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现代理论分析古典名著中的战力体系是否合理?怎样的原文更有含金量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日漫美漫主要的受众都是青少年,这种作品往往在各种战斗上十分吸引人,战斗力和CP也成为了当今动漫热门的两大话题,而说到战斗力便不得不提一些喜欢比拼战斗力的网友,近十年前接触了网络后就喜欢和爱好相投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只要是打斗为主,不管是金庸武侠还是《斗罗大陆》、《斗破苍穹》,都会成为论武的谈资,西游水浒三国封神这些古代著作也不例外,而其中情节最被人熟知的西游记,也是因为西游记本身的流量以及自媒体兴起时为了快速获取流量而开始大量抄袭和传播一些贬低、抹黑主角为主的另类解读,导致主角孙悟空的实力一直饱受争议,并且以主角孙悟空为对照物自成战力体系,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论武,论武是论不完的,我可不希望一些鲜活、各具魅力的角色别简单划分为“弱猴级、准猴级、强猴级、超猴级”“t0、t0.5、t1、t2”,好了话不多说,开始浅谈一下吧!
首先
,我们要承认一个前提,作者作为古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别欺负作者没见过高科技,跨界论武的前提是必须两者的地球一样大,所以本次讨论仅限《西游记》原版小说,作为二创或者延伸作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参考看,你喜欢看我没意见,但是拿来杠你就是脑瘫。
其次
,作者虽然写书的初衷不是为了聊战斗力,但是你别是论武的时候被怼得说不出话了,开始扯论武没意义。
第三
,作者虽然对战力描写不严谨,但不代表他完全不懂,或者原文完全没有参考价值,毕竟脱离了原文,我看什么啊?
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一聊战斗力都不免要提两个概念,
设定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矛盾,但是出现分歧时,往往是一个争议点,关键在于哪个更有含金量?网友对线的宗旨就是
“哪个对我观点有利我就看哪个”
。但是光看其中一个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小说和动漫的不同在于不能看分镜观察表现力,只能靠文字描述想象,而问题是词藻取决于作者心情,现代漫画都要研究砸的坑是不是一样大来分析表现力(其实我也觉得这很为难作者,观众有时候过于吹毛求疵了),古代的书基本没法听作者的各种套话来分析场景究竟如何,比如打斗时基本就是套话,还有赞打斗场面的诗句,地动山摇、遮天蔽日也只有作者知道,评书的人说一句
“正是那”“真个是”“好杀”
开始拍醒木带节奏感念诗来烘托气氛,比较敷衍,千篇一律,要论节奏感那也得是孙悟空VS哪吒呀,真的推荐去听一听。赞诗不光能描述场面还能交代背景,比如交代六耳猕猴是
“千年缩地精”
,
赞诗设定和表现割裂了那我肯定看表现啊,光看设定不看表现的话
,那我以后就说银角和孙悟空旗鼓相当(
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
),木叉比十万天兵天将还厉害(
昨朝混战还犹可,今日争持更又凶。
),三昧神风能吹倒普陀山但是吹不动观音(
这风吹倒普陀山,卷起观音经一卷
),
但是要是光看表现不看设定的话,
我以后就说奎木狼表现比青狮白象好,狮驼岭三妖把孙悟空打跑了,所以三个奎木狼加起来能打赢孙悟空,李天王让28星宿去对付72洞鬼王仗着食物链压制还抓了一天,妥妥的放水,你不服?不服憋着!而且表现力这东西还看主观因素和各种客观因素,老牛前面体力不支的时候被老猪追着打,后面他回去喘两口气就把老猪秒了。八戒和悟空战了一夜,结果回去孙悟空还帮八戒说话,还说自己是耍他同情他,设定也要注意区分,
文章中的设定一般分为赞诗、旁白、台词,
旁白就像说书人开始从上帝视角说明状况,
“原来是xxx”“分明是xxx”
或者开始
“噫”
都是描述客观事实,要是没那句
“他原来是孙大圣大闹天宫时打怕了的神将”
的旁白给奎木狼设定那天庭就真成放水了。 什么?你说天庭就是放水了?这下我不得不
@龙驹归来
了! 说到表现就涉及另一个概念,叠形态,很多动漫的角色都会在对付一个敌人很棘手时开启第二、第三形态,孙悟空经常用法术转败为胜,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禁要好奇他有时候吃瘪为什么不用神通,我个人认为神通不是万能的,否则他为什么应对镇元子连神通都不试试就
恐仙家法大
,面对黄眉没用神通试试为什么要躲起来哭?打百眼魔君时没用神通反倒是之前对付蜘蛛精用过身外身,难道蜘蛛精比百眼魔君厉害?打奎木狼的小妖用过三头六臂,打大妖不用,难道小妖比大妖棘手?是否使用神通也看目的性和作者心情,镇元子、二郎神先用神通难道是默认不如吗?那孙悟空先用神通对付黄风怪怎么说?所以说是否使用神通完全要看人物目的性和作者心情,否则万物皆可隐身打闷棍了。(以孙悟空的性格也不会这么做)
台词设定也是我们判定实力的重要依据,拿前面二郎神和黄风怪来说,孙悟空赶时间所以先开了神通可是后面孙悟空评价黄风怪还可以,是个平手,不过第二次交战的时候刚打几回合黄风怪就先开神通了,评价二郎神是拼尽全力才刚刚平手(
显圣真君能变化,老孙硬赌跌平交
)。(虽然对黑熊精的评价类似,但是后面孙悟空表示自己有办法,而且对二郎神的评价是孙悟空在对着妖精吹牛没有自谦的必要。)所以二郎和黄风孰强孰弱可以根据评价判断,但台词不能全信,比如八戒吹嘘自己,旁白会明确说是
“呆话”
,还有人物信息情报差的情况(作者没写不代表他不懂),比如小钻风说青狮一口吞了十万天兵,是真是假我就不知道,按理说这种事情李长庚更有发言权吧,虽然旁白写了
“实说”
但是不能作为铁证,毕竟还有个翻译是“如实、坦白”是小钻风认知中的真相。但也有可能是作者单纯要借小钻风之口交代这件事,所以
很多问题一细究就存疑,过度论武浪费时间的原因也是如此,一不小心还可能被扣xx吹xx黑的帽子。总不能看见符合自己观点的台词就是设定,对自己不利的就是口嗨吧。
最后一个点,地位和实力。官职设定也属于实力分级的一个依据,官职明确的一般是天庭体制内的神仙,体制内也有文官武将之分,一般武将的强弱我们可以简单粗暴按照官职高低划分了(
此处的强弱包括武将自身战斗力+手下直接管辖军队战斗力
)。李天王点天兵天将的顺序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
(点兵的次序和后面排兵布阵的前后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布阵主要还是说明了作战的职务)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孙悟空属于招安,第一次的官职芝麻大小,第二次
“官品极矣”
,虽然有官无禄但是待遇不差,还天天吃闲饭,无事闲游,其乐无穷。还有地方神二郎真君,没编制,但是他可以听调不听宣,平时的工作跟打仗无关,就是解决告病求子这类的愿望。就跟一击男的英雄协会里的甜心假面因为特殊原因不晋升S级一样,
头衔高的不会弱,但是头衔低的也不见得弱。所以不能说一点也不重要,但是也别老是按图索骥。
(甜心假面有S级实力,但却是A级第一位) 最后总结一下,古代的书不适合论武(当然西游记的论武逻辑在古典小说里都是排前几的了),如果单纯为了斗兽,大部分角色不是着墨少就是表现忽高忽低,可能作者心里清楚但是读者过于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就会出现各种bug或者怪圈,不想双标评定实力还是
要看作者心里这个人物的作用或者大致定位,这样实力也就大差不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