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运行FMEA方法,基于围手术期流程前瞻性地分析可能导致非二发生的失效模式,危害分析中精准地筛选出四项高危失效模式,针对拟定控制措施并在医院实施。

1)解析流程 危害分析
对围手术期流程进行解析并制定出流程表,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环节及9个步骤。对流程表中存在的潜在导致非二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识别,并总结相应的失效原因。对失效模式以严重度(S)、发生可能性(O)、可检测性(D)三个维度在1~10分的范围内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评分,三个维度取平均分(保留整数)相乘得到风险系数(RPN)。
风险系数越大,表示该失效模式危害性越大。具体评分规则分别为:严重度越高,直接导致非二的可能性越大,10分表示“直接导致非二”;发生可能性越高,该失效模式的发生可能性越大,10分表示“一定会发生”;可检测性越高,越不容易发现失效模式,1分表示“非常可能被发现”,10分表示“非常不可能被发现”(表1)。

2)实施措施 后效评估
专家团队经过实地调研、会议讨论后,对高危失效模式(RPN>125)拟定出控制措施(表2),制定达标标准,并设专人负责,团队定期评估完善。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医院执行。以2019年为对照,分析2020年非二病例,评估FMEA实施效果。
2019年全院总手术例数为56453例,非二病例占比为1.6‰,2020年全院总手术例数为51098例,非二病例占比为1.1‰。2020年1月1日起实施FMEA小组提出的控制措施后,2020年非二病例占比相较于2019年下降0.5‰(χ2=4.9,P<0.05)。结论应用FMEA能够降低医院非计划二次手术病例占比,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运用FMEA后,医院年非二指标显著下降,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本结果认为FMEA能改善医院医疗流程,基于FMEA成功运行的经验,建议医院定期运行FMEA,发现潜在高危失效模式,确定其原因及影响,重新设计流程并改善这一高危失效模式,将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