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艺考研 | 艺术学基础知识《可可西里》29

2021-10-30 19:09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可可西里》——陆川

大家好,今天小深美给大家带来了影片是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话不多说,咱们直接上干货!!

导演介绍

陆川,1971年2月8日出生于新疆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江苏南通人,中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9年,陆川编剧的3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引起关注。

2002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寻枪》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该剧本获得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当年颁发的十大优秀华语电影剧本奖,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

2004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在国内获得华表奖等奖项,在国际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

2009年,编剧并执导电影《南京!南京!》,先后获得第57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贝壳奖、第3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等。

2012年,编剧执导的电影《王的盛宴》上映。电影创作期间,陆川还承担了社会文化使命。

2006年陆川担任上海特奥会开幕式艺术总监,并创作开幕式影片。

2009年,受邀成为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影像艺术总监,并参与世博会国家馆主展内容的设计工作。

2010年,执导世博会国家馆主展影片《历程》。

2011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执导大型实景演出《鸟巢·吸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连演三年。由于在专业及社会工作中的突出贡献。

2015年9月30日,根据天下霸唱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编剧执导的电影《九层妖塔》,取得6.82亿的票房并获2015中美电影节最佳导演、年度电影金天使奖,第七届欧洲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


人物评价

北美电影无界限网站Robin Menken的影评

陆川是一位叙事大师。像黑泽明或马丁·斯科塞斯,他善于在混乱的场景中凸显个体人物。《南京!南京!》非常有冲击力和震撼性地展示了女性在战争中所经历的折磨与煎熬,陆川真实地刻画了战争的复杂性及英雄主义。

祝明 《陆川电影研究》

陆川作为学院派的新生代导演,其本身是相当关心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的,加之以主人翁的意识,会自主发出想对社会的文化导向产生干涉的行为。一开始的《寻枪》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诸多限制,选择了个人化的描述方式。但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生代导演创作初期的彷徨和不安。到了《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中,来自于导演内心的挣扎少了,电影在此时更多的成为创作者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作品。


影片信息

导演:陆川

编剧:陆川

主演:多布杰、张垒、奇道

片长:85 分钟

上映时间:2004年10月1日

剧情简介

北京来的秘密警察尕玉以记者身份做掩护,来到传闻中神奇的可可西里。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正安睡在宁静中,但突然出现的枪声打破了这片宁静。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巡山队长日泰带领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誓要抓到盗猎者。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抓到一部分盗猎分子。经过殊死搏斗,盗猎分子束手就擒,藏羚羊的皮毛被找回,但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越来越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日泰队长迫于无奈,将藏羚羊的皮毛买出以换取必须的生存用品。终于,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已经冰冷了的日泰队长的遗体

获奖记录

2004年

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

《可可西里》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摄影奖

曹郁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

多布杰(提名)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陆川(提名)

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

陆川(提名)

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评选年度十佳影片奖

《可可西里》

2005年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

《可可西里》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陆川(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编剧奖

陆川(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

多布杰(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摄影

曹郁(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录音

宋芹(提名)

第25届中国金鸡电影奖最佳音乐

捞仔(提名)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可可西里》

第11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陆川

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剧情类大奖

《可可西里》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陆川

第12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可可西里》

第一届中国导演协会最佳年度青年导演奖

陆川

2006年

第25届香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可可西里》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竞报》评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

《人民公安》评

这部电影带着一种绝对的淳朴和阳刚,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则。影片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宣传台词向观众喊话,也没有用常见的宣传语气说“杀死藏羚羊剥皮的行为是无耻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和巡山队员朴实的话语,让观众自己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

《京华时报》评

陆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种国产片中从未有过的极度洗练、残酷的纪实美学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世界影坛并非罕见,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经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暴力和没有铺垫的死亡,这些在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中亦属常见,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彻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决绝。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生存环境里,这种描述方法表达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反面评价

《中国国家地理》评

《可可西里》是一部把青藏高原“险恶化”的电影,这部电影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环境描写不顾基本事实,存在诸多事实错误,给观众造成了误导作用。首先,沙漠承重能力很强,这与沼泽不同,更何况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永久冻土区,因此不可能出现片中人物下陷到流沙里的情况。其二,电影中可可西里的“荒漠化”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事实上可可西里不仅不是荒漠,而且还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其三,可可西里并没有影片描述的那样可怕,可可西里也不是片中所说的无人区,在可可西里除了有淘金者、捞卤虫的人出现,还有牧民在那里放牧。可可西里和青藏高原在片中被“险恶化”,是因为造英雄、树典型的需要,这种现象不应该提倡。

《京华时报》评

《可可西里》的最大遗憾在于它未能将洗练的纪实风格贯彻到影片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天葬、成片的藏羚羊尸骸以及流沙吞人三大奇观的津津乐道,损害了影片的客观和冷静。首尾两次天葬的浓墨重彩,使得影片尽量价值中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而镜头在藏羚羊尸骸上的反复流连,更有制造奇观、滥情的嫌疑。甚至,影片足足用了96秒的时间来细致描述流沙将一个人吞没的完整过程,然后又用34秒的远景空镜头加以致敬。不论编导的本意是否要为影片制造出足够的残酷意味,但这种带着不节制情感的过度介入会对影片的纪实风格造成伤害,并且减弱影片本该具有的人道主义力量。


最后的话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更多干货欢迎大家关注

希望小伙伴们在初试好成绩哦

为你们点赞


南艺考研 | 艺术学基础知识《可可西里》2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