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妹最主观解读
在老师推荐下看完了垫底辣妹,感觉很多想说的但并不能很好表达。
(一)对传统观念与价值的重估
个人认为这是整部影片的主题:否定“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与“你都这么差了努力再多也无用”的传统观念。
首先,“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忽略了内部的差异性。现代人总喜欢将努力与成果二元对立。一方面,人们提倡努力奋斗的行为本身,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努力了但没有达成一定的成果时,人们却又趋向于嘲笑此人是愚蠢,不够聪明的。一方面希望努力就能达成完满,又对努力后或许没有成果的恐惧如幽灵般萦绕于生活中。而影片给出了答案,努力不一定会有成果,因为人的主观观念无法直接改造客观事实,所以努力后没有成果并不是可耻的,只要努力过便可问心无愧。但也要警惕以“努力”为面具的自我满足,真正的努力是有目标且实际的。
其次,因为一个人是差生便否定他的未来是不理性的,正因生命的本质是某种可能性。老师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他从未见过差生逆袭的真实事例,而大卫休谟告诉我们经验性的事实推倒不出必然性,也恰对应鲁迅的那句“从来如此,便对吗?”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补习班老师与西村老师对话那一段,老师被西村用“终究还是以赚钱为目的”贬低,还嘲笑老师拯救差生的梦想不过是漂亮话,殊不知自己说的才是真正的漂亮话。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观念都必须依靠经济基础,加上西村的言论预设了赚钱与不赚钱的权利关系,因此以赚钱为目的≠俗甚至可耻,以“为了赚钱”来否定别人的人才是无可救药。
(三)利用认知失调的家庭教育
认知失调,举个例子。家长想要让喜欢打游戏荒废学习的孩子不打游戏,“如果你再玩游戏我就打断你的狗腿”,与“你如果继续玩游戏,爸爸会很失望”哪个更有效?很明显是后者。前者是因为玩游戏与被打断狗腿的联系是合理的,不会出现认知失调。而后者孩子会因别人的家长都以严厉态度制止玩游戏,但自己的爸爸却没有表现激动而认为父母开明,继续玩游戏的话实在愧疚。这里出现了认知失调,为了减轻这种失调,孩子会改变对游戏的态度:或许游戏不那么好玩,因为如果游戏好玩则会影响学习,若有此危险我爸为何不那么严厉?
而沙耶加与母亲交谈过程中,母亲表示考成怎么样也没有关系,这反而会激励沙耶加走出困境继续努力,与父亲的教导方法形成强烈对比,还包括结果。
但认知失调的出现必须建立在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母亲一直认为沙耶加是好孩子,事实上沙耶加会有认知失调也证明了这一点。(或许母亲学过心理学?)
(四)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并非如普罗大众简单粗暴的理解一般,真正的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文化差异,而非两性生理对立。父亲对弟弟的教导与对母女二人先前的态度明显带有男权中心主义的色彩,或许弟弟的觉醒与母女的反抗还能解读成女性主义觉醒?
(五)对此影片的反思
影片主要倡导人们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便先入为主,但这似乎太难。依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大部分都来源于他人的镜像,甚至本来就是他人建构出来的产物,要做到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理论上或许不太可能。
总之,励志还是挺励志的,希望我高考也能像沙耶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