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丞智一起遇见温尼科特20节系列不是你一个人在学

2023-05-07 10:40 作者:bili_1469121520  | 我要投稿


具体内容放在我的首页动态介绍了

1961年,温尼科特的这篇论文在爱丁堡举行的第22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被当做主题论文来讨论,之后这篇论文首次发表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第41期上,并被收录在《成熟过程和促进性环境——情绪发展理论的研究》这本书中的第三章。

理论意义

  这篇文献勾勒出了温尼科特情绪发展理论的基础,文章主题一直围绕着婴儿期在讨论,提出了婴儿期的特征是“依赖”,并需要抱持性环境为婴儿提供自我支持。

文献内容

  本篇文献篇幅很长,我们分两部分来讨论:

  上半部分是讲婴儿怎样从绝对依赖,经过相对依赖,再到独立的发展历程;

  下半部分讲母亲在养育中那些可以适应和满足婴儿特定发展性需要的性质及其变化。这一期是上半部分的讨论内容。

  总的来说,这篇文献把精神分析理论从俄狄浦斯情结的三元关系的发展情境推回到了二元关系情境,甚至更早期的阶段,也就是婴儿期“绝对依赖”的阶段。

  文献开篇就提出本文讨论的主旨是婴儿期的研究而不是经典精神分析的内容。这可以从“婴儿期”与精神分析的移情之间的区别说起。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是把过去的经验、情绪或是感受,以及过去与重要人物相处的关系模式转移到了现在咨询室里面的关系中。临床工作发现,有些来访者可以把过去的经验模式转移到当前的治疗情境中,比如神经症水平或是边缘性水平的来访者;但是,还有一些来访者是不能发生移情的,比如儿童、精神病性水平的来访者或是精神病人,他们在治疗关系中很难产生类似神经症性移情的现象,他们处于原始自恋的水平上。从发展角度来讲,这些病人在一岁之前甚至在六个月之前出现过养育上的问题,养育的失败打断了成熟过程,使其人格发展水平的停滞状态处于更为原始、粗糙,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人类单元的状态,这类人从发展角度上可以被称为亚人类。因此,在那个亚人类阶段发生的很多事情不可能被来访者带到当下的移情中来,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使用传统精神分析的方法与他们进行治疗性工作。

  克莱因的理论已然从经典的三元关系推回到了母婴二元关系,开始研究母婴依恋并拓展了儿童精神分析的领域,然后克莱茵就停留在二元关系那里没敢再往前走,似乎克莱茵很害怕自己的理论被认为不再是精神分析了。而温尼科特从临床现实出发,做了一步更大胆儿的尝试,把整个的精神分析理论立足点再往前推,一直根植到了比二元关系更早的“婴儿期绝对依赖”的阶段。这一步是精神分析历史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甚至扭转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范式,出现了温尼科特精神分析的范式。

  亲子关系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从母婴关系到亲子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最开始的母婴关系里面只有妈妈和婴儿,甚至那会儿妈妈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存在,那会的关系更多是“环境和婴儿”;而后来发展到亲子关系阶段是指母婴二元关系,以及涉及到了父亲,有了第三人的存在,这才进入了俄狄浦斯情结的三元关系阶段。


赵丞智一起遇见温尼科特20节系列不是你一个人在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