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學家皇帝」奧理略的悲劇宿命】

2023-08-01 16:29 作者:muffinman211  | 我要投稿

(羅馬賢君Marcus Aurelius坐騎像)

(出自台灣大學王世宗教授《歷史與圖像——文明發展軌跡的尋思》第六章〈古典文明的傳播與轉變:羅馬帝國〉,頁127-9。)

  奧理略的坐騎像(c.175-180AD)為青銅鑄造 ,其體積較實體略大(over life-size),這個規劃與奧古斯都像的設計相似,同樣是在製造感官錯覺,導致觀者直覺其形貌雄偉超群。更巧妙的是,此像中人與馬各皆自然逼真,以致二者結合時使人不察人馬比例之反常,也就是奧理略的身材其實相形之下更加放大,這令觀者不自覺地感到奧理略的雄豪。此作寫實的工夫到家,人馬形體刻畫精確細膩,如馬體上的血管竟清晰可見,這顯然是別有用心,在真實感外更求作品的震撼性。然奧理略雖也是領兵作戰的領袖(死於前線),但這其實是他不幸的宿命,他是羅馬史上最堪稱為「哲學家皇帝」(philosopher-king)的國家元首,他對斯多克主義(Stoicism)的精研心得,使其幾乎成為一個神學家與宗教信徒,自律甚嚴,此種信仰使奧理略視理政出征為其個人的天命義務,不論其個人好惡為何。而事實上,奧理略可能是羅馬史上最為仁民愛物的皇帝,他並不是一個仗勢欺人、擁武自重的獨夫。因此,在奧理略的坐騎像中,這位皇帝的神情溫和平靜,在尊嚴之中散發著仁恕厚道的悲憫情懷,這個氣息也表現在全像的設計上,該像在高舉的馬蹄下原來俯臥著一個蠻族酋長戰俘(今已不存),奧理略平舉的右手彷彿在傳令「得饒人處且饒人」,而其坐騎「高抬貴腳」的表現也表示留人一條生路。 同時,奧理略穿著平民衣服,身上既無武器也無盔甲,一副文人修士的模樣,這似乎暗示他「以德服人」的理念,或和平主義的精神;他雖然高高在上,但眼睛平視,甚至是下看,無做作傲慢之氣 。奧理略的偉大是因他是一個哲學家,他的悲哀則在於他是一個「皇帝哲學家」(emperor-philosopher),政治與真理的衝突性使他成為一個二流的哲學家和不成功的皇帝,而這顯示了他的高貴,因為此種悲劇性結果是源於他勇敢承擔一切、義無反顧的精神。這樣的人活在羅馬時代誠為「生不逢時」,他的失敗說明羅馬文明的粗俗性,他也因為認命地扛起執政的責任而成為一個更大的罪人,這個「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胸襟,使他下令鎮壓(雖然未強力推行)同為求道者卻有礙法政的基督徒,人間的不完美與生命的無奈都讓他盡嚐。同樣的錯誤也表現在這樣的明君竟也在生前讓其坐騎像任人豎立,加深世間盲目無知的英雄主義觀念,這個無為之過又是因為他只能「在其位謀其政」,維持羅馬的傳統。這種「對的人置於錯誤的時空」的最「糟糕」後果,是奧理略終結了「羅馬和平」(Pax Romana, or Roman Peace, 27BC-180AD)二百年的盛世,開啟了羅馬衰亡的階段,而其具體表現就是他教子無方也不擇賢讓位,令其不肖子康莫多(Commodus)繼位後胡作非為,敗壞國政。羅馬文明雖然層次不高,但因其紀律嚴明、精神整飭,尚不致於荒淫無道,而當奧理略既不能改革文化,又無法振興傳統時,終致其後代養尊處優,仗勢雄厚的祖業而恣意妄為,於是羅馬的衰亡就開始於羅馬最好的皇帝之時,康莫多只是做了一個適時的敗家子,讓羅馬文明的內在弱點暴露無遺。


【「哲學家皇帝」奧理略的悲劇宿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