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走向欲望:三界理论简介
三界,即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
首先要解释一下,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的翻译其实并不是对原文的直译,原文其实就是三个词:我、想象、象征。
而且,在拉康的理论中,它们其实是一个过程上的不同环节:这个过程论述的是:从逻辑上说,一个人是如何成为社会一员的。
因此,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这个过程,才能更好的理解三界。
在这里,我们先用实在环节、想象环节、符号环节来论述。
当然,后面我们会知道,简单的用环节来形容它们也是不够的,这个我们之后再作修改。
一,实在环节。
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他没有自我意识,自然也没有对他人的意识,所以对他来说,只有他被满足了这一事实,因为不满足他就无法生存,所以这个时候,理论上他没有缺失,这也是理论上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
但是也因为没有自我意识,所以我们对这段经历是没有任何记忆的。
对婴儿来说,实在环节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的开端,纯有。这个时候,对他来说,一切,包括他自己,都还没分开,世界是未展开的。
但是,和哲学上的开端一样,婴儿的这种无意识状态并不是实际上的开端。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社会里,大部分状况下,婴儿是由一父一母组成的家庭生育的。这就已经是前提和预设了。
和哲学开端不同的是,婴儿自身并不包含未展开的全体;但是随着意识的生成,周遭的现实不断映射到他的思维中,他不得不随着现实而展开自己的思维。
因此,对父母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对婴儿来说则是世界的天崩地裂,意识之海早已惊涛骇浪,新的世界不断形成,又不断崩塌。
二,想象环节。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也意识到了他人的存在。
这个时候,他还试图维持以前的那种没有缺失的模式,所以在他的想象中,他会和当时和他最亲密的抚养人建立一种关系。
由于大部分情况下这个人是母亲,所以我们之后都用母亲指代这个抚养人。
他虽然不得不承认他人的存在,但是他会幻想母亲专属于他,整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人,他的所有缺失都由他的母亲来填补,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无缺失状态。
总的来说,想象环节,是他在接受外部符号系统之前做的挣扎。
这个时候,自我意识、对他人的意识都已形成,原先体系已经崩溃,因此他试图构造出一个体系,来确保自己依旧是没有缺失的。
当然,其实当我们此时谈论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谈的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只是自我意识还把自己误认为实在的自我本身。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我意识还没有意识到,自我意识是刚刚产生的事实,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本来就是实在否定自身的产物,但自我意识却想要回到实在环节,喊着,
我怎么能是我呢?我不要做我,我要幸福!
殊不知,回归实在其实代表着自我意识的消亡。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实在环节中的幸福,根本不可能在环节内被体验到,因为这个时候婴儿并没有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实在环节的幸福,其实是他在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后回溯所得到的。这种幸福自然也是他永远无法追求到的。
言归正传,虽然孩子作了这种尝试,但首先这个时候,他的世界只有很小一块,他体系中的他人也只有母亲,所以这个体系非常脆弱。
显然,这种幻想会被现实否定。体系必然崩溃。
三,象征环节。
随着他的成长,母亲会越来越经常的不跟他在一起,而且他会发现,很大程度上母亲是属于父亲,而不是属于他的。
他不仅要接受他人的存在,更要接受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甚至他幻想中的完美体系也不存在的事实。
同时,孩子开始逐渐拥有语言能力。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接受社会的符号系统。
比如说妈妈这个词,他需要这个词是因为,第一,这个世界不止他和妈妈。第二,妈妈并不是一直都在的。
所以,接受符号,是孩子试图填补原先体系崩溃后出现的缺失。
而父亲作为第三人,在孩子看来是破坏了原先的体系,也是占有他母亲的那个人,因为同时伴随着社会符号系统的进入和接受,所以父亲在他那里也象征了符号系统的秩序。
就这样,孩子走完了逻辑上的三个环节,说明他进入了社会,接受了社会的符号体系,成为社会的一员。
但同时,符号体系本身也是不完整的,而且也不能真正填补上缺失。因此,缺失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转化为欲望。
可以说接下来的一辈子,人们都在不断的试图满足欲望。
到这里,我们便讲完了三个环节。
四,现实意义。
问题来了,为什么拉康的三界理论不仅是一个关于人类成长的理论,甚至具有相当的哲学以及现实意义呢?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重复三界理论的逻辑。
我们往往不去反思我们的意识,总是下意识的以为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是不需要追问的。
实际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提出的观点,都是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就经历了一段无意识过程的,都是有背景和预设的,但我们往往只是从眼前所见的着手。
就像自我意识,明明自己是脱离实在才能存在的,却把自己辨认为实在本身,还不断的试图回归实在。
同样的,很多反对某个秩序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就是被秩序所塑造的,用秩序塑造的东西去反对秩序,能有好吗?
五,对三界概念的修改。
虽然这里我的说法是实在环节,想象环节,象征环节,但这里并不能把每个环节简单的隔开,把三界理解为泾渭分明的。
实际上,前面的环节都扬弃了自身,体现在了后面的环节中。
比如说,前面是实在,后面其实是实在和想象的综合,再后面是实在,想象,象征的综合。
所以,在拉康的理论中,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作为现实的结果是同时存在的。
不仅同时存在,而且他们还不是简单的加和,是互相复杂的扭结在一起,所以拉康后期试图用拓扑学语言来描述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