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锐砺考研丨300万考生落榜,为何继续二战考研?

2022-04-21 13:51 作者:四川专科本科研究生  | 我要投稿

 #报告称2023年考研报名预计超520万人# 媒体发布的《23考研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与2021年3.37:1的考研报录比相比,2022年报录比将达到3.8:1。考研报告预计,2023年考研全国报名人数可能突破520万。

同时再次参加考研的往届生占比也在逐年增加,照这样的趋势

2023考研的同学中会有多少再战考生呢?为什么大家都选择继续考研呢?

越来越多的人继续参加考研?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从2018年开始,考研报考人数就开始有明显增长趋势,后续仅仅两年,2022年就涨到457万。虽然近几年录取人数也在随之增加,但也赶不上大家报考的热情,总体的报录比还是有所增加的。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共有约457万人参加考研,而院校计划招生总人数在110万左右,这意味着可能将有近300万考生不能进入研究生院校继续深造。

一般来说,考研过程中会有大约10%的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弃考或不能参加考试,但即便如此,今年可能也会有近300万人不能被录取,成为本次考研的“陪跑者”。而在每年的落榜生中,大约会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二战,甚至三战,而往届生不仅包括之前落榜的二战、三战考生,还有工作后又选择回来考研的小伙伴,汇总起来,人数很多。

为什么这么多再战考研的考生?

① 严峻的就业环境

执着于考研的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无奈,因为就业的门槛高,自己的本科学历稍显不足,所以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暂时没想好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想通过考研,重新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② 还是想考好的学校

部分同学可能从一开始目标就定得比较高,也做好了考研失败再战的准备,所以不惜二战,甚至三战,只为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专业。执着于考研精神可嘉,但在定目标的时候可以结合着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院校定为目标,成功率会更大。

③ 知识改变命运

考研只辛苦一年或两年,而毕业后所处的岗位和层次,可能是本科生工作几年之后才能赶上的。研究生学历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受认可和尊重的,值得为之付出。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就会比较容易,并且可以进入高层次的公司。也可以选择考有高学历要求的公务员、事业编岗位。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应届生:应届生就一定要好好利用在校的优势,多去图书馆学习。对学过的内容多梳理总结。合理安排好上课与复习的时间,高效利用学习时间。

往届生:往届生可能备考时间相对来说不是很宽裕,四面八方都有压力,但我们要把这种压力转换成动力!有经验的同学要先总结失败的经验,是不够努力?还是环境、选择等等,根据经验把每阶段的大概计划是前列好,按部就班,稳稳当当。开始新一轮备考之前,可以把之前的笔记重新翻问、整理总结一遍,看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使后面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专业课复习规划 

✔️准备阶段(3-5月)

(1)了解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查阅去年此院校此专业的考试大纲,全面系统地了解教材结构、内容,形成初步知识框架、整体印象。 

(2)信息收集。找齐参考书目以及其他所需的各种资料,搜集各方面的有用信息。 

✔️基础阶段(6月) 

(1)学习目标: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 

(2)阶段重点: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3)复习建议: 

①此阶段只用快速阅读教材,了解各个知识点即可。不用纠结于某个知识点,可能读到后面你就懂了,也不用做过多的笔记,在第一遍就开始做笔记容易变成抄书。 

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可以交叉进行,一天可以看两门专业课或更多,每门课0.5h足矣。理论部分与研究方法部分可交替进行,减少疲劳,提高效率。 

③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教材以外的业界大牛作品。 

✔️强化阶段(7月-9月) 

(1)学习目标: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 

(2)阶段重点:通过师兄、师姐回忆的往年真题,掌握重难点 

(3)复习建议: 

①搜集专业课近10年真题。若官方没有发布真题,可以找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或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②研究近10年真题,通过知识点出现的频率高低,结合近年行业热点,了解专业课的复习重点。 

③利用整块时间搞定专业课重点或没有掌握的部分。 

④推荐使用自己画知识框架图(逻辑图)的方法,来加深对课本的印象,同时建立起初步的知识体系。 

✔️提升阶段(10月-11月) 

(1)学习目标: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能用答题语言表达出来 

(2)阶段重点: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 

(3)复习建议: 

①要大量练习真题。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 
②该阶段要开始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 

✔️冲刺阶段(12月-考前) 

(1)学习目标:熟记必背知识点,搞定做题模式 

(2)阶段重点:做题做题做题,狂背狂背狂背 

(3)复习建议: 

①此阶段应继续做真题,最好是用整段时间做一套文章的真题。 

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③利用之前做的知识框架图,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 

过程决定结果 

在事情一切未定时 

你不应该去担心假如失败了要承受的结果 

你应该担心的是 自己不够努力的话 就要辜负明明可以更优秀的自己

 

 

 


金锐砺考研丨300万考生落榜,为何继续二战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