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装史考研笔记总结:(现代服装文化)女装现代化—《西洋服装史》第二版李当岐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及图片临摹皆来自《西洋服装史》-第二版李当岐
女装的现代化
女装直到19世纪未取掉巴斯尔才开始摆脱传统样式,到20世纪20年代才真正实现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女装在全世界普及。女装的现代化是通过解决以下四个课题来逐步实现:
第一是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紧身胸衣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回归女性肉体的自然形态;第二是从束缚四肢活动的装饰过剩的传统重装中解解放出来,向便于活动的、符合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轻装样式发展;第三是排除服装上的社会性差别,纠正古典样式的阶级差和性差别偏见,第四是从繁重的手工缝纫那把女性解放出来。
第一个课题是在1910年由波尔·波阿莱等人解决的;第二三课题则要靠两次世界大战来完成;第四课题即成衣化问题,各国进程不一。美国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进入成衣化阶段,欧洲各国要到50年代,日本及其他西洋服饰文化圈以外的国家要到60年代后。在解决以上四个课题的过程中,两次世界大战强制性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战乱中,人们(特别是女性)体验了合理的机能主义服饰的优点,衣服的单纯和便于活动等实用因素受到人们的重视,女装向男性化方向发展,男式女服(即“女西服”)成为代表现代新女性的标志。
女装的现代化(1914-929)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男儿们几乎全部都奔赴前线,妇女成了战时劳动力的唯一资源,这使女性走上社会成为一种现实,女装因此产生划时代的大变革,裙长缩短,繁琐的装饰被去掉,富有机能性的男式女服在女性生活中确立。
战后,妇女解放运动兴起,走出家庭的新女性冲破传统的道德规范,大胆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女人的裙长趋短,至膝盖以下,头发剪得非常短,开始穿裤子,一种否定女性特征的审美风潮出现。
这一时期,巴黎高级时装业迎来了第一次鼎盛期,被称为第二位“革命家”的苛苛·夏耐尔取代了波尔·波阿莱,与威奥耐,朗邦等一起形成指导世界流行的强大阵营。
20世纪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观念、审美等方方面面,使之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无比活跃的态势,在艺术领域则掀起了对以往艺术观念和形态的全面挑战。世纪初的女人还穿着塑形紧身衣,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到20世纪中叶的现代女性已经可以穿着比基尼迷你裙;一战以后妇女迅速由家庭走向社会,女装出现机能化大变革,夏奈尔的简洁端庄的女套装被视为经典。到20世纪下半叶的朋克时装、乞丐装、牛仔装挑战世纪初的女装经典。20世纪巴黎的高级时装业曾经引领世界的时尚潮流,但在二战后成衣业迅猛发展,成为服装流行速度的催化剂,继巴黎之后,世界出现了伦敦、米兰、纽约等多个时装中心。到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后工业时代将时装带入一个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的时代。

男童式女装与“杰尔逊奴”样式
短发、平胸、直腰是这一造型的三要素,基本款式是:宽松的无袖直身裙,胳膊外露,腰线降至臀围线,吊袜带,高跟鞋。化妆也很另类,涂黑眼圈,塑造丰盈嘴唇。出现一种全新的长达臀部的塑形内衣,尽量使胸部平整,使女人呈现男孩的外形。此时还流行遮盖短发的钟形帽“克罗歇”,其帽山很深。女性倾向瘦骨嶙峋,人们把穿短裙、留短发的妇女称为杰尔逊奴。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风格,常用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并以明亮且强对比色来彩绘。广泛应用于美术领域和这一时期的产业、建筑、织物及服饰等所有方面。
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形成现代设计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风格”。20年代的服装样式明显受到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与新艺术运动相比,装饰艺术运动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有着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新风格。
设计师
夏耐尔与巴黎高级时装的第一次鼎盛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顺应历史潮流,她敏感地抓住社会变化,以黑色和米黄色为基调,第一个把当时男人用做内衣的毛针织物用在女装上,适时地推出了针织面料的男式女套装、长及腿肚子的裤装、平绒茄克,以及长及踝的夜礼服等,直到现在仍名扬四海的“夏耐尔套装”的基本原型就产生于这个时代。她在着装方式上为现代女性作出了榜样,晒黑的皮肤,留男人一样的短发,把男友的毛衫和上衣披在身上招摇过市,出入社交场合,她是一位地道的“杰尔逊奴”。
在服装搭配上,她第一个改变了长期以来把服饰品的经济价值作为审美价值的传统观念,教人们如何用人造宝石来装饰自己,把人造宝石大众化,把服饰品的装饰作用提到首位,使原来作为身份象征的珠宝首饰为纯粹的装饰物假宝石所取代。她一生致力于为职业妇女“杰尔逊奴”们设计制作“尽可能简练、朴素的服装”被称为“运动型之母”。

玛德莱奴·威奥耐
其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斜裁”这种史无前例的裁剪技术,巧妙地运用面料斜纹中的力进行斜向拉伸,使面料达到最好的修身和悬垂效果。其设计自出、漂亮、贴合人体。利用面料的斜丝裁出十分柔和的适合女性体形的女装,强调动的美感,那多样的悬垂衣襞和波浪,套在脖子上的三角背心式夜礼服,前后开得很深的袒胸露背式夜礼服、尖底摆的手帕式裙子,装饰艺术风格的刺绣等都独具匠心,她不喜欢宣传自己,十分重视技术保密,创作时从不画设计图,直接用各种纤维材料在立体模型上造型。她第一个定织了双幅宽的皱绸。其设计风格受装饰艺术和东方艺术影响很大,被认为是本世纪初东方和西方的服饰文化以新的形式在时装上融合的典范。

简奴·郎邦
其风格是浪漫而优雅,特别是以绘画为题材的“绘画女装”和从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画获得灵感的“朗邦兰”十分出名。她也打开了高级女装店经营男装的先例。

简·帕特
具有把布料披在模特儿身上即兴创作的魔术师才能。他的店中集中了织造、染色、刺绣、设计创作和缝制及毛皮制作等系列创作工作室,其简洁、朴素的运动型制品很受美国厂商的青睐。
爱德华·亨利·莫里奴
被称为“莫里奴长官”的英国设计师。与夏耐尔、帕特等一起创造了20年代的杰尔逊奴样式。其作品把英国式的严谨和法国式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其软料套装很出名。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