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卧底经济学》The Uncover Economist |阅读笔记III 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

2021-08-16 16:54 作者:元气少女SX-Lucky  | 我要投稿


44/1051

稀缺的力量很大,但并不是“法力无边”! 


因为人们可以选择不要 


Eg.伦敦眼 科斯达(这一带唯一的咖啡屋☕️)


而商业失败的“千禧穹顶”,政府出资建起的巨大白象,以独特性并不足以说服人们掏腰包 


根据Law of Demand:价格越低,销售额越大,反之越小。


这就有一种 两难 的困境,每杯的利润大,销售额就小;每杯的利润小,销售额就大。

(小气顾客 大方顾客不一样价格?)



用“ 社会责任感 ”赚更多的钱。


承诺每一杯咖啡☕️多付10Penny便士就都给到贫困地区的咖啡豆种植户,但大多都在户主手里,还会出现溢价。

公平贸易


公平贸易的咖啡☕️可以传递信息:

⑴我认为咖啡是值得 支持的商品

⑵我并不在意多花点钱


星巴克:提供多种选择,创造机会让顾客忽略价格。


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顾客


找到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有三种方式先谈其中两种,最好的留到下一节。


①“第一级”价格歧视 First Degree Discrimination(个体定位Unique Target):


根据他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收费


这需要技巧和努力

Eg. 二手车 房地产代理 销售人员 “讨价还价”


现在:公司将 评估 个体客户的过程 自动化(大数据),从而缩短所需时间。先了解需求,记录购货信息,然后提供优惠券(但没有涨价优惠券,因为不会成功)。


Eg. 亚马逊



②“群体定位” Group Target


Eg.佛罗里达迪士尼乐园--本地人票价便宜(会经常来 敏感程度更高



③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


“自首”策略--让它们的部分客户承认他们对价格不敏感。


不同数量,不同特征,不同地点


因为产品多种多样,很难知道公司是在利用价格定位的招数,还是仅仅转移产品本身增加的成本。


Eg.大杯小杯两杯的价格提供第三杯,有生奶油或者白巧克力,地铁站 郊外...


猜想的原因:听装的冷冻费,清洁复杂,员工讨厌,大杯喝的时间更长要更多座位费...


不止咖啡屋☕️这么做


例如在伦敦利物浦街地铁站中央大厅上,有一家玛莎百货公司Marks and Spencer 的食品店,目的是为迎合匆匆忙忙出入伦敦的那些人。


摩尔门街:同样的每种商品大约便宜15%



塞恩斯伯里Sainsbury 超市的两家分店进行对比:

伦敦西区中心托特纳姆法院路上的小型超市 VS 伦敦东区(更不繁华)达尔斯顿的大型超市


吸引人利润高的商品摆在顾客走过的通道旁,显眼的位置商品贵


“一分价钱一分货”



以“天然之名”进行价格欺诈


最出色的价格定位者在增加利润时,总是将自己的努力和善行联系在一起。


Eg.老人小孩优惠 科斯达吹嘘对公平贸易的支持


原因之一:商家会付出更多的成本(生产成本更高,保质期更短,运输费用更高)

也将所有天然都堆在一起,对顾客进行区分。



廉价购物和廉价商店

“贵”--可能是因为顾客在某些地区的心理作用(常识)


Eg. 全食--实际上是因为价格定位策略所瞄准的重点—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是具有竞争力的,所以同种还会有区分。


如果想买便宜货,不要尝试找什么东西都便宜的商店,而是尽量去买便宜的东西。


搞乱价格


另一种常见策略:大减价

大减价是进行自我定位的有效方式


顾客到商店挑选比较久才出手购买,而有些顾客则相反,所以要用高价套住忠诚或懒惰的顾客,再用低价吸引住便宜货买家。


还有两家超市要争夺相同的顾客


准确且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法是 逆向思考 大减价的行为,即把商品平时的价格看作折扣价的溢价,而非根据平时价格对照大减价时的折扣价。


在超市里是个有普遍现象,商品都有很多相似的替代品,有些便宜,有些贵,而且定价的随机性很大。

因此,顾客只有特别留心,记住、比较商品的价格才能买到便宜货,如果想在这种斗中赢过超市,认真观察分析 是你的最佳武器,而你不愿意操这份心,那你就很难省钱了。


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有稀缺力量吗?


除非拥有稀缺性,否则公司并不拥有多大力量,而这种稀缺性常常是我们通过自身的懒惰赋予他们的。


完全可以去货比三家


Eg. 爆米花在电影院卖的很贵,餐馆里的酒卖的很贵


顾客不是不知道里面会更贵,只是碍于面子


这可能是一种价格定位策略


一种可能的解释:很多地方都只有一家电影院,即使在电影院不止一家的地方,只有一家电影院有您想看的那部电影在上映。


餐馆的生意成本之一是餐位,因此,餐馆对迟迟不走的顾客收取高价,但它并不能那么做,

所以就把可能延长顾客又使时间的产品卖得更贵,不只是酒还有开胃饮料和饭后甜点。



真实性检验之二:公司能堵住漏洞吗?


⒈对价格不敏感的顾客,可能不会参与我们玩自我定位的游戏,要说服他们,避免购买贵的商品不难

但是价格敏感度低的顾客购买便宜货,有时却很难。


Eg. 交通运输行业 区分服务 (吓唬富人):候机区 VIP   二等座 一等座

电脑行业:加个芯片,让速度慢下来以区分高价商品(其实低价芯片的生产成本更高)


2.漏洞:可以有权利 享受折扣价的顾客可能会将产品买下来,然后适当加价转卖给无权享受折扣价的顾客。


商家曾经尝试--DVD进行地域限制播放

艾滋病的药物又希望给到穷人

(道德谜题)


价格歧视有时对

思维实验:PillCorp研制出救命的药物


喜忧参半

因为受到利润丰厚的专利权的激励,费用高又必须要有人买单。

PillCorp卖高价就有人买不到 但低价又划不来


经济学家

某种情况可以更好时,这就是我们表达的意思。

我们认为 一种改变,能够使至少一人获益,且无人受损,当前状况为无效就是状况可以变得更好。

如果致一人受益,而每一种变化都是其他人受损,那么当前为有效。

类似于Market Failure


价格定位有时错


PillCorp新价格定位计划能带来双赢,但有时又全面亏损。


便宜的不好管理 和 定位到真的预备给的买家。

(车票--当地人 学生)


中间道路:书

先出版精装高价,后出版平装本。



最后思考;公平与定价???

(请看下一章节)





2021/8/16 

阅读一章时间约两个半小时 笔记2335字



《卧底经济学》The Uncover Economist |阅读笔记III 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