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权接手的江东

2023-09-15 20:52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八岁的孙权从孙策手中接管了江东。孙权十五岁就当了阳羡,也就是现在江苏宜兴的县长。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孙策命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行奉义校尉。由于孙策平定了江东,给大汉朝廷进贡,朝廷就派使者刘琬回来答礼。刘琬对同僚说:“我看孙家的几个兄弟虽然个个有才华、明事理,但福禄都不会享受太久,只有孙策的二弟孙权形貌清奇伟岸,骨象也不是常态,有出众的贵象,寿命也是最长的,不信你们看着。”孙策死的时候,孙权还没哭完,长史张昭阻断了孙权的哭声,说:“孝廉啊,现在是哭的时候吗?当年周公立法,伯禽却不效法,不是因为他违背父命,而是条件不允许。何况现在奸贼横行,豺狼当道,你还哭亲戚,顾礼制,这就是主动开门引盗贼进入了,这不是仁爱。”于是张昭让孙权脱下丧服,换上戎装,亲自扶他上马,摆开仪仗巡视三军。在《张昭传》中,张昭对孙权说的话是:“作为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的遗业,使它昌大兴隆,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卧床哀伤,像匹夫那样哭个没完呢?”张昭让孙权以英武威严的面貌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向江东群众宣告了接班人的诞生,稳定了民心。当时孙氏集团只控制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五郡,然而在这些地区的深山老林、穷乡僻壤依然有贼寇并未臣服,世家大族遍布各州各郡,北方迁移来的避难人士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去留,都不认为孙氏兄弟是自己的君主。孙策留给了孙权一个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但也给孙权制造了不少麻烦,有待解决。

在长史张昭和中护军周瑜的全力辅佐下,孙权拥有了对淮泗将领的领导权和对流亡北士的影响力。张昭为孙权拉来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周瑜则为孙权拉来了鲁肃。

鲁肃,子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鲁肃年幼丧父,跟祖母住在一起,家里有钱又乐善好施。天下大乱的时候,鲁肃没有经营自己的家业,而是大散家财,卖了田产,用来赈济穷人,结交士人,在乡里非常得人心。周瑜在居巢,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巢县,曾带着几百人向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个谷仓,每个谷仓有米三千斛,鲁肃指着其中一个谷仓,把整仓米都给了周瑜。这就是“指囷相赠”的典故。周瑜进一步发现了鲁肃的不凡,与鲁肃结为至交。

鲁肃不愿接受袁术任命的东城县长一职,就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并带领侠义青年一百多人南下居巢投奔周瑜。作为流亡北士,鲁肃最初也不认为孙氏兄弟是自己的君主,他跟随周瑜东渡过江后,住在了曲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丹阳市,将亡故的祖母葬在东城。孙策死后,鲁肃并未打算归附孙权,而是听从朋友刘子扬的建议,想投靠一个叫郑宝的人。但在周瑜的劝说下,鲁肃最终选择了孙权。

周瑜在孙权面前极力夸赞鲁肃,嘱咐孙权一定要留住鲁肃。孙权对鲁肃十分起重,很谈得来,甚至单独留鲁肃同榻饮酒。孙权与鲁肃密议说:“现在汉朝岌岌可危,到处都是割据势力,我继承了父兄的未竟事业,想要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先生既然看得起我,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教我?”鲁肃回答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尊奉义帝成就霸业却失败了,就是因为有项羽为害。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哪有机会成为当代的齐桓公、晋文公呢?我认为,汉王朝不可能复兴了,曹操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被除掉。如果按照我为您规划的蓝图,您只有以江东为根据地,坐待时机。天下局势如此,割据一方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我们就趁北方多事的空档,剿灭黄祖,攻打刘表,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据为己有,然后就可以称帝,进而谋取天下了,这是当年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功业。”

鲁肃的提议,其实已经说到孙权的心坎里了,但因为孙权接手的是一个不太稳固的基业,不可能当面赞成鲁肃,那样只会暴露自己的野心,于是孙权嘴上否定了鲁肃的提议,行动却很诚实。当张昭嫌鲁肃不谦虚,在孙权面前诋毁鲁肃时,孙权毫不介意,对鲁肃更加优待,将鲁肃母子的吃穿用度安排得无微不至,令其宾至如归。或许从那时起,自立为帝、夺取天下的理想就在年少的孙权心中扎下了深根。


孙权接手的江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