沛是由积极作用的。我现在每天都7:15起床游泳半小时,这个习惯保持到今天,我可以说,我是非常认同锻炼给人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尤其是早上。
保持专注
注意力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
如果说,光保持身体的运动就能做到精力充沛的话,那“精神内耗”这个词就不复存在了。如今知识经济崛起,体力劳动被大家认为是“不光彩”的,很多年轻人坐在格子间里,对着屏幕,用思维的力量推动者企业发展。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在各个渠道,工作邮件,微信通知,垃圾短信,甚至人工智能给你推荐的各种信息,每个信息都在试图分散你的注意力,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注意力经济”——一切以用户停留时长为准的新的价值衡量标准。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或者2个小时的电影了。很多人说社会浮躁了,也有人说长内容不适合快节奏的社会需求了。但我认为不是的。真正浮躁仅仅是你而已,企业生成容易让人上瘾的“即时满足”文化,诱使很多人(其中也包括我)慢慢分化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聚焦程度决定我们思维力的发达程度。注意力越聚焦,思维能力越有深度,越能过滤干扰信息,越能节省精力,越能创造价值;反之亦然。
所以保持专注是我们保持精力充沛的另一个秘诀。关于如何保持专注,我的方法就是主动控制信息源,减少分心物,让环境(手机、房间、办公桌)尽可能简洁等等,包括冥想,写反思。有很多种方式,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写一篇单独的文章谈谈我对如何保持专注的经验。
饮食
民以食为天,食物中蕴含着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所有营养。如果你正在减肥或塑性,每天只靠低脂,少油,少盐的食物过活,我认为是有失妥当的。我推荐的饮食方式就是少食多餐,这种方式被认为是科学可行且符合人体正常代谢的,如果非要我举个例子,就是英国贵族女王一天吃5顿饭,秉持少食的原则。再就是营养元素要多元,荤素搭配。关于吃,我不是很擅长,我相信网上也有更专业的吃法和建议,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习惯
说到这里,我有必要再重申下主题,现在讲的是如何有效实行时间管理论点下的如何保持精力充沛问题。
《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这句话好像是废话),《精力管理》这本书告诉我,如果把生活中耗费精力很多的项目养成习惯,那么它耗费的精力将会是原来的1/10,甚至1/100。这就是习惯的力量的另一种解释。如果说前面几种方法讲的是如何充值精力,那么习惯,将侧重于如何节省精力。
说说我如何养成早起的习惯吧。早起对于我来说是老大难了 ,无数次失败的经历告诉我,早起对我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自从我了解到习惯的培养与精力消耗有关后,我开始侧重于精力方面的配比。我首先砍掉了很多爱好,比如打游戏,刷剧,睡前吃东西。我用节省下来的精力专门用于培养早起的习惯。起初的一个礼拜,我每天都能在闹钟提醒后顺利起床(早上7.30分),这将这一周成为心血来潮期间,这一周主要依赖的还是意志力。一周后,事情似乎有些困难了,睡意在按掉闹钟后像洪水般袭来。我任凭意志力继续坚持了一周,从第三周开始,也就是15天后,我发现每天早上不用闹钟也会自动醒来了,而且每天的精力状态足以支撑我做更多的事情。从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早起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困难。因为我已经把这件事情从调动意志力的方面切换到习惯的方面,也就是仅仅用了很小的意志力。而且之后,我还用同样的方法培养了读书的习惯,正如现在我写的这篇文章一样,我也在培养自己的阅读输出习惯。
靠意志力坚持下去的行为迟早会放弃,只有把它转换成习惯,才能节省更多的精力。
总结
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没有一个时代比如今更需要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时间。一个对时间有清晰认知,惜时如金的人,也一定能把工作生活安排得仅仅有条。但时间管理仅仅是方式而不是目的,如果没有充沛的精力,用的技巧再高级,终究还是行动不了。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是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有奔头,每个人的未来清晰可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