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之脾系统 四
所以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脾的工作,所以以后你们凡是治脾的病,有意无意都要加祛湿药。但是好像也不用你多想了,古人跟你配好了。我们看刚才那个四君子。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四味药都有补脾气作用,但其中这两味(白术,茯苓),(白术)这个叫做“燥湿”,其实望文生义也差不多,把体内的湿干燥掉,燥化掉。(茯苓)这个叫做“渗湿”,渗湿可能更直接的从小便去。是啊,你比如土地质地疏松的话,水在里面可以渗化,渗掉,所以它是通过这样。但是你说这是不是补脾气最好的呢,不见得。你注意,脾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喜燥恶湿,一个是脾气主升。这个你这个方大概升降不算很明显,但是我们看看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升麻 柴胡 黄芪 白术 陈皮 人参 炙甘草 当归
这是补中益气汤。那你看那补中益气汤有三味药是跟刚才一样的,是啊,人参、白术、炙甘草,那么补脾气有了,祛湿有了。你注意啊,这三味药(升麻、柴胡、黄芪)是升举的。升举得来,黄芪还有补脾,因为黄色入脾啊,还有补脾气的作用,另外它还有利水的作用,利水也是祛湿。陈皮不补,陈皮是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那么以行气为主,但是也有祛湿。当归干嘛,干嘛要补血。差不多那个意思了,气能生血,血能生气。其实没学到气血你不用气血来解,你可以用阴阳互根。是啊,你这个不是气属阳,血属阴,是啊,补气之中来点补血药,不是阴中求阳的意思吗?是啊,你把阴中求阳转化为气血,差不多。好啦,所以就补脾来讲,这个方更到位,所以叫补中益气,因为它完全符合脾的生理特性。
所以你以后学方,其实,学方重要学在哪里呢,学个“方意”,那个方的大意是干嘛。你假如学会方意,你比如说万一补中益气汤我想不起来,我想起脾的特征,反正我补脾气的,有祛湿的,有升举的药,加上去,尽管不见得有原方那么好,但大意没错,一样有效。
湿喜归脾者
以其同气相求故也
—— 临证指南医案
那病理,算起来来,湿邪容易困主阻脾气,这个概念前面讲过叫做同气相求。为什么呢,你脾是运化水湿的,假如你本身有问题,水湿没运走首先被淹的就是自己,那变成你本身湿就多,你湿多特别容易招来湿。假如难以理解,换一个吧,热底的人特别怕热,寒底的人特别怕寒,湿底的人特别怕湿,一样,是吧。你哪部分多了,那么再累加那就更不得了。
另外一个,脾气下陷,就是刚才讲的,脾不升清。脾气下陷以后的教科书它有点强调的是脾气虚无力升举。所以它叫你一般走的方向是一个,补脾气,加升举对不对,对,但不全面。其实脾气下陷有两种可能,第一种,脾气虚不能升举,第二种,湿重。湿,你看湿是水样的比重比较大,湿一多你脾就算足,它把你压抑住了,一样升不上去。所以脾不升清,可以是湿导致的,可以是脾气虚导致的,更可能是两个一起导致的。
好,治疗就有一句。
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它实际上等于变个方法告诉你,人体的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那个意思,人体的湿多半跟脾有关。其实这句话倒过来一样通。
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一定加祛湿药,尤其是广东,是啊,你的气候又比人家湿了。
广东不单只是气候湿容易脾虚哦,还多了一样东西哦。从地理来看,古人有个说法叫做…
天地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
那这边东南方,这边西北方,叫做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我估计他的理论,它应该是结合大陆的地理环境,在加上理论的推导。
我们先看理论,地属阴,天属阳,天为什么不足于西北呢,你看西北属阴的,你天是属阳的,那么西北是阴多阳少,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天不足。东南,地理是属阳的,那么你地是属阴的,那么属阴的东西跑到属阳的方位,应该是不够,这是理论的。

我们看看实际情况。其实天不足比较难证明,你不能说天矮了,但我个人猜想可能是这样。西北都是高原,你什么珠穆朗玛峰啊之类的,那一堆,尤其是在西边,都在那里,那么地高了显得天低了。但东南就好办了,地不满太容易证明,你看东南沿海,你用广州来讲,最高哪里啊,白云山,才几百米高,你都不好意思说海拔两个字,你这叫山吗,你这叫丘陵啊。所以广东,或是东南一带是土气不厚。你注意啊中医的理论是天人相一,土气不厚,对应人在那里生活,脾气就不厚。其实你看一个小孩身体好不好,其实挺简单的,腹壁厚实的,身体一定…腹壁厚,就是脾,脾好。厚实啊,不是大肚子啊,松弛不算啊。所以你看中原人,河南一带的,你看他整个人是很厚的那种感觉,广东人比较薄的,腹壁不厚实。假如男孩就更容易看,还有一个,男孩看他的阴囊是否紧实。假如男孩那个阴囊很紧实,经常在上部的,身体好,经常松弛下坠的,身体不太好,你不跟中气下陷差不多吗。虽然它不叫内脏下垂,但是还是气不足的表现。那所以说是,又湿,土气又薄。
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好,下一个,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第一个,在体合肉,主四肢。这个容易理解,实际上是前面那个,脾运化食物,化生气血功能的表现。是啊,运化水谷精微然后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就是肌肉是否丰满,四肢是否健壮,而且肌肉那质地软软的,就像土的质地。你这个四肢,你直接想象,辰戌丑未,土在四形,往四边跑。
那么生理应该是这样,脾气充裕的人,肌肉丰满,四肢强壮。反过来,四肢肌肉不丰满,无力,四肢不强壮,那就是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气血津液,营养全身,营养肌肉。
但是你注意啊,还可以倒过来的,四肢肌肉对脾的反馈作用,中医不是单方向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体育运动,四肢在动,四肢肌肉一动,反馈性的刺激脾胃,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增强。你现在是不动,你不说男…女生就不说啦,你看男生我觉得现在我觉得力量比较不行。什么叫力量行呢,我讲一个平均水平,男生假如举重,应该举起接近体重,比如说你一百二十斤的体重,至少应该能举起100斤,假如举不起,那就是无力,你自己掂量一下。
那这种叫做…这种是足萎软。所以在中医里面凡事碰到肌肉的病,尤其是肌肉无力的病,比如像小儿麻痹后遗症,像重症肌无力,基本上,假如从内脏来治是属于脾系统。(足萎软)这个我感觉可能是小儿麻痹的,因为它萎得来有点变形,它不纯粹肌肉萎了,连筋骨都有点萎,这种应该是小儿麻痹,跟重症肌无力恐怕是不太一样。那说你说碰到…小儿麻痹这种你说应该比较难搞啦,那么像重症肌无力这一类,我觉得中西医各有特长,这种病不好搞,轻的相对容易,重的,重的养不大。为什么呢,它有的是四肢型,有的是眼睑型,有的是内脏型,假如内脏型或是混合型。假如内脏型最容易引起的是呼吸肌肉无力,呼吸不过来那就没啦。但你说碰到重症肌无力这样用西药,西药大概是,我觉得好像几十年都没变都是新斯的明那一类药物,它的好处就是吃下去就有力,但是它的不好处就是半衰期很短。比如说你早上吃下去,到了傍晚,可能它半衰期一过了没力了,该没力就没力,它没把病治好。你用中药大概,现在都是用大剂量的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我感觉大概是这样,吃下去,力量增长可能没西药那么快,但是假如它力量增长之后它比较稳定,比如说它慢慢增长,但是你说能不能增长到正常呢,假如轻的应该可以,中等以上应该是有难度。但你这样也好啊,比如说我吃中药,虽然慢效,但稳效,我可以以中药为主,你太厉害的时候加点西药,或者是即便我用西药,那个份量也不需要那么大,因为那种副作用是比较大的,所以我前面讲了,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我感觉基本算成功。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好,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这个还是容易,脾的功能,类似于消化系统,口是消化系统的开口,这个应该是直接就是结构相通没什么争议的。所谓开窍于口,主要是从饮食,口味,来判断脾的功能状态。好,刚才讲的,脾气虚,不能运化食物的那组症状,现在你可以加症状,那,开窍于口,那么变成脾的各种功能状态在口味方面会有所反映。你看我们假如是平时不想吃饭的时候,伴随症状是口淡,口淡就是脾气虚,其实它应该更靠近了脾阳虚,是啊,脾气虚,脾阳虚都可以,口淡。然后,还有,口甜,口甜是什么呢,你想想啊,甜,五行属土,是土的本味,土的本味跑上来,就是湿的本味,所以口甜肯定有湿,同时大部分伴有热,热把湿蒸发上来,湿的本味显出来了。但你注意啊,口甜跟想吃甜的两码事,刚好反了,口甜你是多了,想吃甜的你是不够,你本能的想找甜味吃,你是脾虚,因为甘味补脾,所以你要搞清楚那种感觉啊。比如说口中泛酸,你觉得是什么,肝,肝的味道跑到了脾胃再返上来,所以肯定跟肝有关,不是肝气犯脾就是肝气犯胃,假如有反酸。
脾失健运 - 食欲不振 ,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
好,那这里所以口淡乏味,口甜,还有一个嗜异味。嗜异味是什么呢,有些城市不多见的,农村有些小孩,拿到什么吃什么,比如说生米啊,蜡烛啊,泥土啊,桌布啊,乱咬。这种一般是什么呢,胃肠道的寄生虫,寄生虫。你说为什么胃肠道寄生虫会乱咬东西呢,经络问题啦。大肠的经络跟胃的经络都叫阳明经,阳明经跑到牙龈,所以你假如胃肠道里面有虫,虫在里面一动就扰动阳明经经气,那么阳明经经气一扰动上来,牙龈有感觉,它要咬点什么东西才舒服,所以多半是寄生虫。
好,休息一下。
好,往下。刚才是开窍于口,现在其华在唇。唇跟口有交接,但是在这里主要是看气的状态,还是回应原来那句话,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化生够不够,最容易从口唇反映出来。比如说你气血充裕,那么口唇起码是有血色,但假如口唇淡白,反推就是气血少,少了,口唇紫暗就是淤。但是这个也不作准啊,我前面讲的,看得最准的是舌头,为什么口唇不作准,还是女性,口红一抹那怎么看。是啊,我发现很多女性有不好的习惯来看病,一个是化妆,另外一个呢,把舌苔刮掉了来看病,我就要看你的舌苔啊,你把它刮得那么干净干嘛呢?你刮干净了那就是一个假象了。是啊,你上面涂脂抹粉,你化浓妆还无所谓我知道有化过妆哦,你化个淡妆那就是很有掩饰性。
其实,其华在唇,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解法,就是环状的肌肉。你看我们这样口型是环状的,还有我们的眼睑,上下眼睑是环状的,所以我们刚才讲的重症肌无力,其中有一型就是眼睑型。它好像其他四肢啊内脏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上眼睑没力,耷拉下来。这个,眼睛往下学学到肝的时候,整个眼睛算肝的,但眼睛也是五行互藏,那么眼睛之中又分五脏,其中这个右轮算是脾了。还有,妇女的小阴唇大阴唇,那个也是唇,那里经常会出现什么毛病呢,皮肤病。皮肤病现在我们一般教科书把它当作下焦湿热,另外从经络角度是肝经湿热,都对,但是我觉得不全面,你那个从那个环状肉的角度它是脾的,所以你应该是肝经湿热,脾经…那个肝经湿热,下焦湿热加上脾胃湿热这样来论治,主方可能会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