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倪海厦-人纪-黄帝内经-合集(字幕版)(1-78完结)

2022-11-05 11:19 作者:从未想过失去你丶  | 我要投稿

第一集

1.人应该活多久,环境,饮食等各方面对寿命产生影响。

(1)饮食的东西,越细的东西越容易产生瘾性。

(2)生活简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欲望底,生活简单。

中医的定义是一百岁,百岁之人。

中医叫做岐黄之术,由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而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在中医方面,道----阴阳-----五邪---,阴阳合成道。

人体简单区分阴阳的方式,可见的形统统属于阴,力量,气血,经络等看不到的属于阳。

人要持满,懂节制。

《难经第十难》五邪,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以心脏举例,当心本金有病的时候,正邪。肝脏有问题产生的心脏问题,虚邪。脾脏有问题反过来影响心脏时,实邪。肺有问题影响心脏,微邪。肾脏的问题影响心脏,贼邪。

中医法则,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肝病为例,肝里面长东西了(实证),首先,想办法让实证变成虚证,如何变成虚,补肾!母能令子虚。肝发病了,木克土,先去强阻也是对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志贤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中医认为,怒伤肝,喝酒伤肝,肝不好容易生气,生气就容易伤肝。情绪不能太过,肝心脾肺肾---怒喜思忧恐。走路是最好的运动,运动过劳,关节容易出问题。

女七男八,女子最早七岁开始产生肾气,二七天葵至。中医的观念 肾主骨,全身的骨头肾脏在管,牙为骨之余,肾脏在管,七岁的


第二集

肾脏其华在发,七岁时头发开始长,牙齿开始更换,二七天葵至,月经来了,任脉通,任脉三八起会阴,太冲脉胜,月事以下故能有子。太冲脉在肝经上面,我们脚上面有三个脉第一个太冲(肝经的第三个穴道)太冲穴,胃经有冲阳脉,是我们诊断为胃气的地方,肾经有太溪脉。有脉的地方,下针要注意,用指甲推开一点再下针。

乳头通到内部,正下方直接落到肝脏,太冲脉盛的时候,肝气旺的时候,这个肝是木,木生火,推动到心脏,心脏加速,一次正常周期28天 七的倍数。中医的观念里女人的奶水就是月经,奶是白色的,但是最早的初乳黄色的,所以奶水本源来自脾脏。脾脏受五味。比如我们的饮食入胃,脾脏在输送到肺脏后出来就是白色的。金和火是相互制衡的,如果没有心脏,奶水会停留在肺脏里面,不会进入胸部。所以治疗女人的月经或奶水的时候我们以强心为主。

做医生一定要知道何为正常。

心脏是火,不断搏动,肺就像天一样在上面,心脏的热要进入小肠,当乳房的奶水是白色的,下降到子宫卵巢,子宫卵巢贴着小肠连在一起,小肠是火,所以月经呈红色。月经颜色淡,小肠火不够,太黑,火太旺。小肠控制月经的量和颜色。

三七肾气平均,真牙深而长极,女孩子增高21岁之前,肾主水。中医认为第一个脏器为肾脏。水是万物之源水生木,生肝(两周),生心(两周)。

四七,筋骨强健。

五七,阳明脉衰。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七七任脉虚,天葵竭。子宫里张东西会影响月经。

男人八岁

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泄。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强。

四八筋骨最强

五八肾气衰。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七八肝气衰。

八八形体皆极

食不过饱,感觉不饿就可以了。

第三集

真人--圣人--贤人。

春夏秋冬--生长收藏

春三月 发陈 晚睡早起 逆之伤肝

夏三月 蕃秀 晚睡早起 逆之伤心

秋三月 容平 早睡早起 逆之伤肺

冬三月 闭藏 早睡晚起 逆之伤肾

人要顺着二十四节气走。日月不明时容易受到伤害。

阴阳 因为有阴,所以才可以把阳固住,阳气很浮动。阳在外固表是因为阴在里提供能量。阴如果虚掉了就容易导致阳过盛。阳虚掉了,会导致阴受伤,导致阴虚。

《难经》第三难,把脉,手腕上的高骨为关,上为寸,下为尺。关以上为阳,以下为阴,寸有九分,尺有一寸,这是阴和阳的极限。太长为过。

第四集

太少不及,太多过剩。当阴脉太盛的时候,就会顶到阳,阳就会往外散。寸的位置本来只有九分,现在超过一寸了,我们成为溢,太满,阳虚掉了。阴太虚的话,尺脉会加长,超过一寸,覆脉。这两种脉成为胃气没有的脉。

吸入肝肾,吐出心肺,呼吸之间脾。

人与自然相通,通天气。

中医观念里的呼吸,吸气,从鼻入顺着督脉从后方,到命门的地方,第十四椎的位置,把命门到关元假想成一条线,吐气的时候从任脉出去,所以是小腹在震动。

心之火之所以可以传到小肠是因为肺的存在,小肠在烧,会导致大肠里的水到肺里去,这是非里面的气之所在。肺主皮毛,皮肤里的津液来自于肺,肺里面的气来自于大肠,大肠津液里面的水,来自食物的水。喝的水到胃,食物里的水可以下到人体。

阳气受伤

因于寒 里寒-神情浮动

因于热 太热-话多(阳明证)

因于湿 头紧

因于气 肿胀

汗出见湿 --疣 汗出见寒--皮疱

提倡早上做运动,阳气纯柔和,筋骨柔,不抽筋。阳气开合不行,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阳气可以叫做卫气。中医上常讲“营卫”两字讲的就是气,卫--气,营--血,两个字处于平衡的状态。摸脉,脉外是气,脉内是血。

脉外--动能,强度,弹性。(柔和最好,代表阳气很顺,阴阳调和)

肌肉当中产生的痈疽,褥疮等,由于阳气不行,阴气累计。

第五集

肺藏魄,肝藏魂,心藏神,魂魄由心管,白天看到gui,因为魄散掉了。肝汗没有流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俞血阳气不足时,发为风疟。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当我们治疗脏病或是腑病的时候,到后来出现了风症,出现在表面,表示病快要好了。

脏腑,脏---收藏,腑---宣泄,生养收藏靠阳气。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举例,例如一位患者大便不通畅,大肠为腑,阳气不通,这个患者晚上一点到三点钟醒来,那就是木和金之间的关系,与肝脏有关。凌晨三点到五点醒,那就与肺脏有关系。表达的是,当你看到症状时,例如是腑的问题,要能够想到腑和脏是相连的,阴阳相连。

吃太饱,经脉力量不够,容易生痔疮,喝酒太多,短气,力太过,肾气伤。

阳强,要密,防止引起散掉。

冬伤于寒,春生于瘟病。寒分内外,内寒与饮食有关系,外寒是外界所带来的。所以瘟病小孩居多。

肝心脾肺--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过与不及都不好,五味相生相克。

举例,东南沿海,喜酸(白醋),东南沿海很少有胆结石。西边的青海喜胃厚,很少有肾结石。

第六集

吃东西要细一点,不要暴饮暴食,食太饱,会压抑阳气。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东风生于春季,疾病多发于肝脏,最容易从颈项的俞穴侵入;

南风生于夏季,疾病多发于在心脏,最容易从胸胁的俞穴侵入;

西风生于秋季,疾病多发于肺部,最容易从背后的俞穴侵入

北风生于冬季,疾病多发在肾脏,最容易从腰股处的俞穴侵入。

东南-弱风,南-大弱风,,西南-谋风,西-刚风,西风-折风,北方-大刚风,东北-凶风,东方-婴儿风。

脾脏如果受伤,湿就会从大肠小肠排出来,脾主少腹,脾主土,土里面有很多湿液,他才能生万物,阳不足时,固不住湿。

男人的阴阳,背为阳,胸为阴,女人,胸为阳,背为阴,两者相反。

五脏分阴阳,隔以上的心肺为阳,膈以下的脾、肝、肾为阴,阳是清,阴是浊。正常人的浊到达隔以后就上不去了,这是正常。

举例:大肠的沼气太躁热,顺着阳明冲上来,到额头,因此我们治疗阳明头疼痛会扎中脘穴。

寸关尺---太渊,经渠,列缺,经渠就是隔,分割阴阳。

第七集

东为青色与肝相通,开窍于目,精气内藏于肝。多发病多在头部,在五味中为酸,在五行中属木,在五畜中属鸡,在五谷中属麦;与四季中的春天对应,在天体中为岁星,所以知道其病多发生在筋上,在五音中为角,其成数为八,其味为臊。肝脏的果实是李,所以我们用李用了治疗肝,李树的根和白皮。

南方的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精气内藏于心,所以病气多发生在五脏中,在五味中为苦,在五行中属火,在五畜中为羊,在五谷中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所以其病多发生在心脉上,其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其嗅味为焦。心之果为杏。

中央的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精气内藏于脾,所以其病通常会表现在脊部。脾在五味中属甘,在五行中属土,在五畜中属牛,在五谷中属谷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上为镇星,所以脾有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中属宫,其成数为五,其嗅味为香。脾之果为栆类。

西方的白色和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精气内藏在肺,所以其病多发生在背部。肺在五味中为辛,在五行中属金,在五畜中属马,在五谷中属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上为太白星,所以肺病大多体现在背部和皮毛上。在五音中属商,在成数上为九,其嗅味为腥。肺之果为梨。

北方的黑色与肾相通,肾开窍于二阴,精气内藏在肾,所以其病常常表现在水液代谢上。在五味中为咸,在五行中为水,在五畜中为猪,在五谷中属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上为辰星,所以肾病多发生在骨头上;在五音中属羽,在成数上为六,其嗅味为腐味。大小便都由肾脏在管,肾之果为坚果。

相生为吉,相逆为凶,青黑为痛,赤黄为热,白色为寒。味淡入气,三焦属于气,气行水,味厚入血。

风湿骨病,瀑布水煮药,食物中毒,阴阳水催吐。

第八集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经阳经的井穴都在四肢的末梢。一般的治症观念,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但是如果一个热证,越用寒药热症越明显,热极生寒,用热药,会变为寒症。

寒生浊,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症。

热太盛会伤到气,寒太过会伤到血。

心脏为阳中之阳,象为火,肺为阳中之阴,象为天,热气往下送。膀胱里的水靠近小肠,会把水气化,水生木,生成的水会进入肝脏。

气味形色,辛甘发散,阳。酸苦涌泄,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第九集

气伤痛,形伤肿。风太过就会产生动症,热盛则肿。寒盛则浮,颜色淡,湿盛则濡泄。

肚脐为神阙,肚脐左边有动悸就是肝风,下就是心脏,右边是肺脏,上面是肾脏。风胜则动。

真正的正青色带一点黄,举例一个人肝病,肝主握,手可以握起来,说明肝脏还可以。

哕,打嗝,产生哕的原因,脾胃之中本来就有陈寒,陈寒就是积年长久,脾胃本来比较寒冷一点,当这个寒再加上新的食物,脾胃里面太冷了,没办法消化就会产生哕,所以治疗的时候,一方面去新食,一方面驱陈寒。脾为后天之本,去新食一定要注意。

寒伤血,热伤气,举例贫血,寒症,不可以开寒凉的药。

夏天不出汗,不能把身上的热散掉,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或者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因为毛孔没有参与呼吸,可以用解表的药,或者洗冷水澡。

里寒很盛,夏天还可以,冬天不行。

同症同治不用管病的名字,症状相同就可以用同一个方子。

第十集

西北为阴,东北为阳,因此右耳不如左耳敏锐。

人与自然界相通。人的头部来比天,把下部的脚来比地,把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此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之气与肺相通,地的水谷之气与咽喉相通,风大之气与肝相通,雷火之气与心相通,溪谷之气与脾相通,雨水之气与肾相通。六经就好像河流,肠胃就好像大海,上下九窍都由水津之气贯注。

肺主皮毛,把脉时,你的手刚刚接触皮肤,就感知到脉的存在了(太渊位置),说明病在皮毛,最表浅的地方,我们用针灸的时候,治疗表浅症,可以用针剐。

病进入五脏之后,半死半生。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善诊者,先辩阴阳。肺,清扬所在,吐浓痰,污浊,肺有问题。

浮和滑是阳脉,沉和濇(涩、色)是阴脉,阳脉很沉,阳不足了。

《难经》77难,上工治未病。举例肝有病,先去实脾。75难,东方实会使西方虚,东方是木,西方是金,治疗泄南补北。一藏不平的时候,要用所胜的脏去平它。举例肝脏,肝脏有问题的时候,用金去胜它,金克木。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病之始,可治,病盛,暂避锋芒,等其衰弱,等时机。病轻而扬之,病重而减之,固守。因此,我们的方子一直在变动。治病如打仗,我们利用天时,利用王时。例如夏秋交接之时,我们不用去管脾脏。病在高的地方,我们用汗法吐法。

十一集

如果是中满,肚子满了,我们要攻下。病在表的时候,我们用汗法。伤寒处方是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药性开的。

剽悍者,按而收之剽悍就是有剧痛,持续,例如痛风,我们用按摩推拿,可以配合针灸,针刺到疼痛肿胀的位置,向肢体远端推拿按摩,按到针处时,起针,重复几次。虚痛是有时候痛。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刚阳有病的时候,例如便秘(大肠),阳受伤了,我们第一时间先去治阴,因为不治疗便秘会影响到阴,固阴。举例肝病的人便秘,大便不好这时我们想办法先调他的大便,如果调好了,病就结束了,病就不会再进,调大便就是固阳。

腿上手臂上很多青筋,血实有淤血,放血。气虚我们用针灸去导引他,虚则补其母,经过上面的气血的时候,我们用当经母穴,用补的手法。

阴阳可以无限的细分,但有一个大原则,地面之下的为阴中之阴,地面上的为阴中之阳。

人体的正面为广明,后为太冲。行经太冲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与睛明穴相连结,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所以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体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叫做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大脚指侧、次脚指端的厉兑穴,因为阳明是太阴之表,所以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之表,是少阳经,少阳经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于厥阴之表,所以称之为阴中之少阳。所以,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

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经过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起于大脚指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起于足底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阴经起于大脚指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没有阳,而厥阴又处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三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三阴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相联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

把脉要知道什么脉是正常。脉分阴阳,常脉就像是坎卦。脉在中间,阳在中间。阳气要是往外走的话,人就没力气了,阳气散掉了。

左手管血脉,右手管气脉,女人主血,男人主气。男人右手的脉要比左手大一些,女人也是相同道理。寸脉的气力比尺脉大为正常。寸脉移除了,穿过了掌横纹,喉咙出问题了,例如喉咙长肿块,脉不会直着往上走,会偏左或者偏右呈L形。

标准胃脉吸入为阴,吐出为阳,呼吸中间为脾,正常的脉,一呼一吸跳五下,五之数土。以胃脉为主的时候去摸心的脉,心的脉跟胃脉一样有力,比较浮一点点,常脉,例如,摸到心脉时就一点点,心脏有问题了,以胃脉为标准,其他脉可以测出来。

溢脉和覆脉就是我们所说的真臓脉,这个人死定了(可见前文)。

第十二集

阴脉越摸越小,就像越走越远的影子,阳脉越摸越大。

太阳,少阳,阳明-----开,枢,阖,举例治疗脸部中风,一段时间后都好了,就眼睛合不起来,就是阳明出现了问题。太阳主外,所有的皮肤毛孔,毛孔就是会开合,打开就是太阳,闭合就是阳明。当病邪在表的时候,外在感到外在的风邪一进来的时候一定是在太阳。全身最大的太阳经从脚经过背,再到睛明穴,所以太阳受病的时候,一定在后背,颈项部的地方,在表的地方。

人身在跟病邪进行对抗的时候,会消耗体力,就会产生有寒有热的现象。如果病在太阳的时候没有办法治好,病进入身体有两条两个选择,一个进入少阳,一个进入阳明,如果进到阳明的时候病就停到了,不会再进了,阳明就是热症,太阳有寒热症,阳明没有寒热症,只见热症。第二条路 进入少阳。

二阳之病发心脾,就是指阳明,心脾主血,阳明讲肠胃,肠胃消化了食物以后,他没办法把食物化成血,就会出现血虚的现象。久病,因情志郁结而形体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急促,气息上逆,脖子肩膀去辅助呼吸,那就无法治疗了。

三阳为病,三阳就是太阳,太阳为病发寒热,下会出现臃肿。太阳经本身就在体外,你摸人身上背上都是寒的,所以我们叫太阳是寒水。小肠是火,肾脏下面是小肠,火在烧,肾脏的水在上面煮,肾脏里面的水来自于肺,肺是肾之母。金生水,水被蒸发之后,会顺着膀胱经,一路去到脑部去,营养养分会进入骨髓到脑部里面,残渣的水,在会从肾脏在进入我们的膀胱。膀胱里的水在经过小肠的烘烤,再气化一次,好的水汽去到肝脏,去生肝脏的木,残渣就是小便。膀胱的容量,400cc,保证你一晚安睡。假如年龄大了,一晚上去八次厕所,就是因为膀胱没有气化,没有像气球一样。年轻人的尿很有力量,老年人的就无力,小肠冷,下焦寒。假如膀胱经存在病变,膀胱经的水是寒水,寒水平常是等在那边的,保持我们身体的体温,寒水遇到病邪的时候,寒水没有办法透发,停在皮肤底下的时候,水比较重会沉在下面,所以下腿会出现问题,脚会出问题。常人的脚是热的,我们运动的时候,太阳主开,水可以一直循环起来,如果表受了伤,遇到外面的病邪一来的时候,太阳本来是开,出了问题之后,就会长化脓疮或脚跟疮,肌肉抽筋这种现象。皮肤变得很粗糙。

膀胱经在中极,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中极上一寸为关元,膀胱经出问题的时候,经脉的力量不够时,肠子就会下坠,肠疝。

一阳发病。心包,心脏的外膜,把心脏包起来,心包存在大量的水汽,让心脏不会过热。心脏与胆在一条经络上,所以胆汁会喷射而出到十二指肠。胆汁排除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泻。举例去除胆结石,我们找药,进入少阳,把胆疏解开来,第二加强心脏的喷射能力。

怒伤肝,但是本身肝脏发病的时候是惊骇。二阴一阳少阴少阳发病时,容易腹胀。三阳三阴发热,太阴和太阳合并时,病人半身瘫痪,肌肉萎缩,四肢不举。脾脏管四肢,脾主肌肉。

鼓,寸的地方本来有九分,但是有个东西就一两分,一摸到那个东西就顶上来。钩脉是心脏的脉,毛脉肺的脉像鸡毛,中间有个很硬的一条线。

第十三集

鼓阳脉很急的时候,像急刹弦一样,这是肝脏。鼓阳至而绝就是脉挺在那里不动像石头一样,这是肾脏的脉。脉有时候在阳的位置忽大忽小,有时候在阴的位置忽大忽小,就是溜,这是脾脉。

钩为心,毛为肺,弦为肝,石为肾,滑脉为脾。

正常手掌是粉红色,肝脏有问题的人,手掌一看就是暗红色。

阴要和,如果阴太盛,是因为阳,导致阴盛阳虚。阳气会散掉,阴气也会散掉。阴散的方式有很多,可能太阳开了,例如,不断出汗,大小便失禁。阴胜的时候,脏本身收藏,可以满,但不可以实,腑可以实,不可以满。举例,胃,可以满,吃饱问题不大,小肠,便秘七天,满了就会出问题。肝脏如果有实的现象的话,木生火,会使心脏的速度加的比较快,所以肝阳很亢的时候,因为里面有实证,肝的阳没有办法呆在里面,就会往走,往外走就会遇到火,心跳就会加速。

肾脏是肺脏的营养,例如肾脏有病了,肺脏不管,一直都在给肾脏营养,这会加重肾脏的压力,这是重因。肾脏与脾脏的关系,土克水,一般字面上的解释,有积水,我们要去强脾,把水慢慢排出来,这是最基本的想法。传神的想法:肾脏有阳在里面,我们叫做肾阳,阳要固守在里面就是要靠土,阳不怕多,但是阳要能够潜在下面(像是坎卦),肾脏是寒水,阳就在寒水里面,靠的是脾脏,我们开处方的时候,肾阳不固,阳主开合,分泌精液的时候就是开合,阳出去了,这个时候去强脾,就有利于锁阳。

当阳结到了的时候四肢肿起来(结)受到阻碍,四肢为阳,躯干为阴。当阴被结到了,会排血,大便、小便或吐血。一个脏器被结到时,吐出来的时40cc,以此类推。当阴阳同时受阻,阴胜阳弱,呈现出的症状时石水,主要症状时少腹肿。胃气被结到的时候,没有办法往下散,消渴。小肠与膀胱被结到的时候,小便就没有了,三阴结,水会积累到身体里面。一阴一阳,一阳指少阳,会产生猴痹。

阴的脉搏动特别大,一直跳动很强,阳别指一条脉像是分成了两条,这是孕脉,男左女右。阴脉和阳脉同时出现虚证的时候,病人同时有下痢肠痹,很危险。虚脉,轻轻摸可以摸到脉,按到骨边就没有脉了,正常的尺脉都是到骨边的,人一虚的时候,脉就会浮起来,浮的时候,摸起来有一点点脉,但是按下去的时候,脉就完全不见了,这就是虚脉。这时候阳的力量非常大,就会出现血崩。



倪海厦-人纪-黄帝内经-合集(字幕版)(1-78完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