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测试常见问题(四)
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分析样品时,铄思百平台工作人员在与很多同学沟通中了解到,好多同学仅仅是通过文献或者师兄师姐的推荐对BET测试有了解,但是对于其原理还属于小白阶段,针对此,铄思百平台团队组织相关同事对网上海量知识进行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科研圈的伙伴们。
1. 气体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容积和孔径部分——中孔BJH计算法
(1)基本原理

(2)计算范围:IV型等温线上有回滞环,表明中孔的存在。孔径分布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吸附支或者脱附支数据计算。数据的下限取回滞环的闭合点(P/P0=0.42 - 0.50),对应的孔半径在 1.7 - 2 nm。数据的上限是IV型等温线在高相对压力一侧回滞环闭合后的平台;但若此平台不易分辨,通常P/P0上限可取0.95, 相应的孔径为20 nm。相对压力上限不易取得太高,因为当P/P0接近1时,相对压力变化1%,孔径变化近100%, 压力测量微小的误差就会导致孔径计算的巨大误差。
(3)计算方法:通过Kelvin公式求出P/P0 所对应发生毛细凝聚的毛细管半径rk。在此P/P0条件下,所有比rk值小的孔全部被毛细凝聚的吸附质充满,因此,吸附等温线上与此相对压力P/P0对应的吸附体积Vr,即为半径小于等于此rk全部孔的总容积。作Vr - rk关系曲线,即为孔容积对孔半径的积分分布曲线。在积分分布曲线上用作图法求取当孔半径增加Δr时吸附量增加的体积ΔVr,求出ΔVr /Δr(或者采用数值方法求出 dVr /dr),以ΔVr/Δr对rk作图,即为孔半径的微分分布曲线。微分分布曲线最高峰对应的半径成为最可几半径。
(4)BJH计算公式在Kelvin公式上的进步:Kelvin公式所算得的rk不是真实的孔径rp, 因为吸附过程当毛细凝聚现象在孔半径为rp的孔中发生时, 孔壁上已近覆盖了厚度为t的吸附层,毛细凝聚实际是在吸附膜所围成的“孔心”发生,rp= rk+t。BJH法将这一点考虑在内,算出来的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更加准确。
2. 一般情况下,孔径计算应该采用脱附支数据,原因有以下5点:
(1)对于理想的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吸附支和脱附支重合;
(2)对于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孔,吸附支对应的弯液面曲率是圆柱面,而脱附支对应的才是在孔口处形成的球形弯液面;
(3)平板孔和由片状粒子形成的狭缝形孔,吸附时不发生毛细凝聚,而脱附支数据才反映真实的孔隙;
(4)对于口小腹大的“墨水瓶”孔等带有咽喉孔口的孔(喉部尺寸小于空腔尺寸),吸附 是一个孔空腔内逐渐填满的过程,根据吸附支数据可得到空腔内的孔径分布,但是脱附支能反映喉部的孔径(这里为FDU-12等三维介孔材料的窗口与孔径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多孔催化剂的内扩散速率恰恰是被孔道最窄的喉部尺寸限制,而不是扩展的空腔尺寸。因此脱附支是孔大小更好的度量。特别是当交织的孔结构具有几条平行的喉管时,脱附支反映的是其中最粗的喉管尺寸,而这恰好又能正确地反映孔结构对催化剂内扩散的限制作用。
(5)吸附时,在毛细凝聚前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过饱和, Kelvin 公式所假定的热力学平 衡可能达不到。还有脱附时毛细孔内的凝聚液与液体本体性质接近,而吸附时,物理力(特别是第一层)与液体本体分子间力不一样,这时Kelvin公式使用液体本体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摩尔体积比较勉强。
3.影响 BET 比表面分析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BET比表面积是物理吸附分析仪所能计算的参数中最容易得到的一个,因为它的基础计算数据是取自吸附等温线多层吸附的饱和阶段,也是等温线最平缓的一段。但是,其最终结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就造成了在不同仪器和不同实验室数据比对时的误差,误差的来源包括如下原因∶
与样品孔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孔型越简单,结果越容易重现;
与测试仪器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静态容量法测得结果比动态色谱法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这是由于前者测得的是吸附数据,后者得到的是脱附数据。若样品中存在不规则的孔,氮气分子进入孔道后,脱附时,由于出口孔颈很小,就有可能因气穴效应或孔道阻塞不能蒸发出来,造成脱附的数据失真。
与吸附气体种类有关∶对于含微孔样品,不同的气体大小不同,在孔道中扩散速度不同,气体 分子的极性与孔壁作用的程度不同,都会影响最终计算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铄思百平台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关于BET的小知识,如有测试需求,联系铄思百检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快速、更具性价比的分析测试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