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不一定导致胃肠道疾病
一提到胃不好,很多人不约而同的想到是不是辛辣的食物吃多了,关于辣会伤胃、辣会导致胃肠疾病,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成为一个共识。当然有些也会反驳,尤其是川渝地区,为什么川渝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全国最低?为啥我们几乎每天都吃辛辣食品一点事情都没有呢?,所以似乎在川渝人民中,辛辣似乎不会导致胃肠疾病。那究竟辛辣是不是肠胃疾病的头牌杀手呢?
首先来了解下消化系统正常的结构,从食管、胃到肠,整个消化系统表明都覆盖了一层黏膜,黏膜一到受到破坏,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胃黏膜受损,会引起疼痛,小肠、结肠黏膜受损会引起吸收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大便出血。所以黏膜损伤,我们往往需要治疗和预防,如果黏膜长期损伤还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原发病变的加重。
胃肠道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
这句话也许只对了一半,有研究表明,在引起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因素中,饮食因素仅占30%~40%,吃辣也并不一定混损害人体胃肠道黏膜,而且有研究表明,辣椒富含辣椒素,它还有一定的抗癌和防癌作用。川渝地区人民,由于长期的吃辣,黏膜的使用和修复能力会更强,而不吃辣的人,胃肠道对辛辣食物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受到较强刺激,就可能损害胃黏膜。
所以相对来说,川渝人民的胃比江南地区人民的胃更铁一些。
在食物中,两类食品其实更应该值得注意,一是腌制食品,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或防腐剂成分易腐蚀消化道黏膜,而且还有致癌风险;二是酒精,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比辣更为严重。
除了食物,其实情绪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30%~40%的糜烂性胃炎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所致。中医学认为木克土,肝会犯胃,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伤肝,也会导致肝气过重,也会伤到胃。
在近期发布的《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里,提出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独立于系统性免疫的独特免疫器官,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护着胃肠道安全。而饮食、长期服用药物、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等,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
喝酒、饮食不规律以及情绪刺激,在现代年轻人中最为突出,所以很多年轻人的胃不好,往往和这三个因素相关,而老年人还需要重视药物的因素,尤其是治疗冠心病、关节炎的药物对胃黏膜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中年人,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有较大的职场压力,饮食的应酬、喝酒,还有慢病药物,所以逐渐成为胃肠道疾病的高发人群。
胃肠黏膜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是一个独特的免疫器官,和饮食、情绪、生活习惯多方面都有联系。只有在饮食、情绪、药物等多方面共同管理,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