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声律启蒙》感悟

2023-03-16 10:24 作者:臺象吟  | 我要投稿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声律启蒙》,这本书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韵之美,书中内容包罗万千,十分丰富,如天文、地理、人物、花木、鸟兽、时令等。本书作者是清代人车万育,他希望童蒙通过学习此书来掌握声律和文化知识,为今后对对联、欣赏诗词,打下基础。


说起对联,我们常会想到春联。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到圣旨,让金陵城家家户户贴春联,以示吉祥喜庆、天下太平。


有一次他深入民间,见到每家每户都贴了春联,很是满意,但走到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对联,他很生气,问手下人为什么这一户人家不贴春联呢?手下人说这户人家是阉猪的,不知道贴什么春联适合。朱元璋捋了捋胡须,差人拿来笔墨,挥毫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叫人贴到这家门上。



1933年清华大学国文系招生考试上,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出了一个对联题,他出的上联是“孙行者”,很多同学都考蒙了,对不出下联。


当时有部分学者不赞成考试对对联,认为对对联已经不合时宜,要倡导新学,但陈寅恪说“现在清华大学英语考试考语法,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语言就不能考语法呢?对对联能看出学生对于语法的了解,对对联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中有要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所以一考对联就能了解学生对于汉语语法的了解。”


陈寅恪给出的下联是“胡适之”,当时只有两个同学答对,一个是后来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古汉语与文献专家周祖谟,另外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古代史与古文献专家张政烺。


民国之前,私塾上课是有专门的对联课的,俗称“对课”,我们熟悉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私塾读书时,除了读书,正午练字,晚上就是对课。对对联一能检查学生对于声律的掌握,二能使学生们多动脑多联想,三能启发学生们的智慧。


我的家乡在清朝道光十三年出过一个状元,名叫汪鸣相,他小的时候就非常会对对联。


有一次塾师看到厨房伙夫做饭就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上联:“罐滚汤开,红火炉中三尺浪”,学生们苦思冥想都对不出下联,而这时汪鸣相听到外面的爆竹声,马上应景对出下联“烟冲炮响,青云顶上一声雷。


又有一次,汪鸣相早上睡过头了,他揉着惺忪的双眼,忐忑的快步入私塾,塾师见他便出了一个上联“红日满窗人未起”,本来是想让汪鸣相出洋相,谁知汪鸣相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青云有路我先登“。


塾师拍案叫绝夸他是”神童“日后必成栋梁之才!果不其然道光十三年,汪鸣相大魁天下,成为天子门生。道光帝非常赏识汪鸣相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的风度,将汪的名字“朗渠”改为“鸣相”。



学好《声律启蒙》不仅能对对联,还有助于理解诗词。


高中时有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最后一句绿肥红瘦,我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问了老师,老师告诉我,“绿肥“是指叶子从嫩芽变成绿叶了,”红瘦“是指花儿开完后渐渐凋谢了,听后我恍然大悟!


而当我读到《声律启蒙》五微之二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


这最后一句绿暗对红稀绿肥红瘦意思不是一样吗?


我想如果我小时候能够读一些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纹鞭影》等童蒙书籍,到了初高中学习诗词、文言文,或许我会感觉轻松一点吧!


读《声律启蒙》感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