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为什么是一只狐狸呢?为什么我不是一匹马、一只甲虫或者一只秃鹰?
—狐狸向来喜欢冒险、狩猎,喜欢智胜强敌,而我也正擅长于此。
——狐狸先生 Mr.Fox
2016年迪士尼的现象级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为大家介绍了一只迷人的狐狸尼克,他足智多谋、风度翩翩,不羁的性格之下有一颗柔软的心,而且对待女孩(兔)子很有一套。

但是尼克并不是大银幕上第一只穿西装打领带的狐狸,2009年由天才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执导的定格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Fox)里面也有一只西装革履的狐狸先生,他也确实拥有着“了不起”的人(狐)格魅力。

影片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 Dhal 代表作有《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吹梦巨人》等等)的同名作品,讲述狐狸先生(Mr.Fox)与三个心地邪恶的农场主斗智斗勇,最终携森林里的动物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虽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它可以让大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其形式活泼生动,其内核成熟蕴藉,赏心悦目而又耐人寻味
匠心独妙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顾名思义是经由对被摄物进行逐格拍摄后连续放映产生活动影像的动画类型,与手绘动画、电脑动画合为现代动画三大门类。定格动画的制作过程相比起另外两类动画或许要更加精细、更加艰辛,它不仅需要大量的分镜脚本,而且因为所有的人物、场景、道具等等都是实体且只能与摄影机保持有限距离,这就需要导演几乎是把每一格画面都装在心里,每一次调整动作都需要十分细致的微操,才能达到流畅的动画效果,否则就会出现跳脱的掉帧。

一个不到30秒的全景横移镜头,就耗费了摄制组5周的时间。


喜欢童话故事的韦斯对动画电影一直很感兴趣,而他的动画作品(另一部是去年的《犬之岛》)都是定格动画,对他而言这种手工制作出的实体模型会更有一种生命的质感,能够直接地与他们互动,也是全体工作人员心血灌注的具象化。据说开拍后整整七个月,韦斯才决定了他心中那个最完美的狐狸爸爸模型。所有的模型都需要配合特写、近景、全景、远景制作不同大小的尺寸,动物身体上的毛发也都是人工编织,工程量很是惊人。但当最终成片能够呈现出风吹拂毛发的效果之时,那种有如创造生命的欣喜是无可取代的。

熟悉韦斯的观众应该都知道他是多么童心未泯,定格动画正是还原了我们童年时的心态:仿佛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能与我们沟通交流。定格动画给予了导演和观众一种奇妙的“触感”,这种触感是孩提时代把玩着自己的玩具与它们说话的感觉,电影也在这样的感觉之下显得尤为可爱。
孩子气的大人,大人气的孩子

影片故事分成两条线索,主线是狐狸爸爸与狐狸妈妈之间的矛盾,副线是他们的孩子Ash和表弟Kristofferson之间的矛盾。影片的开始,狐狸爸爸带着狐狸妈妈去农场去乳鸽厂偷窃,不小心(其实是成心)被陷阱捉住,在铁栏里,狐狸爸爸知道了妻子怀孕的事,狐狸妈妈也趁机奉劝他金盆洗手不要再铤而走险。
在这个引子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狐狸爸爸的性格,首先是在去鸽厂的路上关于走哪条路的选择:

狐狸爸爸会比较喜欢看风景,或许并不是为了审美需要,只是因为他生性随意放任,不愿意为了所谓的生计而放弃自己的愿望,而相反狐狸妈妈会更偏向于实用主义的观点,毕竟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
其次是狐狸爸爸不顾妻子的劝阻猜机关的时候:

这里我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狐狸爸爸身上的“孩子气”,他对这个机关有一种轻许的自负,甚至被抓住后都面不改色,因为他自信自己能够靠聪明才智逃脱,于是他想对布置陷阱自以为聪明的人证明自己,有一种争胜的孩童心态。但这一次,他猜错了,于是狐狸妈妈告诉他自己已有身孕,狐狸爸爸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再也不能那么无忧无虑地去冒险了。

另外一边的Ash总是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因为他的爸爸有着很好的运动基因,他也因此自命不凡。可是矮小的身躯和匮乏的体能却一再告诫他这不现实,周围的人也总是抱着“鼓励的心态”让他不要放弃。Ash一直很想要证明自己,这种努力的心态影响到了他的性格,使他变得特立独行不合群,很想要吸引别人的目光,于是他总是装作一副忧郁的、孤僻的“成熟”的样子,但是一次次的失败加剧着他内心的自卑。

然而表弟Kristofferson的到来却让Ash彻底失去了冷静,因为他不仅身材高挑、相貌俊俏还有非常优秀的运动天赋和头脑,心地也温柔善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尽青睐。成熟的Ash无法接受自己确实不如人——无论哪方面,但是Kristofferson离他这么近,他不得不每天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还必须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日益增长的自卑变成了恨意,Ash因此对表弟十分不友善,甚至会拿他病危的爸爸说事,只为了看kristofferson伤心失意的样子。
——不过终究是孩子,Ash与Kristofferson可以靠一辆电动火车就和好。

熟悉韦斯的观众都知道他非常喜欢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性格互换,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孩子往往比大人“表现得”成熟得多:比如《青春年少》(Rushmore)里智商超群、向往和女老师步入婚姻殿堂的男主角(正是Ash的配音演员哦),《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baums)里三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大人却常常行事十分不理智,常常一意孤行,遇见突发状况不知所措,比如《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里为了替友报仇执意要寻找虎鲨的纪录片导演,《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里感情不和的三兄弟等等。

韦斯喜欢做这种性格调换,一是生活经历的积累,因为孩子们都是渴望认可进而渴望成熟的,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而大人们常常自以为成熟,却逃脱不了孩子的影子;二是他对孩子与童话的喜爱,使得他非常相信孩子们的可能性,他们不像大人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能够自由地追逐梦想;三是他也非常向往孩子的心态,他认为大人也不应该丢失童心,否则生活会失去诗意与激情——这是他艺术气质的来源。
与心中的野性挥手致意

上文已经提到了狐狸爸爸所面临的状况,有了孩子以后他确实改行做了报社记者,和妻子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实际上他的内心依然有着压抑不住的愿望:

他想改变一直住在洞穴里的传统,想要住在阳光充足、视野良好的地面,为此他买下了一幢树屋。理由无非是“这让我觉得寒碜”和“地上的风光更好”而已,不是为了实用目的,只是为了自己更舒心。他不顾朋友獾律师的再三劝阻,决定买下这间屋子。

獾律师警告他不要买这间屋子,是因为它和森林旁边三个心狠手辣的农场主紧挨着,很容易找来灭顶之灾;但是狐狸爸爸想买这间屋子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想和这三个农场主交交手。——是的,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本能,想要重操旧业了。

狐狸爸爸的计划顺利进行,他瞒着妻子把三家农场全都偷了一次,完成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壮举。但是没想到这三个农场主真不是好惹的,带着猎枪就找上门来,打掉了狐狸爸爸的尾巴,在他逃脱之后,又把他的家给铲平,调来一批挖掘机掘地三尺要把他找出来,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被殃及到了。狐狸爸爸带着一家人逃进了地下,狐狸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失望与愤怒:


狐狸爸爸对此的回答是:“因为我是野生动物。”于是这个电影的核心主题就是:野性本能与责任之间应该如何抉择。在此之前,狐狸爸爸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是一直在依靠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去平衡,这次危机也依然被他化解了:他带领动物们暗度陈仓,偷袭了后防空虚的三个农场。
三个农场主自然是大为震怒,他们把苹果酒灌进洞穴里把动物们都冲进了下水道。这一次的灾难把狐狸爸爸努力维持的平衡给打破了,他必须要做出抉择,最终他决定为自己的任性负责,他准备去农场主那里自首,牺牲自己来换取大家的安全。

就在狐狸爸爸爬向地面的同时,大伙儿发现Kristofferson不见了,之前农场里的保安大鼠Rat来到下水道告诉他们,他是被农场主抓走了。这时Ash站出来说他们抓错了人,颇有一种英雄气概,大鼠便准备抓了他邀功。狐狸爸爸听见了儿子的呼救,回转来与大鼠进行了殊死搏斗。在这场较量中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丢失的野性,也找回了战胜强敌的信心。不仅如此,他还用拉丁名(学名)称呼那些动物们,唤醒他们的动物本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才能去击溃那些农场主。他成功地感染了所有人。
最终狐狸爸爸携众动物战胜了三个农场主,凯旋之时他在路边望见了一只狼——野生的、健美的狼。狐狸爸爸一直很害怕狼,尽管他从来没见过,但是他畏惧这种神秘而又凶残的动物:

但当他真正看到这只狼的时候,他受到了感动,受到了一种生命原始野性的召唤,狼就是这种纯粹野性的象征,他孤高地独自生活在北疆边塞,挨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从不惧怕死亡,从不心忧未来。“多么美丽的生物啊。”狐狸爸爸如此说道。

狐狸爸爸尝试着与他沟通,无论是英语法语还是拉丁语对方都没有反应,最后他举起自己的拳头向对方示意,对方以同样的手势回敬了他,随后便消失在皑皑雪原。狐狸爸爸直面了内心的恐惧,并且得到了对方的承认,他的野性也就此得到了巩固,不再是他取舍的对象,而是永远保有的、内化的精神。这是他最了不起的时候。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称为大人童话也正在于此,它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沉睡已久的追逐与挑战的本能,在长久的生活散流的冲刷下被消磨殆尽的本能。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景观去绕远路?还有多少人为了内心的愿望而冒险?——只有在孩子心中这些从来没有缺少过,所以只有在童话里我们才能感受久违的野性的呼唤,这种呼唤单纯而美好,令人噙泪。

狐狸爸爸是了不起的,因为他从来是、一直是、还会是一只野生动物。
也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一只心中住着一匹狼的狐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