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四)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最后两个阶段。在这两个历史时期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和国家观念空前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与团结战斗中,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中国民主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学习中,要抓住本阶段历史发展的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艰苦斗争与奋斗历程。同时,要把这条历史主线放到民族危亡和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整体历史进程中,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去认识、去学习。
本课课文分为三个子目,大致按时间顺序分布。第一子目主要内容为内战的背景,重点讲述重庆谈判的始末。第二子目主要内容为内战爆发初期的战争状况。第三子目主要内容为内战期间国民党所面临的统治危机。第四子目主要内容为共产党进行的土地改革、内战转折以及决战和胜利阶段、西柏坡会议、双方战争成败原因。
首先分析第一子目。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政权、国体、外交态度等问题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苏的高度关注。结合第一子目第一自然段,实际上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民主与专制以及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角逐。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后来的越南战争、朝鲜半岛问题就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表现,包括三大战役胜利后的“1949年和平谈判”也是美国扶持李宗仁企图使中国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但当时的人无法预测历史的发展进程。共产党和人民及各民主党派都珍视和平,希望和平建国,建立民主、团结的国家,但国民党早已开始预谋内战。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谈判,一方面是为了稳住共产党,拖延时间准备战争,另一方面则是企图将挑起战争的罪名加之于共产党身上,将共产党至于政治的不利地位。毛泽东不去则正中国民党下怀,去了则意味着共产党将在谈判上受到国民党百般刁难,或将为了和平建国作出巨大让步,这一点从后来签订的《双十协定》中有体现,共产党在议会中争取到的席位和保留下来的军队都很少。但即便做出了巨大让步,国民党仍不能满足。国民党想要的是独裁,是永绝后患。所以国民党很快否决了为了稳住人民而召开的欺骗性的政协会议刚通过的《和平建国协议》等文件。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国民党便撕下伪装,于1946年6月包围了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