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暑假
2016年暑假,我在返校报到的前一个下午写完了暑假作业。
这对于当时的我几乎是一个奇迹。首先,2016年的初二这一年暑假班上几个变态的老师联手布置了大量的假期习题册,以英语为例,大概是一本听力书,一本阅读书,一本额外的妙语短篇的背诵翻译默写,还有两本习题册,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清楚的记得这一年暑假英语作业一共是五本书加上背诵十来篇的短篇文章。而2015年的暑假,我沉迷于ipad上的《口水三国》和《FIFA15》,直到报道前一天晚上英语还有两半本习题册没有做,背诵更是一篇没背,数学和语文也剩不少。因此2015年秋天的报到,是我人生中最恐惧的几个瞬间之一,因为它代表了极度的未知,极度的不确定以及隐隐可预见的巨大的惩罚。尽管今天看来这并不算什么大事,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简直是天打五雷轰一般的感受。
并且与许多学校假期作业收上去老师只会草草翻阅不同,我所在的班级制定了变态的作业完成检查制度。例如英语假期有4本习题册,英语老师会指挥4个课代表对每一项任务分开检查,并且打出ABCD的等级,如果是CD等级需要补齐甚至重做作业。况且,当时虽然班级氛围非常好,但即使与课代表关系最棒的同学也难以在这上面取得通融,谁也不知道暴力多疑的英语老师会亲自进行如何的检查。
但2016年的暑假,我完完全全地自己完成了这项任务——变态数量的暑假作业。这个假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我大概写了14本习题册,完成了五六项其他的任务,包括背书背单词啦,摘抄啦,其中甚至包括录一个尴尬的,介绍假期阅读成果的视频。
并且几位老师为了监督我们按天完成任务,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并需要家长在每一天的任务下签字。当然我这么机智的人自然是在最后一天让家长在不同的页数签不同日期的字,但即使是这样,也花费了我们整整一个晚上签字加填时间表。
但这其实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很棒的方法,我几乎真的按照时间表的任务去做,我参加了培优班,坚持打乒乓球,中间甚至回到老家小城玩了半个月,当然我保持了连续性,每一天都没有太累,事实上也不太轻松。
在这个假期我看完了《余罪》的两部网剧,但惊讶的是,这些事情没有影响到我稳定地推进进度,这个假期我还见到了小时候的玩伴,包括两位很少见的女同学,其中一位我要时隔四年才能再见,另一位则再也没有见面过。
所以这个假期我过得很棒,当在报到的前一天我完成了所有的作业时,我感到一阵无比的成就感,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扫去年狼狈的阴影,准备好了去面对新的学期。
当时我在家中的餐桌上整理着作业,餐桌前是玻璃窗封闭的阳台,阳光射到本子上,我看着对面楼发呆,这是我作为做题家最快乐的几个瞬间之一。
所以第二天我非常轻松地到学校报到,看到其他同学疲惫的双眼流露出未知的恐惧,扭扭捏捏不愿意交出作业册,我想到去年的自己,感受到自己确确实实进步了一点点。
后来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在这一年的英语作业检查中拿到了4个A一个B,只有不到5人拿到5个A,我是我们班完成最好的约10个同学之一,这给予我新学期极大的自信心,以及假期的背诵为我后面应付掉默写检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一天是2016年8月30号,我记得清楚,因为下午妈妈和我去丁字桥照了身份证照片,许多次我看着自己的身份证,渐渐我记住了这一天。
这一天及后面一天,老师象征性地布置了一点作业,更可能是把这两天留给我们补掉假期作业,好为新学期开学让路,我非常轻松地过完了这两天,在8月31日,我和爸爸搬家到十五中宿舍的出租屋,开始准备新学期的住宿生活。
8月31日晚上,我第一次在十五中宿舍翻开书本,是化学课本的元素周期表,我想尽办法背掉了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窗外的蝉叫了一个晚上,十五中的教学楼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没有睡着。
那时我并不清楚,一年后我会彻底搬家到这附近,但两个月后又将搬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并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读高中,事实上,我此时对华一、实验、武汉中学完全没有概念,但隐隐有些害怕——初中都累成这样,高中怕不是要累垮,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我想不到压抑所谓朦胧的好感会在日后变成不可触及、联络不到的遗憾;我更不会想到四年后我会在这里高考,十五中将成为我的伤心地。我无法想到以后的事情,但我却度过了我最轻松的三天暑假,肆意享受着做题、完成任务堆砌起来的成就感。
此后的暑假,我有过很多不同的,精彩的经历。但我却非常想念这个夏天,想念我无知的,不知道要去哪里的2016年。
这一年我15岁,并不知道身边经历的人和事会永永远远地在我身上打下痕迹,中考和高考对我而言是很远很远的事情,更不必说挑选行业、工作、婚姻这些事,太远太远。偶尔朦胧地憧憬,又被数不尽的习题拉回到现实,或许真的是太远。
但我的确是错过太多,人与事,所谓被舍弃掉的机会成本,在平行宇宙中是真实发生过的吗?我尽量不去想,但不太确定,无法不去想。
每当我想到她,想到以前的事,忽然之间又有14岁的感受——太远太远,不过只是方向相反,你看,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呢。
所以经过这样长的时间,我对生活又有新的感受——做任何事情都会患得患失的话,结果好或者坏其实都不能让自己开心,那倒不如去尽情去感受,去体会,至少能有一点感想,一点精神意义上的收获。
我无意讲一些道理,但14岁的我沉浸在做题的成就感时,或许呼应上了这一点。但我真的希望当时的自己能抬头看一看,身边的人、事,尽情投入,去尽可能体验和经历这个世界。
我的14岁是黄金时代吗?当时我想爱,想吃,但却似乎不想变成天上一片半明半暗的云,试卷和习题册,所谓的ABCD才是我更在意的事情,我甚至借前座的男生的笔记来模仿,试图写出他相当工整简洁的字体,让自己的作业变得更整齐,我渴望完成好所有的任务来获得身份认同,但我其实没有这种能力。
也许那时的某一天我未必会预料到后续发生的一系列可能,仍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展开,会经历怎样的一切。
但我却足够爱当下的一切,每天放学我和前桌的好哥们会凑出三块钱买一包烤馍,一边聊天一边走到地下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吃完烤馍,那种极度饥饿后得到直接而充实的满足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我开始乐观地接受一切,我永远不可能是成绩最棒的几个人之一,但我多数时候足够努力,也足够开心;但尽管这样,我却多次经历背书背不过或者重考补考的恐惧,使得当时的我远远不能发现到自己身边种种的快乐。
就这样,我在十五中宿舍区的二楼,听着蝉鸣背着元素周期表度过了这个暑假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一晚我没有任何压力——补作业、背书、默写、考试...它们统统与我无关,我只想睡一个饱觉,第二天上初三的第一堂课,最好去早一点。
7年过去了,我常常梦到这个宁静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