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追寻的东西,原来就在眼前”
《大雄的恐龙2006》大概是所有哆啦A梦剧场版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往下是《奇幻大冒险》,再往下就是《风之使者》了。而从新铁人之后的哆啦A梦,多是用着上个世纪的精神,讲着本世纪的故事,本质上已经没什么创新了。当然这也并不是在拉踩,存在时间太长的系列作品,在成熟的商业体系的运作下,跳出框架成立新的意义本就是难度很高的事,何况就算藤子先生还在世,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说实话,06恐龙这一部带有很强的时代风格,硬要说其实受众不应该是当时年龄较小的孩子才对。从硬件上来说,这部作品在造型上方圆有序节奏统一,体积感很足而又具有特征,作为动画来说很接近原作漫画的特色,但又赋予和谐的演出感,表情动作分镜都有很细腻的情感表现,颜色场景渲染对氛围的塑造也把握的很到位,整体塑造上有一种很强的电影感,而这和旧剧场版和现有新剧场版已经明确的商业风格有很大区别。作为新生的第一代,姑且可以它当作“百废待兴”下的放飞自我吧。
从粉丝情感上说,06恐龙与其说是翻新,我更愿意把它称作告别之作。不仅仅是剧中大雄与皮助的告别,更是导演与自己,观众与过去的告别。
强烈的个人风格很多时候也代表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导演渡边步是哆啦A梦的第一代狂热粉丝,电影里古老的造型风格,分镜的强手绘感,以及从上个世纪一脉相承的漫画涂法,无不在引导我们回忆那个回不去的时代。他虽然借用这些早期的艺术语言,而使用的却是相对新颖的演出和叙事手法,以对比去拉大落差,也许能够表明,他在作品里倾注的情感或许相对来说更加主观,也复杂的多,但是以粉丝的立场去理解,会发现里面有太多不舍。在这一作里渡边导演肉眼可见的夹带了许多私货,无论是尽可能还原漫画的表现特点上,还是揣摩早期漫画风格的时代风格上,甚至是对于场景的衬托上,他都在尽力给观众展现记忆里的灰白,以至于整部作品的画面不仅在色调上毫不鲜艳,而且塑造的物体在虚实的对比上也并不强烈。
哆啦A梦的内容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并不是完全的,因为时间和年龄的问题,有许多人只是存在一个大概的印象,而06恐龙的表现语言,赋予的恰好是这种朦胧感。
06恐龙最后的结尾,和原作不一样的就是没有借助时空警察的力量,而是一行人自己将皮助送回了日本。从这一点上,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作是告别的看法。这种安排,也许想表达是成长,要去做的事,终究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身边有值得信赖的人或事物,便什么也不会害怕。哆啦A梦系列表述的东西很多,但其核心是成长和羁绊。
06年对于第一代的幼龄读者来说,大部分已经是处于30代和40代的社会人了,这个年龄的人,大部分生活已经定型,人生不论有没有遗憾,都已经没有重来的机会和勇气了。如同主题曲里的歌词写的那样“一直寻找的东西,原来就在眼前”。06恐龙或许提出的是一个问题,曾经深藏在心的迷惘,是否已经明晰了呢?想要得到的东西,想要成为的人,如今是否已经实现了呢?现在的我们,是否已经是合格的大人了呢?而告别了过去之后,审视现下的自己,我们能够无悔、无憾的前往未来吗?又或许,即依然迷惘、依然痛苦、依然不知所措、依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也无所谓,只要不断的往前走,邂逅更多的事与人,真正想要寻找的东西,肯定会出现在眼前吧。
就如同蓝胖子这个老朋友,把曾经的美好也好、不堪也好,只需要深深埋藏,便不要再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