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囤盐了吗?海鲜还能吃吗?日本核废水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是否真的需要囤盐? 这是近期大家关心的问题,目前很多线下超市和线上销售平台已无货,韩国民众囤盐更为疯狂,食用盐价格已涨六成以上,并出现不正常的盐短缺。

受此影响,股市也热闹了起来。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决定引发了全球的担忧和反对,尤其是对于与日本相邻的中国和韩国。一些人担心核废水会污染海洋生态,影响海鲜和食盐的安全,民众抢购食盐以防不测。那么,这种恐慌有没有必要呢?我们来看看一些事实和数据。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原盐产量及盐进出口情况:
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原盐产量为2491.8万吨,同比增长4.6%。从盐进口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食用盐进口数量为163969吨,同比增长43%;进口金额为1840.6万美元,同比增长50.2%。我国食用盐主要从澳大利亚与印度进口,2020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食用盐9.64万吨,从印度进口食用盐5.84万吨,进口量合计占比94.4%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而不是作为食用盐。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食用盐的主要来源:
中国盐的资源极为丰富,用途亦很广,按盐的产制来源分,有井盐、海盐、矿盐、湖盐等,按用途分有食盐(包括加碘盐) 、渔业用盐、农牧业用盐、工业用盐、出口盐等。我国食用盐主要来源是井盐,井盐占61%,海盐占22%,湖盐占17%(数据来自中国盐业协会,另外中盐集团表示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以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中国2021年食盐消费量为1300万吨,食盐产量约为1227.3万吨,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

从上面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我国食用盐主要来自内陆地区,而不是进口或沿海地区。这意味着我国食用盐受到核废水排海的影响较小。

最后我们来看看日本核废水对中国海鲜市场的影响:
日本核废水排放后,海水呈现出两种颜色。海关总署: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对我国海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吃。一方面,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并且加强了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海产品的监管和检测;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会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洋流和河流等因素的作用,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以下为理论结果:
我们没有必要囤盐,因为我国食用盐的供应充足,而且主要来自内陆地区,不会受到核废水排海的影响。
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海鲜,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并且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就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相信相关部门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这是理论结果,希望也是理想结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本世纪最大的笑话:缺淡水的日本把可以饮用的核废水排入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