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哆咪育儿:易错育儿知识

2020-06-27 13:12 作者:懒王影视综  | 我要投稿

初哆咪育儿易错育儿知识疾病篇:

新生儿常见疾病:(15)

1.如果孩子几天不排大便,哭闹,呕吐,腹部高度膨胀,腹部皮肤发亮,腹壁可见肠形,则高度怀疑巨结肠,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如果出生后48小时内没有排出大便,或第一天内没有排出小便,需要重视,需要医生帮助排除是否疾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警惕先天畸形的问题。

3.孩子大小便后建议及时给孩子清洗小屁股,因为尿中的氨和大便中的污秽物很容易污染孩子的外生殖器及娇嫩的皮肤,从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皮疹。

4. 部分新生儿生后3~5天尿液会呈现红色,刚出生时吃得比较少,尿也少,同时出生后白细胞分解较多,尿酸盐排泄增多,就会出现红色的尿。以上原因引起的红尿,无须处理,过几天就会消失。

5.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严重表现,严重的黄疸可以引起脑部的伤害。如果宝宝在黄疸发生后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前囟紧张、呕吐、不吃奶以及各种生理反射比较弱等症状,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必须尽快接受专业治疗。

6.宝宝的头上常会出现“头皮屑”,十分难清洗。这些类似“头皮屑”的物质名为乳痂,是小月龄宝宝十分常见的一种头皮脂溢性皮炎。可涂抹适量矿物油或凡士林,轻轻按摩,并保持宝宝的头皮凉爽、干燥。

7.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长在宝宝口腔及胃肠道里的白色乳酪状斑点。鹅口疮一般不会影响吃奶,轻微的鹅口疮可以自行消退,如果口腔内因鹅口疮出现破损,宝宝感觉疼痛影响正常进食,就需要即时就医。

8.新生宝宝吐奶大多属于正常的生理性溢奶,家长不必惊慌。宝宝吐奶是因为宝宝的胃是横着的,而且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达。避免宝宝吐奶可以在喂奶后即时拍嗝,避免频繁的喂奶,让宝宝侧卧或者竖抱宝宝。

9.宝宝患湿疹,最主要的原因是皮肤发育不够成熟或过敏反应。出生后1-3个月是湿疹的高发期,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部分宝宝就不会长湿疹了。护理湿疹,最主要的工作是止痒、消炎抗感染和保湿。

10.部分新生儿生后4~7天有乳房肿大现象,有的可见到乳晕,分泌白色液体。这是由于母体中雌激素通过胎盘残留在孩子体内影响所致。有的地方有挤乳头的习惯,这是陋习要绝对禁止。

11.宝宝出生后几天,就会出现脱皮,通常持续2-3周。之所以会脱皮,是因为宝宝出生后,脱离了温暖的子宫,环境的变化刺激皮肤,使其变得干燥。可为宝宝图上婴儿润肤油,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强行将脱皮搓掉。

12.新生宝宝频繁哭闹或肠胀气较严重,由于腹压的增加,肚脐部位便容易出现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或软囊,也就是新生儿脐疝。患脐疝的宝宝一般不会感到疼痛,只有个别宝宝会因局部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随着宝宝长大,脐疝大多会自行消失。

13.痱子也叫汗疹,多因为天气湿热,汗腺管梗阻或断裂导致汗液滞留导致的,大约4%的新生儿有痱子。治疗痱子,保持凉爽即可,如果是脓痱,可外用抗生素涂抹,例如红霉素软膏。

14.新生儿痤疮一般不需要治疗,等雄激素下降后,自己会消退,每天清水洗脸,不要使用其他洗剂或油剂。

15.新生儿粟丘疹约40%的新生儿出生后就有。在前额、面颊,下颌表现为直径1-2mm的白色丘疹,没有红晕基底。原因是真皮上部的浅表性上皮囊肿,内充满角蛋白。粟丘疹多在数周内消退,对孩子没什么影响,无需治疗。

初哆咪育儿易错育儿知识常见疾病:(20)

  1. 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可以测量以下三个位置的温度,不同的位置温度标准不同。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为36℃~37℃;肛门体温正常范围是<36.5℃;口腔体温正常范围是<37.5℃。

  2. 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给2个月以下的孩子使用退热药,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儿童退热推荐的安全、有效的退热药有2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商品名有泰诺林、小儿百服宁、美林等。

  3. 小儿发热,酒精擦浴方法不可取。发热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吸收。

  4. 婴儿发热不建议使用冰袋,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冰敷降温有可能引起婴幼儿寒战,反而促使温度升高。

  5. 孩子发生热惊厥时尽量将孩子放在地板上或者床上,要避免周围有尖锐和坚硬的物品对孩子造成伤害。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让呕吐物可以顺势流出,防止堵塞呼吸道或者引起误吸。如果惊厥超过15分钟,应及时送医就诊。

  6. 家长往往认为肺炎是由于发热不退造成的,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发热只是疾病的体现,并不是一种疾病。长时间发热有可能是肺炎的初期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7. 孩子生病,慎用抗生素。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婴幼儿造成严重的损害。并且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类疾病有效果,对病毒无效。因此,孩子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8. 孩子习惯性张口呼吸,要小心可能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又称低通气综合症。这一疾病患儿除有张嘴呼吸的表现外,还可能因为睡眠时气道阻力增强导致打呼噜、突然惊醒等。

  9. 婴幼儿发热,体温大于39℃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

  10.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大便比较稀、不定型,但这不是腹泻。腹泻是指粪便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通常24小时之内3次以上。其中,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多次排出成形大便不是腹泻。

  11. 预防轮状病毒肠炎:①母乳喂养。②所有进嘴的玩具、食具都要消毒。③讲究个人卫生,包括护理人员和婴幼儿。④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减少感染机会。

  12. 肠绞痛常在出生2周时出现,6周左右达到高峰,多在晚上突然蜷曲身体,歇斯底里地哭闹,腹膨胀,踢腿,排气多,难以安慰。按摩腹部、选择合适奶嘴,喂奶后拍嗝、不过早添加辅食等做法可以缓解肠绞痛。

  13. 宝宝大便出现前段硬后段软的情况,并不是便秘。可能是上次大便没有排完,或者是婴幼儿由于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与肠蠕动配合不好,造成粪便无法一次排清,大便中残留的水分不断被直肠或结肠的黏膜吸收,因此造成大便前段干硬。

  14. 避免脱肛,平时尽量避免蹲位排便,最好是坐高盆排便。婴儿采取直着大腿把便,不要弯曲髋关节,或采取卧位或仰位大便,这样直肠不容易脱垂。

  15. 引起宝宝 眼泪多,眼屎多的常见原因是泪管不畅和倒睫,这两个问题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消失。

  16.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会持续2-3个月。所以预防百日咳,百白破疫苗要及时接种。

  17. 一般治疗尿路感染,在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中的停留时间。注意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位清洁、干爽。女婴每次大便后擦大便时应由前向后擦,并且用温水清洗小屁股。

  18. 缺铁性贫血多发生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幼儿时期,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长期缺铁会导致智力下降,同时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免疫力也会下降,容易生病。严重贫血的孩子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6月龄左右及时添加富铁的辅食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19.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发病,经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玩具和一些物品间接传播。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患此病,好发于2~10岁的孩子。

  20. 隔离患儿、注意卫生、健康饮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部分手足口病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

初哆咪育儿易错育儿知识喂养篇:

喂养误区及注意事项:(20)

  1.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尽早跟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尽早让孩子吸吮乳房,尽早给孩子开奶,吃上珍贵的初乳。

  2. 妈妈患乳腺炎时建议继续哺喂,坚持哺乳不但无损于孩子的健康,还能减轻和阻止乳腺炎扩散。乳腺炎是乳腺管周围的组织感染发炎,乳腺管内的乳汁是清洁的,并没有引起感染的致病菌。

  3. 乳母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泌乳影响很大。营养良好的乳母,每天泌乳量在800毫升以上,如果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不理想,可使乳汁的分泌量减少,并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所以供给乳母足量的、优质的蛋白质非常重要。

  4. 宝宝哭是因为饿了吗?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哭就喂。未到喂奶时间,先检查孩子是否要大小便,或者感到小屁股不舒服引起孩子哭闹。排除了上诉原因,再继续看身体哪里不适,如太冷、太热,寻求安慰,希望抱抱等。

  5. 判断新生儿摄入的母乳充足?①一般每天哺乳8~12次,每次至少吸空一侧乳房,在有节律吸吮的同时可以听到吞咽声②每24小时排尿8~10次,大便至少3~4次且为黄色糊状便③每次哺乳后能安睡2~3小时④每周增长体重125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大于600克。

  6. 每次哺乳后让宝宝趴在肩膀上,用空拳轻拍宝宝后背,帮宝宝把空气排出来。这样拍嗝后可避免孩子吐奶,已经减少肠绞痛的发生。

  7. 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的饱腹中枢发育还不完善,对进食量的自身生理调节功能比较弱,对饱腹感觉不敏感,家长不正确喂养,易造成婴幼儿摄入奶量过多引发肥胖。

  8. 哺喂配方奶时这些过度喂养的误区你犯过吗?①随意更改奶粉冲调浓度,过稀或过稠②每次喂奶总是喜欢多喂一口③孩子一次奶量没吃完,家长会想方设法将孩子剩下的奶继续喂进去。孩子的成长需要顺应喂养,而不是填鸭式喂养。


  9. 吃米粉要用勺子喂。吸奶与吃辅食是两种不同的吞咽方式,宝宝要学习运用舌头,把食物送到咽部,再咽下去。妈妈喂宝宝时,自己也可以吃些其它食物,让宝宝看着你如何咀嚼、吞咽。

  10. 冲调配方奶时,先放水后放奶粉更有利于奶粉溶解,也利于冲奶量的把控。

  11. 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肠道负担,因为小婴儿肠黏膜屏障及及肠淋巴组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细胞免疫的免疫性保护机制,要到6月龄左右才能发育完善。

  12. 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的营养容易流失,水温太低,米粉不溶解,混杂在一起会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比较合适的水温是60℃~70℃。

  13. 孩子出生就具备良好的味觉分辨能力,在6月龄以后添加辅食后,要给予不同味道的食物良性刺激,让孩子记忆仓库中储存不同的美味。

  14. 容易引起小宝宝过敏的食品大致为:牛奶、鸡蛋、黄豆、花生、鱼虾等。如果在宝宝的辅食中有以上几种食物,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小心了,尤其是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对某种食物会过敏的,那么更要注意宝宝是否也会过敏。

  15. 膳食纤维又被称为人体必需的第七大营养素,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婴幼儿缓解便秘。

  16.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保持食物原味,不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孩子可应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17. 自制米粥或米糊中并没有添加婴幼儿必须的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因此不适合婴儿6月龄最初的辅食添加。

  18. 食物适合的硬度、柔韧性和松脆性,可以为不同月龄婴儿提供口腔肌肉不同的刺激,使其得到充分发育。单纯进食过于柔软的食品,对于婴儿咀嚼、吞咽功能锻炼不利。

  19. 家长把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婴儿,或与婴幼儿共用餐具均是不良的习惯,会增加婴幼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

  20. 只要营养均衡,膳食搭配合理,一般孩子是不会缺乏微量元素的。平常应该让孩子吃多样化食品,粗细、荤素搭配。

以上初哆咪易错育儿知识,给宝妈在育儿时候提供一些知识点。



初哆咪育儿:易错育儿知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