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自救术」 | 3招教你应对春节时的亲戚关心和父母唠叨
最近微博里盛传一首歌叫《春节自救指南》,打中不少年轻世代的心声。不知道从几岁开始(大概是开始拿不到红包,或开始要包红包的年纪),过年变得没有那么让人享受。有时,甚至是不少人的压力源。 与亲戚相聚的场合,难免关心来关心去、比来比去。而对许多长辈来说,能关心或比较的,不外乎就是课业、学历、事业、婚姻,或者是「你的太太或小孩」的课业、学历、事业、婚姻。这和许多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问题一样,人际交流无法深入到哪里去。 真正要让沟通有温度,我们就不能只聚焦在结果上。我们可以闲聊的是: 「你现在做的工作,有没有让你有自我实现的感觉?」 「工作中,有机会学到新东西吗?感觉怎样?」 「除了工作之外,其他时间是怎么利用的?」 「感情经营的好吗?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对单身者)对独处是怎么看待的?」 当然,这种太过心理咨询的话题,拿来聊天,太显得浮夸。出现在春节场合,也显得太奢华。 不过,这就点出了一点:对于春节时的「人际交流」,我们是怎么想的?如何定位、有何期待与想像?早点厘清,我们就更可能有应对之道。 活在不同世代的两大群人(甚至三大群人),因为迥异的成长环境,各自带着不同的价值观长大。共处于一个必须「和乐融融」的春节环境里。对谈间,难免呈现出彼此既有价值观的差异。 早先一点的年代,只要肯打拚,就有出头天的机会。这种因环境而形塑的「成功观」,常理所当然地被套用在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 长辈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你这么努力,还是没办法(像我们以前那样)成功?那显然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了。试图向长辈解释大环境的无奈,又容易被视为推托之词。更遑论在话题基础上,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对成功的定义有不同想像。 同样的话题延伸到婚姻也是。有没有交男/女朋友啊?准备结婚了吗?怎么不早点结婚呢?有没有计划生小孩啊?年轻人该如何应付这种问题呢?难道要事先准备一些图表给长辈,告诉长辈现在的平均结婚年龄、少子化的事实、为什么大家不敢生小孩这些很真实的社会挣扎吗? 为了避免麻烦,遇到这些「敏感」话题时,年轻一辈的多半能闪就闪。也无怪乎,春节是个让人无奈的时节。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值得思考的点: 一、春节营造的气氛是否不允许「负向」出现? 一味呈现好消息、正向、积极、进取、成功的一面,是否才是春节该有的样子? 这点不讳言与文化习俗有关系,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这几天,讲一些不顺的事,对许多长辈来说可能是「触霉头」的行为;这是习俗与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年轻人与长辈显然对「习俗与文化」有着不同看法。在亚洲文化里,报喜不报忧,像是死亡、失败、悲伤这些表面上看起来负面的议题,常常是某些场合的禁忌。年轻一辈可能会纳闷,这明明没有因果关系,为什么你们会这样想。长辈可能会说,从以前开始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照做就对了。 二、如果春节开始允许「负向」出现会怎样? 想像另一种情境,当长辈问你过得怎样时,如果你发自内心、诚恳、老实的回答: 「在北京租房子贵,工作薪水又低,而且开销大,存不到什么钱,更别提买房子了。老板其实很抠门,我真的做不下去了,上个月绩效还没达标,明年搞不好会被资遣。大伯,你救救我好吗?」 如果真的这样回答,会发生什么事?这又回到一开始提到的,我们如何想像春节时的人际互动。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想在春节与其他亲友有「太深」的交谈。 把春节搞成「支持性治疗团体」,让年轻人可以大吐苦水,让长辈可以支持、鼓励、安慰。这好像也不太符合大众的想像。 那到底,我们该如何定位春节期间的人际应对呢? 先试着理解长辈这边的需求。春节时,长辈要的不外乎是有个机会看看大家、关心彼此近况。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关心方法,会带给别人怎样的感受。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就是被这样子对待,而成为现在的大人的(这边就先不提那些说话「确实」别有意图,比较八点档式的,想要炫耀、比较、暗讽的长辈)。 有时仔细观察,长辈跟你聊天时丢出某些问题,也只是因为要引出自己等下说其他话而已,你的回答也不是太重要。 面对这样辈与辈间的差异,想要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方式,确实考验着彼此的智慧。不过,以务实观点来看,要长辈改变的成功机率是比较低的(以大脑的发展角度来看)。年轻的一辈,要嘛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嘛就试着在春节时,丢出几张「出乎长辈意料之外的牌」,来结束过年这一回合,是比较有建设性的作法。 有效沟通是化解彼此差异的基本原则。但前提是,「双方都必须要有沟通的意愿与动机」。春节的人际应对,是否都是彼此有意愿沟通的?多数时,我们会预设答案为「是」,但仔细一想,或许很多春节时的人际沟通,其实没有要沟通的意思。 有时,
看似在沟通,但其实只是要「你听我讲就对了」
,或者,对方只是跟你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身处春节这个场合,而得跟你聊上几句。 到底,要如何在春节这段期间存活下来,科学研究也可以提供一些小建议。在面对重大压力时,人类内建的三种本能,在春节也派得上用场。希望这几组牌,可以在应对上,提供一些老梗的新点子。
1. Fight(战):
就事论事 主打数据与正确客观资讯(这部份刚好是年轻人的强项) 事先准备一些资讯图表 藉此破除许多谣言、迷思,也算是好事一件 切记,以柔克刚
2. Flight(逃):
脚底抹油 找东西吃 寻找一起聊天的同盟 与同盟建立沟通暗号,必要时请对方拯救 口罩很好用 规划好去厕所的最短路径 手机不离身,随时有电话
3. Freeze(昏;装死)
面带微笑,哈哈带过 随身带杯酒,时时回敬对方 转移到其他与长辈切身相关的话题上(最实用的话题就是健康资讯) 提供长辈不知道的,却切身相关的资讯 最后,我们想提醒的是,春节也就那短短几天而已,仔细想想春节沟通的意义。有时,是不是自己太认真、执着、期待太多了。 适度地「放弃」沟通(但提醒,放弃不是摆脸色)、接纳对方的样子,不再执着改变对方,海阔天空之后,会不会更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距离,让彼此都舒服地度过辛苦的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