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译】齐泽克论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

2022-06-23 01:17 作者:塔禁  | 我要投稿

自在之物通常被认为是排除掉意识的超越性的实体性(substantial)内容,因此根据康德的物自体,自在之物还没有受到中介。回到芝诺,他的论证的本质是什么?芝诺认为他的论证是对存在着不变的存在的简单反证,而不变的存在在其自身中存在着,超越了运动的表相(appearance)。因此,在谈到意识(对于芝诺本人)时,仅仅为了意识而存在的为他的东西或作为普通意识的东西,与存在于自身之内的自在的东西之间,已经有了差别。运动是一种表相,只为天真的、前哲学的意识而存在,而运动本身只存在独特的、不变的存在。对于前面所提到的标准观点,我们首先必须作出这样的纠正:为了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与自在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差异,在于天真的意识本身内部的区别。黑格尔的颠覆仅仅在于重新定位这种区别,并表明这种区别并不是天真的(或批判的,不过是天真的最高形式)意识所假定的。

对于芝诺来说,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区别,即运动的矛盾的、自我消解的表相与不变的、唯一的、与自身同一的、存在于自身中的自在存在之间的区别。芝诺的真理,他对我们的真理,就是芝诺实际上所说的不变存在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结为运动自身自我扬弃的运动。 在表象之外,不变的存在是运动通过矛盾而自我消解的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对芝诺来说,意识中的这种论证的方法从根本上是外在于事物本身的,它只是我们通往太一的道路,通往坚持自身不变的存在的道路,它亦不受我们通往它的道路的影响。用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它就像我们用完之后踢开的梯子。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存在的全部内容存在于把我们引向存在的论证路径中;对我们来说,不变的存在不过是一种客体化的把握,是一种固定下难以把握之物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运动看成是一种误导人的表相。因此,从仅仅为意识而存在的事物到自在或为我们而存在的事物的过渡,绝不是一种从误导人的浅薄的表相到自在存在的彼岸的过渡。与此相反,问题在于认识到意识所认为的通向真理的途径,在真理之外的途径(如芝诺的论证方法),就是真理本身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在意识中。真正的“自在”并不隐藏在某种超越的“超在”(超越性的彼岸世界)之中。意识的错误,就在于它没有注意到那看似是客体化过程的东西就已经是客体本身了。辩证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真理在于它的形式本身,在于它的形成过程,在于意识达到它的途径:

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的内容,却是为意识而存在的。我们只理解内容的形式方面,或其纯粹的起源。因为这样所产生的东西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对我们来说,它同时作为运动和生成的过程出现。——《精神现象学》

辩证法与经典的对外在形式的表述(即认为是外在的形式掩盖了真正的存在之内容)相反,它认为内容本身是一种恋物,是一种被给予的客体,它的惰性的存在掩盖了它的真实形式。埃利亚学派式的存在的真理是证明运动不一致的形式方法。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的辩证法包含了内容的无价值的经验,这个内容指的是这个X,这个我们假定通过形式之过程来接近的自在之核心。我们必须认识到在X中形式之过程本身的颠倒效应。如果黑格尔批评康德的形式主义,那是因为他不够形式主义,也就是说,因为他保留了“自在”本身的地位,它被认为逃避了先验性的形式,而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心灵的东西。因此,通往一个对象的真理的辩证道路就包含着丧失关于对象的真理的经验。客体,其僵化的形式,溶解于中介者和形式的网络中。客体的辩证真理在于它的中介形式的网络,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人们往往忘记了客体过渡到它的内在规定性网络的直接性的另一方面,即客体的丧失当我们掌握了埃利亚学派关于存在的真理,即它是非存在的表现,是运动的自我消解时,我们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实存于它自身的实体的存在。“存在”不再是一个与自身同一的参照点——剩下的只是无底漩涡的令人眩晕的运动,运动的自我消解,一个最初似乎是通向存在的外部路径的过程。黑格尔颠倒了真理的概念本身:真理并不在于我们的思想(命题、概念)与事物(客体)的对应,而在于客体自身与概念的对应。海德格尔评论说,这种逆转仍然被困在与对应相关的形而上学之真理框架中。但是,从海德格尔的批判中逃脱出来的是黑格尔式颠倒的激进非对称特征。对黑格尔来说,我们处理的是三个要素,而不是两个。知识,即思想和它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关系,要被主观的思想、客体和概念的三角关系所取代。我们可以说,概念实际上就是思想的形式,即严格辩证意义上的形式,即内容的真理。在思想中未被思考的东西,不是超越的剩余,不是思想的客观内容,或那个不可把握的X,而是思想的形式本身因此,客体与它的概念(严格的辩证意义上的概念,而不是某种抽象的普遍的柏拉图主义式的理念)的相遇,必然是一次对方互相错过的相遇。客体永远不可能与它的概念相对应,因为它的存在,它的自身一致性,依赖于这种不对应或不对称。客体本身,作为一个固定的、惰性的锚点,或者说,作为一个非辩证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非真理的肉身,堵住了真理自身所有的那个漏洞这就是为什么通向一个客体的真理的道路会导致真理的丧失,消解它本体论上的自身一致性。


【自译】齐泽克论黑格尔哲学中的“自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