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
贞观元年,太宗即位,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然而,东有窦建德旧部蠢蠢欲动,北有突厥虎视眈眈。强邻环伺,使得太宗坐立不安。
随着唐帝国的对外拓展,对外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往的府兵制不堪重负,于是,募兵制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由于募兵制的军人有衣食供给,免征赋役。使得募兵制的军人以此为职业,且为将者长期统领一支军队,兵将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导致军阀形成。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开始,景云二年,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官职。
自唐初到唐中,对外战争就没有停止过,而节度使治下的职业军人则能满足唐帝国扩张的需求,守护唐帝国政治,经济的重任也就交由他们来维护。
唐帝国虽然对外战争接连胜利,然而对内确是一塌糊涂,其并不抑制土地兼并,施政还要考虑贵族集团的利益,矛盾重重,这间接导致唐帝国的财政困难。有时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然而对外战争一直持续着,边疆的军队练兵,粮草,赏赐,生活用度,这都需要钱,可中央却拿不出来,给不了钱,中央就下放权力,权力的下放让节度使手中的权力扩展开来。节度使本来是管理军队的,后来又兼任了转运使,营田使等掌管财政的职位。
权力的扩展使内心的欲望膨胀起来,军队有了,钱粮也有了,是不是还缺点什么?众节度使还在困惑时,中央送来了一份大礼,由于天下州、府、县太多,中央管理不过来,就命令节度使再兼任刺史一职。众节度使恍然大悟,原来缺的是欲望膨胀带来的野心。
唐帝国常年对外征战,使得节度使形成了。对内财政困难,使得节度使掌钱了。帝国疆域的扩大,使得节度使理政了。唐帝国对权力的失控,使得节度使造反了。
繁华的盛世化作碎片是一蹴而就的吗,并不是啊,是一开始就伴随着的啊。若自唐初开始,减少对外征伐,不与贵族集团妥协,不安于贪图享乐,安禄山会有机会吗?史思明会有机会吗?可是人生回不到过去,后来的帝国皇帝也只能默默承受。
安史之乱终结了李唐盛世,开启了朝代更迭的篇章。它带来的是影响后世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从此以后,唐帝国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对外征战,而是如何对付节度使了,而这也成为困扰晚唐发展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