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全78讲)苏彦捷

第一章 绪论
一、毕生发展的理念
1.发展是一辈子的事。
有获得有丧失。在获得和丧失上分配资源。
生理因素+环境因素。
2.毕生发展是多方向的、多背景的、多文化的、多学科的。
3.三大主题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与社会发展
二、学科历史
哲学相关
1.柏拉图:先天
2.亚里士多德:后天
3.洛克:后天培养,“白板说”
4.卢梭:先天
5.达尔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
发展心理学
从欧洲起步,Hall把它带到了美国。
三、原则问题及线索
1.原则问题
连续vs不连续(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关键期(孕期有!)vs敏感期(过了这个时期也可以弥补)
毕生角度vs特定时期
先天vs后天
2.年龄线索
年龄段划分是社会建构的(约定俗成的),有个体差异。
年龄段划分:孕期、婴儿、学前、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老期
四、发展的框架:生态理论
1.微观(个人)-中观(关系)-外观(社区、学校等)-宏观(社会)
2.每个人都遇到的是常规因素,与之相对的是非常规因素。
五、理论观点(关注理论如何解释发展)
(一)心理动力学
先天的内生动力驱动发展。发展是阶段的。
1.弗洛伊德psychosexial theory
发展只到成年。
5个发展阶段,生理需求驱动。
2.埃里克森psychosocial theory
毕生发展。
8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解决一个突出的矛盾冲突。
每一个发展阶段需要解决一定的矛盾冲突,解决不好就会带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发展阶段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要把矛盾冲突带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就会使得下一个阶段问题变得复杂。
(二)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统治了50多年,后来转到认知。)
学习和经验驱动发展。发展是连续的。
1.巴甫洛夫(狗唾液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
2.斯金纳(一个行为受到强化或者惩罚、行为就会消失或者拥有)
操作条件反射
3.班杜拉(小孩玩游戏就会暴力,看到暴力就会变的暴力)
行为认知学派,观察学习
(三)认知观点
1.维果斯基(38岁就死了)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在互动中学习。合作学习。
2.皮亚杰(关键中的关键!学发展就要学皮亚杰,对认知过程总结)
阶段论。
适应Adaptation是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化Accommodation的上级概念。
3.信息加工(阶段说)
发展是信息加工策略越来越复杂。
4.认知神经科学
暂无系统发展理论
(四)演化观点
演化,不是进化。进化暗含后面的比前面的先进的意思,演化则不一定。
印刻。(印随效应,蛋壳类动物破壳后看到的第一个动的东西,他们就跟着认作母亲)
六、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
1.纵向研究:在个体生命的不同时间点反复观察和测量。
耗时太长、被试流失、练习效应。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研究。
代际效应、被试选择性丢失、难以了解发展的连续性。
3.序列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又有横断又有纵向
(二)特殊方法
比如微观发生学设计,密集地在个体生命不同时间点去反复观察和测量。
七、研究伦理
1.避免伤害。
2.告知。需要告知监护人,17岁之前,需要家长来签同意书。
3.慎用欺骗。做欺骗最后要做解释,小孩分不清楚现实或者假定的东西。
4.保护隐私。参与者信息需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