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轻学子三下乡: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

2023-08-01 14:11 作者:7130小新  | 我要投稿

7月9-11日,作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情系新疆,同心筑梦”民族团结实践团中的一员,我在乌鲁木齐进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了解民族文化,寻访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郑轻学子将”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牢记于心,践志愿之行,立青春之志。 了解民族文化,企业再展新貌 7月9日,我前往水磨沟区馕产业文化园参观学习。馕——一个极具新疆特色美食的代表性食物,“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这是流传与大街小巷的俗语。前往馕文化产业园的路上,随处可见的馕店,远远就能闻到烤馕的香味。进入馕产业文化园,我了解到了馕的历史悠久,学习到了馕的起源、制作方法、种类以及用途等。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党的二十大在当地的政策落实,新疆的馕产业发展迅速。看到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流水线生产,一个个馕通过加工、烤制、包装后将会出口国外以及其他省份,馕文化承接起了新疆的过去和现在,从过去的馕坑打馕到如今先进规范的流水线生产,馕产业的兴起与壮大,我不禁为新疆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馕产业文化园照片。苏怡馨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液 7月10日,我前往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门院社区采访社区党委书记。我向社区党委书记讲述此次返家乡的实践活动,以及我们在社区向居民分发民族团结调查问卷的过程。社区党委书记对我们的活动内容表述肯定,也向我们讲述小区内部民族团结、不同民族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模范故事。在交流中,书记也谈了他自己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和感悟,他讲述了社区的近年发展,感概党和国家对于新疆的大力扶持。例如援疆计划,小区周围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都有山东、河南等其他省份的支教和援助。同时,他也感概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对于我们也给予了厚重期望,希望我们学成归来能够投身于建设家乡,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大门院社区人员合影。 苏怡馨 供图) 感受风土人情,共享天山新貌 7月11日,在与社区党委书记的交流后,我前往八一农场葡萄地,帮助农户修剪葡萄。炎炎夏日,正值葡萄成熟之际,每一个农户都有近十几亩地,农活繁多复杂。修剪枝条、喷洒农药,纵长的葡萄地从一头望不到另外一头。在干活的过程中,我与农户聊天得知了葡萄生长的全过程:挖树、绑条、修剪、打药、采摘到埋树,直到下一年重复如此。农户们还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他们之前住的都是自己搭建的土房子,现在都换成了整齐统一的彩板房,既安全又舒适,还有许多有关种地事宜得到了扶持和保障。傍晚,在人声鼎沸的广场上,我向少数民族姑娘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她们热情大方,多民族人民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跳舞,欢聚一堂的氛围让我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深有感触。

(图为实践队员于八一农场葡萄采摘地帮助农户干活时的照片。苏怡馨 供图) 情系新疆,同心筑梦 通过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对于“石榴籽家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寓意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更好绽放,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再上台。团结进步得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实践队员表示会积极主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郑轻学子三下乡:挽民族星光,寻家乡特色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