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宝典:当你步入人生的暮年,什么才是你真正的依靠?
我刚刚看到一个小视频,小视频的博主是一对居住在多伦多的老年夫妇,他们讲述了在多伦多女儿家的痛苦经历和感受。
他们原先在国内,后来把女儿送到加拿大留学,女儿在加拿大读完了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就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也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就让他们把所有的房产卖掉,到加拿大和他们一块儿生活,并且把他们在国内卖房的钱,跟他们的存款合在一块,买一套大别墅。
他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哎呀,这是天天盼望着能跟女儿在一块生活,能够享受晚年的幸福。“家有至宝 妻贤子孝”,这个叫妻贤女孝。
她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把房子卖掉,义无反顾奔赴多伦多?她就想起了女儿去加拿大以前动人的一幕:
女儿拿到加拿大大学的通知书,女儿晚上就钻到她的被窝里边,抱着她流着泪说:“妈,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妈妈。无论我走在天涯海角,你都是我的好妈妈,我不会忘记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我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都是你的宝贝女儿,我都不会忘记爱你、孝敬你!当时她激动地哭了,为她有这么一个好女儿而感到幸福而感动激动。
然而去了加拿大以后,她发现女儿对她的态度跟以前不一样了,女婿对她也是不理不睬的,女儿还动不动去挑她的刺。她在女儿家里就变得越来谨慎小心了,完全不能放松。稍微做事情做的不好,女儿就说她,女婿基本上不理他们。
她每天给女儿女婿孙女,做饭照顾孙女,还要看着女儿和女婿的脸色,她感到实在太痛苦了,想回来已经没钱了。
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就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都说“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大家都以为女儿很孝敬。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儿子比较无情,没有女孩子那么细心,所以跟着女儿最好。
但她现在尝到的是另外一种味道:被嫌弃、被挑刺、被批评,不是和和睦睦的、不是幸幸福福的,而是紧张不安的、压抑的生活。她就通过她的经历,跟大家讨论:是不是一定跟着女儿就好?老了以后到底靠谁,靠儿子还是靠女儿?她觉得她应该有个儿子才好。
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文化的程度不高,或者思想的水平不高,让他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偏差。
其实:老人靠儿子靠女儿都不保险,最保险的就是靠老伴。老伴老伴,老了来伴;老伴老伴,老了以后的伴侣。你要靠儿女,基本上都是黄粱一梦。比老伴更可靠的是谁呀?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什么,是你自己的健康!
我母亲活了快100岁了 生活还可以独立,我爸爸已经走了11年了,她还可以独立。虽然我哥我嫂子都在照顾她的,还有我侄子侄媳妇都在照顾她的,但是她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她依然活得比较好。
我们人有多种多样的选择的,就像这一对老年夫妇,你跑到加拿大去就是有风险的,为什么?因为女儿当时爱你,她没有爱的对象。她现在有爱的对象了,她现在爱的丈夫、是她女儿,她把爱转移了。
儿女的爱迟早要转移走,不仅是转移财产,也把爱转移走了,把爱转移走以后,你再去寻找她在小时候对你那种爱、对你那种依赖,没有了!她会让你非常的失望。
所以,人不是要靠儿女,既不能靠女儿,也不能靠儿子,两个都靠不住!基本上是这样的,10个家庭9个都是这样的,人老了就容易讨人嫌。
那么我们必须靠自己,那靠自己的什么呢,靠自己的健康,所以健康才是你最后的依靠,而不是儿女。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你的健康也靠不住了,女儿靠不住,儿子靠不住,老伴再靠不住,你自己的健康再靠不住,那就彻底惨了,那就活在地狱里面了。
我们一定要拥有健康,这才是真正的依靠。我原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自从我一次一次回家探亲,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也慢慢老去,就对这个问题关注的多了,思考的多了。
尤其是我身边还有个活哲学,就是我妈,我妈是我的活的哲学教科书。我看我妈是那么健康,我妈什么官都不是,我妈只管她自己。有很多很大的官,一到80岁就垂垂老矣,到90岁已经不能很好地走路了,行动就不便了。我妈快100岁了,走路还是健步如飞、满面红光,连老人斑都没有,手像40岁人的手一样。
我一直在通过我妈健康哲学教程来教育我的,我妈为什么活出这样的好心态,我觉得在她身上最少能清楚地看到两点最突出的东西:就是什么事都不计较,心里没有恨、没有计较。
我亲自经历了我妈妈的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件事:我二姐、我哥在吃饭的时候为争位置和一个人吵架,把我二姐气得都不想吃饭了,我大姐也很生气,我哥差不多跟那人干起来了,我就一边劝他们两个不要跟人家吵架了。
我妈也不劝,我妈就在这看热闹,一边拿着个馒头,一边拌着豆腐脑吃一边笑,好像我妈是在看电视连续剧、看小品。好像她自己的儿女跟别人吵架,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心态让我吃惊。
我吃惊,是因为我做不到,一般人也做不到,我可以做到不生气,但是我不会这么样的,把这个事情不当一回事情,我妈就做到了。
所以把恨不要放在心里,把压力不要放在心里,把忧愁不要放在心里,把恐惧不要放在心里,把纠结不要放在心里,把焦虑不要放在心里,把儿女不要放在心里,把金钱不要放在心里,心里完全变空,把肚子吃饱就可以了,这个就叫:“虚其心实其腹”。
我妈就是这么一个人,“闲事跟我没关系”,而且人又很善良,我妈喜欢跟那些村上的小媳妇打交道的,三四十岁的那些媳妇、中年妇女都很爱我妈,整天围着我妈跟我妈聊天。
因为我妈是有爱的,谁家有白事,我妈会最早地跑到人家家里去帮忙去。我从我妈身上看到:就是什么事都不计较,什么事都不往心上放,另外一个乐于助人有良善的,能忍能让愿意帮助别人。
你如果没有善,你是没有好心态的,你如果胸怀不博大,你是没有好心态。
你没有好心态,你的身体不会好,你的身体不会好,你靠谁都靠不住。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是真的,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所以老年人别指望儿女了,一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健康身上,儿女生死、幸福和不幸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谁能认识到这一点,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活对了,不然你这一生的苦难和痛苦不会结束,只有进入骨灰盒才结束了。此话是真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自“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