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栖之楔:美国冷战前两栖登陆艇与载具发展史 下一

2023-12-03 02:12 作者:一般通过飞官  | 我要投稿

下一 战时登陆艇与两栖载具

也许战时美国冲滩登陆艇最重要的发展便是希金斯的人员登陆艇和车辆登陆艇的功能被整合进一种登陆艇中,成为整个战争期间被美国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小型登陆艇,即1942年秋诞生的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与同样是希金斯设计,美军大规模采用的LCPL大型人员登陆艇或LCPR坡道人员登陆艇相比,LCVP的艇艏更钝,因此在使用与它们同样的引擎时速度比它们慢大约三分之一。与LCVP的原型,LCV车辆登陆艇相比,LCVP的主要变化是在侧面和坡道增加了大约1500磅(约680.4千克)的0.25英寸STS装甲,更重的起吊设备(这样一来它就可以在运载8100磅载荷时被艇吊臂放下),以及将舵位重新安排在艇内(紧靠引擎)以能在运兵舰上三层叠放。两个带有0.30口径机枪基座的机枪坑在舵位后沉入艇体中——LCV则是使用架在它舷墙上的机枪杆座。LCVP的井围甲板比LCV略短一些,17英尺3英寸(约5.25米)对17英尺6英寸(约5.3米),但是更宽,从底部算起7英尺5英寸(约2.26米)对6英尺4英寸(约1.93米)。与它的原型相比,LCVP要更重一些,因为附加的装甲,增加的燃料容量和更重的起吊设备而达到大约17800磅(约8.07吨)重。在原来的LCV艇体上增加的3500磅(约1.6吨)重量导致LCVP损失了一些干舷,但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跟早先的LCPL和LCPR一样,它在装载时只能从艇吊臂上放下,因此它必须在没有装载的情况下通过起重吊臂吊出。

LCVP的示意线图

新的登陆艇,实际上是一艘改装的LCV,在1942年10月5日由大西洋舰队两栖部队进行了首次测试。很快,LCVP取代了其它所有型号的登陆艇,除了那些被用于特殊用途的登陆艇。所有LCV和LCPR的订单都被改为LCVP。由于LCVP的生产数量过于庞大,它在哪里几乎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登陆艇——它在字面意义上让美国拥有了发动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的能力。LCVP于1942年11月的北非登陆战中被首次使用。

在战时的两栖突击中,两波由4艘LCVP登陆艇组成的攻击波通常将运载一个营级登陆部队的突击连。之后LCVP将会把轻型车辆登陆。到了1945年,海军陆战队通常会将他们的第一波部队通过LVT履带登陆车带上岸,而不是用冲滩登陆艇运至冲浪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乘坐履带登陆车的陆战队士兵们会先乘坐LCVP登陆艇到达一个指定的接驳区域,随后再转移到履带登陆车上。因此LVT和LCVP的部队容量之间必须拥有密切的关系。

LCVP和它的前任LCPL都没有被设计用于运载任何特别的战术编制——它们只是恰好能运载36人而已。因此,正常情况下LCVP都不是满载的。在诺曼底登陆时,美军决定将步兵编制特别重组,以使用最小数量的登陆艇将部队登陆。由于设定在之后发动的意图将德国中央预备队从法国北部吸引走以阻止它们阻挠诺曼底滩头突破的入侵法国南部行动所预期的登陆艇数量要求,诺曼底登陆时期美军的登陆艇数量严重缺乏,因此美军的每个突击连(6名军官,193名士兵)被组织为由一艘指挥艇加上5个突击分队和1个支援分队(每个分队1名军官和29名士兵)组成,每个分队乘坐一艘LCVP登陆艇,而不是美国陆军步兵连通常的三个步兵排(每排41人)和一个支援武器排(60毫米迫击炮和0.30口径机枪)的编制。

约瑟夫·T·迪克曼号攻击运兵舰(USS Joseph T. Dickman,APA-13)的第22号LCVP登陆艇将一批部队运送到舰上以准备跨越海峡登陆诺曼底,1944年6月摄。注意背景中满载道奇WC54救护车的“犀牛”驳船。

LCVP登陆艇还被改做其它用途。有些变成了遥控爆破艇(APEX),另外还有一些被改装为浅水扫雷艇。

一些战时的美国使用者们认为LCVP太脆弱了。可以推测,原本的“尤里卡”的强度非常大,部分归功于它的艇艏中有一块单独的硬木板。在木板被坡道取代之后,它的抗冲击能力不复存在。LCVP的木制尾鳍被证明在浅水区中很脆弱。根据一份1944年11月英国对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行动的报告,LCVP对于突击后用途来说不够坚实,而钢制的LCM则能从容应对。在战后早期的太平洋舰队关于舰船和登陆艇的报告中,他们建议未来的LCVP登陆艇应当由高拉伸强度的轻质合金制成,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在一次1944年8月的英美两栖登陆艇会议上,罗兰·贝克爵士(Sir Rowland Baker),英国的两栖舰船专家,承认了LCVP的冲浪性能比英国的LCA突击登陆艇更好。英国关于两栖登陆艇的官方报告的手稿还补充到LCVP更快,适航性也更好。贝克指出,LCA的防护更好,并且运载能力也更大。尽管它缺乏倒退动力,但是它的双轴提供了能够穿越滩头障碍物的更好机动性。可能是希望说服美国海军建造能够运载LCA登陆艇的舰船,英国人游说美国人把他们的标准20英尺6英寸(约6.25米)艇吊臂空间改为英国标准的27英尺3英寸(约8.3米)。这一想法不切实际,因为在那时美国的太多运兵舰已经建成太久了。随着时间的洗礼,LCVP的服役时间远超过英国的LCA,甚至也被英国采用。美国海军继续基于希金斯的艇体建造木制的LCVP登陆艇,战后变为塑料制。战后很多外国海军也自己生产仿制的美国LCVP登陆艇。

美国海军官方手册中的LCVP说明。/尽管9节航速似乎看起来不太快,但这比LCVP的6节自然速度快了50%。这就是为什么战后开发高速LCVP很困难的原因。
亨利·T·艾伦号攻击运兵舰(USS Henry T. Allen,APA-15)上的部队正通过舷侧下船网进入LCVP,拍摄时间与位置不明。 /由于诺曼底登陆时的海况恶劣,美国攻击运兵舰不得不在舰上将部队装入LCVP中并直接将它们放下——但这对三层韦林吊臂外侧的LCVP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部队没有办法直接进入它们。英国海军官方历史关于诺曼底登陆的部分质疑了攻击运兵舰上携带的大量LCVP是否值得运载它们做出的牺牲,因为她们无法在恶劣海况下将满载的登陆艇直接放入水中。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登陆艇们都会经受非常粗暴的对待,因此有些登陆艇不得不专门进行专门改造以打捞回收其它的登陆艇。比如,在1944年2月的马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登陆战旗舰,一辆LVT履带登陆车被特别指派为执行回收任务——而其它全部136辆履带登陆车都是部队载具。在诺曼底登陆时,有一艘特殊的LCM机械化登陆艇,它运载了一辆推土机,装有马达驱动水泵,带有拖曳缆绳,维修材料,并且运载了一队接受过特殊训练的船员。在萨勒诺登陆战,四艘LCI(L)大型步兵登陆艇和2艘LCT坦克登陆艇被作为近岸打捞回收艇使用。当时每艘美国海军的攻击运兵舰,攻击货船和半攻击运兵舰(XAP)都运载了一艘装有特殊的水泵和回收装备的LCM(3)机械化登陆艇。在诺曼底登陆时,18艘LCM(3)被登陆艇回收单位所使用。美国人预期,因为诺曼底的海滩过于平缓,会有比一般情况时更多的登陆艇触礁或者受损。这些LCM装备了消防水泵,特别的拖缆桩和拖曳设备。每三艘中的两艘将运载一辆推土机以协助回收搁浅的登陆艇。根据行动后报告,它们被证明非常有用,特别是在登陆之后几周发生席卷了滩头的风暴之后,它们回收了大批损坏的登陆艇。

硫磺岛海滩上毁坏的各种设备,1945年摄。照片中有两艘被损毁的LCVP和一辆翻倒的DUKW。

损坏的登陆艇将通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海道号船坞登陆舰(HMS Oceanway,F143)运回英格兰接受维修——在一次任务中,她从“奥马哈”滩(Omaha Beach)运走了17艘LCM(3)。在法国南部登陆战期间,三个特种近岸回收单位中每个通常都包括3艘LCI(L),1艘LCT(5),2艘LCM(3)(作为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上LCM的补充,每艘运输舰上的一艘LCM有特殊装备,并被指派协助运输舰所在滩头的回收任务),1艘绞车驳船和2艘小型拖船(Yard Tug,YTL)。回收单位的LCI(L)进行了改装,安装了重型拖缆桩,艉挡,更重的艉锚和锚绳,以及一些其它的装备。6艘LCI(L)有回收和灭火装备,3艘只用于回收。4艘LCT(5)安装了起重机支架以在浅水区进行回收作业。近岸回收作业包括帮助搁浅或触礁的登陆艇离开,甚至包括扑灭岸上草地的火灾。

在1946-1947年间,海军陆战队提议了舰船局即将要设计的新LCVP登陆艇的参数要求。他们想要更大的载货空间,满载吃水更浅——以及更快的速度,但他们最重要的要求大概是防御近炸引信炸弹和炮弹的过顶破片防护。1946年4月,海军陆战队指挥官(Commandant Marine Corps,CMC)要求一种50英尺的LCVP,可以运载重达15吨的载具。到了1946年11月,海军陆战队正在考虑可以运载48人的40英尺LCVP,比一整个步兵排的人数要多一点。这样一来,战时需要8艘LCVP运载的突击连现在只需要6艘这样的40英尺LCVP就能完全装载走。但是,现在的滩头防御武器正在变得越来越准确,已经更有可能在单艘登陆艇冲滩之前就把它击沉。更大的登陆艇就跟小的登陆艇一样,都是唾手可得的目标。另外,现有的LCVP与LVT运载的部队一样多,因此它可以将自己的全部部队都一次性转移到履带登陆车上。一艘48人的LCVP对一辆LVT来说太多,对两辆来说又太少。海军陆战队于是抛弃了40英尺登陆艇,但他们还在继续支持指挥官制造50英尺登陆艇的建议。然而,舰船局只是尝试改进原有的36英尺LCVP,到最后他们还是不得不安于战时LCVP的塑料版本。

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练习从LCVP转移到LVT-4水牛履带登陆车上,摄于所罗门群岛区域,1944年中。

1943年,美国海军购买了一种电动冲浪板型登陆艇,称为“飞行床垫”(Flying Mattress),专为海军的水下爆破小组使用。这种只有5节航速,近乎静音的登陆艇被设计为运载一到两名蛙人靠近海岸,随后让他们自己游向岸边。它是由战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OSS)设计的。海军使用它的记录寥寥无几,但是据报告,1944年6月,海军水下爆破小组使用了它,在那里水下爆破小组的组长乘坐它接近到了离海滩300码(约274米)的距离。它还在地中海战区被海军的海滩工作组(执行欺骗任务)所使用,比如用于在法国南部登陆突击队执行佯攻任务。

两名蛙人趴在“飞行床垫”上进行练习
“飞行床垫”的顶部和底部示意图

1942年,海军研发了三种未能进入生产的登陆艇。当时海军为了对将来入侵法国的需求做准备,设想了一种28英尺(约8.5米)登陆艇。它的长度是基于标准客轮艇吊臂的尺寸设定的,海军的想法是将它用于没有接受过攻击运兵舰改装的标准运兵舰上。这种登陆艇似乎从未被建造过。

另外两种登陆艇中的第一种是一艘在1941年10月由洛杉矶(Los Angeles)的西部塑料公司(Western Plastics Co.)提议的32英尺塑料制“化学”(Chemold)LCP(N)(Landing Craft Personnel Nested)储备人员登陆艇。公司向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推销了这种登陆艇,海军陆战队转而要求舰船局购买它。舰船局当时对塑料制船体很感兴趣,但对新登陆艇则不是这样。它想要测试各种各样的这类塑料登陆艇,但这会耗费不少资金,因为每个设计都需要它自己的模具。西部塑料公司坚持让海军购买它,于是舰船局购买了原型艇。由于没有内部加强筋,它可以直接存放在甲板上,大幅度增加运兵舰的登陆艇数量。但这样的存放方式使它无法使用舷内(封闭式)引擎,因此它由50马力的埃文鲁德(Evinrude)二冲程四缸舷外发动机驱动。在试航期间,登陆艇在轻微超载(3500磅)的情况下在1英尺的水中行动自如,并穿越5英尺高的浪成功从海滩上退离。它在未装载时可以以13.7节航速航行,装载时则为9.6节。登陆艇可以通过旋转起重机或LCVP的艇吊臂进行收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艇上的部队会挤成一团,它的艇体也不够结实,并且舷外发动机很不可靠。因此,它无法取代LCVP登陆艇。尽管海军计划将它作为水下爆破小组用艇并已经下达订单,但随着战争结束,订单被取消了。

LCP(N)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外进行测试。

第二种登陆艇是26英尺(约7.9米)的舷外驱动登陆艇Mk 1和Mk 2型。这些浅吃水海橇艇是于1942年从迈阿密造船公司(Miami Shipbuilding Co.)购买的,专门用于穿越珊瑚礁进入环礁湖中。两种版本的艇体线条不同,并且都在1944年7月进行了测试。跟“化学”艇一样,它们使用的是舷外引擎。但是,舷外引擎不可能转向以让它们倒船退离。尽管它们的测试结果非常鼓舞人心,但它们很显然太脆弱而不可能有太大用处。比如,它不可能穿越海浪。只有4艘这种登陆艇被制造了出来。

LCM(3)机械化登陆艇只能运载陆军标准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现有版本。到了1943年,陆军想要更大的登陆艇——他们正在设想一种更重型版本的谢尔曼坦克。陆军的两栖工兵司令部开发出了基本参数,希金斯于是建造了一艘62英尺9英寸(约19.1米)的登陆艇,海军称其为LCM(X)。它由4台塔克-希金斯(Tucker-Higgins)汽油引擎驱动。在这样的动力下它可以在13.5节航速上运载20000磅(约9.07吨)载荷,或在10.7节航速上运载70000磅(约31.75吨)载荷。它在燃料箱,指挥位,机枪炮塔周围安装有0.5英寸(12.7毫米)装甲,艇体上则装有0.25英寸装甲。它的武装为3挺0.50口径重机枪,一挺在指挥位上,另外两挺装在一个Mk 17机枪炮塔内。与LCM(3)相比,新的登陆艇可以运载更重的载荷(等同于正在研发的改进版谢尔曼坦克),它的运货空间更多,适航性略好(因为它的干舷和舭部升高更大),并且武装也更强。它的行动航程也更大,250海里。原型艇在1943年秋由陆军第4特种工兵旅(4th Engineer Special Brigade)在佛罗里达州卡拉贝利(Carrabelle)的戈登·约翰斯顿营地(Camp Gordon Johnston)进行了测试。陆军对它非常有信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备选方案,LCM(6)。它是将LCM(3)的舯部另外再拼接6英尺船体的成果。改装为LCM(6)的LCM(3)可以通过它们断开的甲板线型识别出来——新建造的LCM(6)的甲板线型是接续的。LCM(6)总是可以通过它们舷墙上的纵向加固列板数量区分出来:LCM(3)每侧有10道,而LCM(6)有12道。LCM(6)可以直接运载32吨重的改进版谢尔曼坦克。LCM(6)显然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的要求下开发出来的。它所需的钢材比LCM(3)更多,因此在1943年10月海军指出建造数量必须在1944年的前三个月间从150艘每月缩减到135艘每月。陆军在1943年12月接受了这个条件,并保证会从它的名下调出足够的钢材给海军建造LCM(6)。在那时陆军想要总共1559艘各种型号的LCM,这一数字之后增加到了2109艘。当然,如果陆军选择了LCM(X),那这样的建造是不可能的。第一批48艘LCM(6)在1943年末完成建造。

一艘正在运载M4中型坦克的LCM(6)

由于海军负责登陆艇的建造,它将会选择陆军会得到什么登陆艇。引擎是一个关键问题。塔克-希金斯汽油引擎已经停产。两台格雷海事双联(四台柴油机)发动机可以提供与塔克-希金斯汽油引擎几乎相同的速度,但它的数量稀缺,因为它需要复杂的齿轮装置。LCM(X)在使用一般成对的格雷海事6-71柴油引擎时只能在运载轻型荷载(20000磅)时以10.5节航速航行,而在运载70000磅的改进谢尔曼时只能以9节航速航行。一艘使用同样的引擎的LCM(6)可以与它一样快,并且需要的钢材更少。在1944年初,总共有1141艘LCM(6)被计划为1944年建造,与陆军的1400艘需求略有差距。舰船局估计,一旦设计固定下来(它认为在5月就能这样),它可以每个月生产150艘LCM(X)。到那时已经有541艘LCM(6)建成——为了达到陆军期望的1400艘数量,海军将需要建造859艘LCM(X)。为了在1944年就获得它们,建造速率必须提高到每月175艘,这只能通过超越海军舰船建造的优先级才能实现。因此,舰船局建议不要建造新的LCM(X)。

1945年1月,就在硫磺岛(Iwo Jima)登陆前夕,美国人发现新的谢尔曼坦克的重量超过了LCM(3)的安全装载限制,并且装载方式必须在非常突然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安排。LSD(Landing Ship Dock)船坞登陆舰本来意图用于运载装满坦克的LCT坦克登陆艇和LCM(3)机械化登陆艇,但现在由于装载方式的调整,这已经不可能实现——这意味着船坞登陆舰无法再履行她们原本的职责了。不过船坞登陆舰仍然为海军所需,用于停泊小型舰艇和维修它们——她们的36艘LCM(3)被装满了海军弹药补给而不是坦克。坦克另外装在6艘LSM(Landing Ship Medium)中型登陆舰上,补充了原计划的25艘LCM(3)。

可以预料的是,这一经验证明了海军也需要LCM(6)——LCM(6)先前只有陆军在使用。有几艘通过油轮运往了前线,但大部分LCM(6)都在拆解状态下被货轮运走,前往战区。不过,1944年10月的莱特湾(Leyte Gulf)登陆期间,有几艘LCM(6)搭载在了攻击货船和船坞登陆舰上,实际上证明了它们可以取代海军运输舰上通常使用的LCM(3)。1945年1月在亨特·利格特号攻击运兵舰(USS Hunter Liggett,APA-14),参宿五号攻击货船(USS Bellatrix,AKA-3)和罗克布里奇号攻击运兵舰(USS Rockbridge,APA-228,1969年1月改为LPA-228)上进行的测试,以及对运输舰蓝图的研究,证明了LCM(6)几乎可以取代全部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上的LCM(3)。比如,参宿五号可以将她的8艘LCM(3)中的6艘换为LCM(6)——剩下两艘周围的空间不够。至于小型攻击运兵舰,她们因为工作空间和紧密间隙受到限制,在运载LCM(6)时可能会在高海况中遇到一些困难。海军下达了将200艘(之后增加到500艘)LCM(3)改装至LCM(6)的合同,为海军所用。在此之后,一艘典型的攻击运兵舰通常会各携带2艘LCM(3)与LCM(6)。在1945年初,LCM(6)达成了在运载80000磅(约36.3吨)载荷时穿越高大海浪的成就——这已经超过了原来期望的70000磅载荷。

虽然大部分时候LCM都获得了不少好评,但它也不是没人诋毁的。在战后,海军陆战队抱怨LCM的吃水太多了——在运载M4中型坦克时,前部吃水达到了4英尺4英寸(约1.32米),后部则为3英尺4英寸(约1.01米)。他们想要LCM重新平衡以让前部吃水更少(最好前部1英尺,后部3英尺,尽管之后他们会接受前部3英尺,后部4英尺6英寸/约1.37米的条件)。海军陆战队还想要LCM拥有更大的载货空间,并装有更宽(14英尺/约4.26米)的坡道。这些要求促成了战后LCM(6)的设计——战后机械化登陆艇的标准。

关于LCM还有一个战术问题。LCM只能以非常迅速的方式登陆一辆坦克。如果要集结足够数量的坦克,那么就必须使用更大的LCT坦克登陆艇——但LCT一次运载的坦克太多,一旦被击沉后果可想而知。在德军防守严密的诺曼底海滩,盟军尝试了另一种方案,双驱动或浮渡坦克。一道巨大的帆布幕墙将围在坦克四周,给它足够的干舷让它勉强浮起来,但坦克的大部分仍处于水下。一个连接了坦克引擎的螺旋桨将在水中驱动坦克。浮渡坦克将在深水区释放出去,依靠自身动力前往海滩,之后将帆布放下,立刻投入作战。这一方法的优势是坦克可以大量分散开来,单独的坦克比LCT的目标更小。释放特殊双驱动坦克的试验一开始是在LST坦克登陆舰上进行的,但之后实际行动中选择了LCT,因为大量的LCT可以将坦克更加广泛的分散开来。为了确保坦克能够顺利离开,LCT在坦克甲板和坡道之间要设置正确的角度,并且要对坡道进行支撑措施,因为在海上放下的坡道是没有海滩的支撑的。为了诺曼底登陆,美制LCT(6)坦克登陆艇进行了特殊改装,每艘运载4辆浮渡坦克——它们可以在少于8分钟之内全部离开。释放通常都很顺利,尽管很多谢尔曼浮渡坦克离开之后都在大浪中进水沉没了,美军区域海滩的情况更甚。

一辆登上诺曼底海滩的谢尔曼双驱动坦克,1944年6月摄

LCM和LCVP经常被用作运货艇,并且,正如上文所说,美军强烈希望使用能够直接一路开进内陆的运输载具,以免出现二次装卸问题。在1944年中的塞班岛战役和关岛战役期间,美军尝试了一种新方法,即托盘化运输。在这种运输方式下艇内的货物将被分散成多个小防水包裹并一起固定在一个托盘上,托盘的尺寸与可以装卸它的最小的登陆艇的尺寸大体相称。因为这些托盘都是单个的,它们可以轻易的装卸。某种意义上这是集装箱船概念的先驱,并且很多战后的两栖舰船和其它辅助舰船都是被设计为能够装卸托盘化货物的。

到了1944年,美国陆军开始计划将主力坦克换为51吨重的M26潘兴(Pershing)坦克。为此美军将需要一种70英尺(约21.3米)的LCM登陆艇。这样大的登陆艇是不可能被攻击运兵舰和攻击货船所运载的,并且尽管有一艘原型艇被设计了出来,海军作战部长在1944年5月决定不建造它。这样的坦克将需要装在LCT坦克登陆艇(LCT再装进LSD船坞登陆舰中)中以在海上机动,或者通过LST坦克登陆舰或LSM中型登陆舰运载。1945年6月这一想法被重提,海军作战部长要求进行设计研究。美国陆军先前刚跨越莱茵河进入德国境内,因此设计要求包括了登陆艇能够被运输上岸(整体或分解状态),以支援跨河行动。1945年12月,舰船局上交了两种不同版本,尺寸都是71英尺7英寸(全长,约21.8米)×21英尺(约6.4米)。Mk 2型整合了一种新的W形(或者称为双V形)底,设计者声明这可以在动力上省下8%的重量——但是没有全尺寸模型测试,他们没法说它能不能冲滩和退离上表现良好。他们还认为这种艇底可以在海上让操艇更容易,但他们需要试航来证明这一想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W形的吃水更深,5英尺6英寸(约1.67米)对常规船体的3英尺10英寸(约1.16米)。两种版本的吨位都为240000磅(约109吨)(轻载时为100000磅/约45.4吨),并且两种都能运载140000磅的载荷,并使用3台标准格雷海事柴油机以10.5-11节的航速航行。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是他们的艏部坡道都是折叠的,这样一来上面的坦克在登陆艇靠近海滩时能朝前方开火。两种版本的设计工作都在继续——如何同时控制三台引擎在设计上是个大问题。大型LCM最后成为了战后的LCM(8)机械化登陆艇。LCM(6)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随着战争的发展,LVT履带登陆车也变成了一线突击登陆载具。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海军陆战队就知道履带登陆车可以穿越阻碍登陆艇的珊瑚礁。LVT可以穿越8英尺高的大浪,并且在登陆之后可以在沙地,淤泥,砾石地,乱石滩,雪地和冰面等地形上行动自如。LVT还能爬上60%坡度的陡坡。到1945年,海军陆战队会将他们的最初突击波通过LVT而不是LCVP登陆上岸,因为LVT不会停在敌方可以从容的瞄准的海滩挡浪线上。就LVT在两栖突击中提供的灵活性和它能够从海滩进一步开向内陆的能力来说,LVT履带登陆车其实可以说是现代美军LCAC(Landing Craft Air Cushion)气垫登陆艇的直接祖先。LVT履带登陆车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区,它们可以登陆被珊瑚礁环绕的岛屿,比如塔拉瓦环礁的贝蒂欧岛(Betio Island)和塞班岛。在欧洲战区和地中海战区,LVT履带登陆车参加了1942年11月入侵北非的火炬行动(尽管只用于后方输送),并且在战争末期参与了意大利波河(Po River)河谷战役,跨越莱茵河(Rhine River)和斯凯尔特河(Scheldt Esturay)的战斗中也有它们的身影。有几辆LVT履带登陆车参与了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注:LVT-2在“犹他”海滩被占领之后被用于从运输舰上运载货物前往海滩)。自从乘坐登陆艇的陆军士兵们在诺曼底滩头遭受了严重损失之后,陆军开始对LVT履带登陆车更加感兴趣了。

一辆陆军的LVT履带登陆车行驶在新不列颠格洛斯特角(Cape Gloucester,New Britain)的淤泥中,约1943年末摄

1941年,食品机械公司(Food Machinery Corporation,FMC)被军方带入了履带登陆车计划中。它重新设计了罗布林原来的“鳄鱼”即LVT(1),成为LVT(2)“水牛”(Water Buffalo),由安装在其后部的250马力大陆(Continental)星型引擎(与同期的M3轻型坦克一样),将更多空间解放出来用于运货(尽管有一道驱动轴穿过)。LVT(2)可以运载6500磅货物或24名士兵,与原先LVT(1)的4500磅荷载或20名士兵要多一些。LVT(2)的航程增加到了水中75英里,陆上150英里(约241.4千米),LVT(1)则是50/75英里。由于LVT(2)履带上的抓地齿更有效率,它的水中速度有所增加,从原先LVT(1)的4英里每小时(约6.43千米每小时)增加到了5.4英里每小时(约8.7千米每小时)。LVT(2)的生产从1943年初开始,LVT(1)的设计出于生产速度的考虑已经被固定下来。LVT(2)在1943年11月的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登陆战中首次参战。

一辆LVT-2“水牛”履带登陆车。/尽管“水牛”被设计为无装甲载货两栖履带车,但它装有能够安装一挺0.30口径和一挺0.50口径机枪的导轨。“水牛”敞开的货舱允许它进行一些临时改装。1944年初的罗伊-那慕尔(Roi-Namur)登陆战中,两个两栖履带车营各有12辆LVT-2安装了一对4.5英寸火箭发射器,但这些火箭发射器在它们靠近海滩时被海浪瘫痪了。
LVT-2的示意图

陆军购买了一些带有装甲的LVT(A)2载货两栖履带车,其在1943年1月进行首次测试,并在4月投产。一些LVT(A)2被用于火力支援,比如,陆军第2特种工兵旅的火力支援车是一辆装有4座Mk 7型4.5英寸(114毫米)火箭发射器,3挺0.50口径机枪,一门装在旋转底座上的37毫米Mk 4型机炮(与陆军的P-39飞蛇战斗机一样,这门炮也被安装在了PT巡逻鱼雷艇上)的LVT(A)2履带登陆车。海军陆战队也使用他们的一些无装甲履带登陆车执行相似的火力支援任务。值得一提的是,陆军的DUKW两栖卡车也有类似的火力支援改装,其在货舱内安装了有120管的T44型4.5英寸火箭发射器。

正在靠近罗伊-那慕尔海滩的LVT编队。注意最近两辆LVT-2后方安装的火箭发射器。
装有T44火箭弹发射器的DUKW两栖卡车

最早指出战前的“鳄鱼”两栖载具可能会超越它原本的载货或运兵功能的说法是一个1941年6月27日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对制造37毫米炮版本用于近距离支援登陆部队的请求。海军作战部长在7月赞同了这个想法。此时海军已经对近距离支援艇有兴趣,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也设想了一种能够上岸的支援艇,保持对伴随的登陆艇中冲出的部队的火力支援。他想要0.50口径机枪或一门37毫米火炮作为主武器,另外加上3挺0.30口径机枪,以及能够抵御0.30口径机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抵御0.50口径的)射击的装甲。艇体方面的设计展示了其计划中的乘员:一名舵手,一名工程师,5名炮手,2名辅助炮手和一名装填手。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很快又给出了额外的细节:单装37毫米火炮将装在炮塔中,越过驾驶舱开火。0.30口径机枪将能向侧面和尾部开火,还有一挺机枪将能从驾驶舱内向前开火。这辆柴油驱动的两栖载具将在水中以10节航速行驶(以跟上登陆艇),在陆地上则以25英里每小时(约40.2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其装甲防护将由0.5英寸和0.25英寸的STS钢板组成——炮塔将由0.5英寸STS装甲保护。其重量可能将重达40000磅(约18.14吨)。

两栖履带车都是很特别的大野兽——舰船局很乐意将它的研发工作交给两栖履带车的发明者和专家,唐纳德·罗布林先生,并在8月9日将正式要求发给了他。他马上拒绝了4000磅大野兽的要求——他觉得20000磅已经是极限了,即便这样他还是觉得太大了。武装被他缩减至1挺炮塔内的0.50口径机枪加上2挺0.30口径机枪,装甲为0.25至5英寸的STS钢。1942年1月,罗布林提供了一个使用海军陆战队小型马蒙-赫灵顿坦克(CTL3M)的0.50口径机枪炮塔加上2挺固定突出位置上的0.30口径机枪,以及一挺可以灵活安装的0.30口径机枪的设计。此时已经有一个对这样车辆的存在需求,但设计还没有存在。

炮塔看来是关键问题。马蒙-赫灵顿已经不再生产超轻型坦克了。另外,海军陆战队很显然对博格-瓦纳公司(Borg-Warner Corporation)安装在他们的两栖履带车上的37毫米炮塔印象深刻。罗布林于是采用了T9E1(之后成为M22)蝗虫(Locust)空降坦克的小炮塔,其装有一门37毫米炮,但在1942年9月陆军指出这种炮塔的提供数量不可能足够。唯一的备选方案,也是被选中的方案,就是使用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炮塔,并安装一门37毫米炮和一挺同轴0.50口径机枪。这辆车还将装有一挺装在球形炮塔中的0.30口径机枪。一辆原型车,据推测使用了T9E1炮塔,已经在6月完成。新的两栖载具被称为LVT(A)1。因为它的主炮带有陀螺稳定器,LVT(A)1即便在水上时也能准确的射击。尽管它的称呼如此,但LVT(A)1是基于改进版LVT(2)开发出来的,其内部空间更大。第一批量产车在1943年8月下线。

一辆作战中的LVT(A)-1。从这里可以看到炮塔后部两个并排的机枪位。
LVT(A)-1的示意图

1941年,摩斯锁链公司(Morse Chain Company),博格-瓦纳公司的分公司,收到了一份海军要求改进LVT履带和悬挂的合同。1941年9月末,它决定自费建造一辆另一种LVT的原型车,称之为A型(Model A)。公司提供了一种在安装一座37毫米炮塔的螺栓连接式模块,可以安装在货舱中。海军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开发,但对购买这辆车没有多大兴趣。它没有高效到可以让海军有正当化资源转移的理由。

1942年末,海军陆战队开始计划对被珊瑚礁环绕的塔拉瓦环礁的两栖突击行动。LVT履带登陆车已经在瓜岛经受了海浪的考验,并且它们也被指派作运输突击部队的用途。这一决定并不是广受欢迎。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司令,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Alexander Vandegrift)少将认为LVT履带登陆车对运货来说太过重要而不能转作运兵用途。海军少将里奇蒙德·凯利·特纳(Richmond Kelly Turner)反对称LVT履带登陆车的防护太过薄弱,太缓慢,操控太困难,并且适航性不良。但是,单是因为履带登陆车能够跨越珊瑚礁,海军陆战队少将霍兰·M·史密斯(Holland M. Smith)就坚持将它们作为前三波突击波的部队载具——LVT履带登陆车的数量太少,无法登陆整支部队。从现在开始,LVT履带车已经不止是后续载货车那么简单了。

正如史密斯所料,LVT们在塔拉瓦拯救了海军陆战队。那些乘坐LVT的陆战队士兵们组织良好的完成了登陆,而那些乘坐常规登陆艇的后续波次部队被珊瑚礁阻拦,并且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也有一些问题。登陆的LVT履带登陆车是混合的,有在瓜岛长期使用过的LVT(1),也有新的LVT(2)。超载,风力,海况和退潮减慢了LVT(1)的速度,导致登陆波次出现了严重的延迟。由于缺乏无线电,岸外的海军炮击舰船按规定好的时间进行了炮击,但此时LVT波次还远未靠近海滩。大量的无装甲履带登陆车遭受了严重损伤(125辆使用的LVT中有71辆损失),并且它们的侧舷缘实在太高而难以让车上的士兵们离开。带有炮塔和更强武装的LVT(A)1虽然无法参加塔拉瓦登陆,但现在美军已经清楚了像LVT(A)1这样的两栖火力车应当先运兵的履带登陆车一步前进,以压制滩头的守军火力。甚至有人建议用两栖火力车替代轻型坦克,以节省运输舰的空间。

瘫痪在塔拉瓦贝蒂欧岛“红1”海滩上的LVT-1,1943年11月21日摄
贝蒂欧岛海滩上一辆日军95式轻型坦克与3辆LVT-1的残骸相望,1943年11月摄

到了这一时期,美军的所有登陆艇都已经是坡道登陆艇了。海军-陆战队履带登陆车发展持续委员会因此要求制造带有坡道的LVT履带登陆车。食品机械公司将LVT(2)的引擎前移,创造了LVT(4),并于1943年8月进行了测试。第一份大量订单在11月下达,12月LVT(4)开始投产,成为了战时数量最多的LVT型号。这一版LVT比起DUKW两栖卡车来说在运载车辆和卸载货船时更有效率。陆军考虑但退回了它的装甲版本,即LVT(A)3。不过,军方还是给它制造了可选装甲套件。

一辆吉普从LVT-4中开出,具体照片信息不明

与此同时,博格-瓦纳公司还在继续他们的开发工作。为了能够满足在艉部空出一个开口的新要求,它将单引擎换为了一对110马力凯迪拉克(Cadillac)引擎,这种引擎一般是安装在M5轻型坦克上的,只是驱动方式有所区别。这款B型两栖履带车在1943年8月进行了测试,但没有投入正式生产。不过,一种修改的D型两栖履带车在1944年4月被采用并投产,成为了LVT(3)大毒蛇(Bushmaster)。它将引擎移到了侧面,给货舱留出更大空间,能够运载8000磅(约3.6吨)货物,但仍然只能运载24人。由于LVT(3)使用的是自动传动系统而不是一般LVT的手动传动系统,它在冲绳岛(Okinawa)首次参战时,在那里的淤泥地形里远比LVT(4)表现更好。它成为了战后早期美军主要的履带登陆车。

一辆停放的LVT-3“大毒蛇”履带登陆车
LVT-3的示意图。它的引擎被安置在侧面,这与一般的LVT履带登陆车不同。

美军很快就发现,LVT(A)1的37毫米火炮无法对抗像日本人在塔拉瓦那样构筑起的海滩防御工事。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里(Monterey)负责训练陆军两栖履带车乘员的第18装甲大队的指挥官威廉·S·特里普特(William S. Triplet)上校有一定的军械经验,并且知道陆军的轻型坦克可以将它们原有的37毫米主炮换为短管75毫米榴弹炮。基于他的想法,食品机械公司在LVT(A)1上安装了一个短管75毫米榴弹炮炮塔。特里普特成功地向海军展示了这一改进,并让它获得通过。这一改装的正式生产版本在1944年3月投产,称为LVT(A)4。LVT(A)4由于缺少头顶保护(狙击手可以打进去)和缺少机枪(防御靠近的敌兵)而饱受诟病——它只在炮塔顶部有一挺安装在环形底座上的0.50口径机枪,而不是原来LVT(A)1的同轴机枪和两挺尾部机枪。一种改进的“马里亚纳”(Marianas)型号在炮塔顶上有2挺0.30口径机枪,以及安装在车体前部一个小球形枪座上的一挺0.30口径车体机枪(一些车其实已经有这挺机枪了)。不像原来的37毫米炮,75毫米短管榴弹炮没有陀螺稳定器,这意味着LVT(A)4无法在水上准确地开火。陀螺稳定器后来安装在了1945年4月开始生产的LVT(A)5上,但它对于投入战斗来说已经太晚了。(A)5的称号之前是指定给一个(A)4的不令人满意的重制版,其炮塔向前移,2挺装在环形枪座上的0.30口径机枪并排安置在炮塔正后方。它向前纵倾,并且不够稳定。

在硫磺岛外,汉斯福德号攻击运兵舰(USS Hansford,APA-106)正吊出一辆LVT(A)-4,1945年2月摄

1944年6月出现了一种安装新的M24霞飞(Chaffee)轻型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炮塔的LVT(A)的提议。一辆带有扩大炮塔座圈的LVT(A)1被证明在水上时过于不稳定而不能开火,而到战争结束时美军内部有对一种车体略微更低,改动炮塔并将其前移的重新设计版的兴趣。战争在这种车能够造出来之前就结束了,但在战后的发展计划中一种装有76毫米炮的LVT被列入了计划中。

装有M24霞飞轻型坦克炮塔的LVT(A)-1原型车

1945年6月,博格-瓦纳公司和食品机械公司都分别生产了一种他们的LVT(3)和LVT(4)的轻量版(主要为铝制),但这些履带登陆车从未投入生产。此时海军陆战队想要把现有的汽油引擎替换为轻量型柴油机——他们估计陆军会反对,因为陆军的车辆一般都是烧汽油的。一种经过改造的通用动力6-71型柴油机(与LCVP的一样)被提议用于LVT(4),更轻的3-71型(90制动马力)或4-71型(100制动马力)引擎则用于LVT(3)。

LVT履带登陆车非常成功,以至于1947年海军陆战队想要用大型履带两栖车取代LCVP。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给出了要求。这种两栖履带车将比LCVP更快(11节),跟LCVP一样适航性好(不幸的是直到1990年代末海军陆战队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只有7节);其续航力将为150英里。它将拥有与LCVP差不多的载荷(9000磅/约4.08吨货物或36人,容纳在一个24×8英尺/约7.3×2.4米的舱内,带有8英尺坡道),有防御近距离轻武器射击的装甲防护。然而,整个1950年代期间,舰船局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只有更快的LCVP。

LVT履带登陆车最大的缺陷便是它在水中的速度非常缓慢,因为它的履带在水中推进效率非常差。1944年4月,舰船局初步设计部提议制造一种50英尺15节航速的硬质艇,用于将LVT运载到靠近海滩的位置。在5月,它画出了一种基于LCM(3)机械化登陆艇的LVT运载艇,使用更像船型的艇艏,但使用同样的动力。但是,任何这样的变动都实在太过繁杂了。1944年8月,初步设计部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更快的LVT履带登陆车,带有更好的线型(30英尺长,带有更纤细的两端)。抓地齿在水中效率不好,因此设计者建议使用喷水推进器,但是被以效率不佳退回,另外还有建议使用可以收在车辆侧翼并能展开的螺旋桨。陆军的DUKW两栖卡车已经使用螺旋桨在水中推进了。这一计划在大约1945年1月被搁置,因为舰船局有其它优先级更高的事务要处理。

战时美军使用的各种两栖载具的参数



两栖之楔:美国冷战前两栖登陆艇与载具发展史 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