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而华丽,或许未必很深刻,但却令人愉悦

2022-10-18 11:20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656、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而华丽,或许未必很深刻,但却令人愉悦


2021-04-14 08:30,网友“鱼儿聊艺术”发表名为《【西方音乐史19】晚期巴洛克作曲家》的文章。(2人赞同了该文章)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牛顿》:小说名…)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大约从1600年开始至1750年J.S.巴赫去世,巴洛克时期经历了150余年,

…巴洛克时期:见《贝多芬199》…

 

洛可可风格出现时,巴洛克风格依旧与这一新的音乐风格并存。

晚期巴洛克作曲家人数众多,让我们主要看一看德国的情况。

 

 

尽管以今天的观点,泰勒曼(Telemann,1681-1767)的艺术成就比J.S.巴赫稍逊,但在当时,却是独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

…观、点、观点:见《欧几里得50、51》…

 

他非常多产,作有600首意大利序曲、44部受难乐、40部歌剧、12首全套礼拜音乐等。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而华丽,或许未必很深刻,但却令人愉悦,独具风采。所作7个乐章的《a小调组曲》,使用一种被称为“柔美笛”的次中音竖笛来演奏,全曲情感丰富,变化多端。

…深、刻、深刻:见《欧几里得133》…

…情、感、情感:见《牛顿101》…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为乐队创作的10乐章组曲《汉堡的潮汐》,是一部难得的天才之作,包含了庞大的序曲和9首舞曲,每一乐章被刻意安排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和故事,

…天、才、天才:见《欧几里得54、55》…

…故、事、故事:见《贝多芬651、652》…

 

而序曲所给人的开阔感觉令人惊讶,很难想象那时的音乐能有如此的气魄。

…感、觉、感觉:《牛顿120》…

 

 

另两位德国作曲家,海尼兴(Heinichen,1683-1729),以一套《德累斯顿大协奏曲》闻名,协奏曲的乐器组使用了圆号、横笛、双簧管等管乐器。


匡茨(Quantz,1697-1773)作有大量长笛作品,是一位重要的长笛演奏家,

他对长笛进行了改进,著有长笛演奏法一书。

…进、行、进行:见《贝多芬222》…

…法:见《欧几里得3》…

 

 

法国作曲家(大)勒克莱尔(Leclair,1697-1764)的音乐秉承了法兰西民族所特有的矫(jiǎo)饰风格,有着优雅的气质。

 

 

意大利作曲家杰米尼亚尼(Geminiani,1687-1762)和维拉契尼(Veracini,1690-1768)都是著名小提琴家,

其中杰米尼亚尼是科雷利的弟子,所著《小提琴的艺术》是最早关于小提琴演奏技法的著作,重要作品有18首大协奏曲和24首小提琴奏鸣曲。

…科雷利:见《贝多芬649》…

[

在当时,集小提琴大师 与作曲名家 于一身的科雷利(Corelli,1653-1713),创作了最出色的三重奏鸣曲(作品 1 至 4 号,共 48 首)。

——《贝多芬649

]


波希米亚地区(中欧的地名,原是拉丁语、日耳曼语对捷克的称呼,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2/3的区域)在巴洛克时期 也出现了自己的作曲家,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稍早的比贝尔(Biber,1644-1704),他的《玄秘奏鸣曲》(或译《玫瑰经》)十分著名,

 

而稍后的泽林卡(Zelenka,1679-1745),则更具波里米亚民族特色,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些乐队序曲、随想曲以及三重奏鸣曲。

 

 

编辑于2021-04-14 08:30

 

“J.S.巴赫的长子W.F.巴赫(1710 - 1784)和三子C.P.E.巴赫(1714 - 1788)等人 在巴洛克时期出现的“华丽风格”中,注入新的表现内容,更为极端地强调真实 与自然的情感,追求内在的、多感的 和主观的表达

请看下集《贝多芬657、巴赫儿子强调真实 与自然的情感,追求内在的、多感的 和主观的表达》”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泰勒曼的音乐风格优雅而华丽,或许未必很深刻,但却令人愉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