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孩子高考志愿来治愈家长自己的童年
家长有两件事情容易“无意识”地作恶:一是“替孩子填报志愿”;二是“替孩子结婚”。
所谓替孩子结婚,就是家长总结自己婚姻的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然后以“为孩子好”为理由,一头扎进孩子的婚恋大事里面去,代替孩子去选择对象。尽管因此会与自己孩子产生激烈矛盾冲突,依然乐此不疲,自我感动,总觉得孩子以后会理解的,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问题在于,家长们替孩子做了婚嫁的选择,这结婚后的日子并不是家长去过的,终究孩子自己的婚姻,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是孩子自己去承受。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家长给孩子做选择,但后果是孩子自己承担的(除非你有钞能力,能管孩子一辈子)。
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有些家长因为曾经错失了读某些专业的遗憾,或者听别人说某某专业未来有出息,就逼迫自己孩子填家长自己认为的好“专业”。
但是孩子自己的专业喜好不重要吗?
有一个网络上传播了很多年的真实案例,一位信张的北大医学博士,80年代的湖南籍大学生,因为“晕血”等原因,无法适应医院工作,最终在家待业务农已经二十余年。
这位张某高考后自己想读当时湖南某所著名工科学校的工科专业,但家里认为读医学更有出路,1984年张某以常德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湖南医科大学,后来一路念到了北大的医学博士。但因为自身害怕晕血等原因,几经波折,一直在家务农。
如果张某当时选择了工科院校(不用怕晕血),现在会怎么样?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包分配的,那个时候重点本科出来,情况很有可能会大不一样。
去年有一个新闻,家长偷改自己孩子的志愿,最后导致孩子抑郁症,大三退学。每年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家长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现在时代变了。
【1】现在读什么专业,毕业后都不好就业,所以你给孩子选专业,以后孩子有问题,肯定会怪你。
【2】现在找工作,孩子的出路,主要是靠家长自己的能力和关系。你指望报考一个所谓的专业逆天改命是不可能的了。因为现在已经不缺人才,更不存在什么紧缺的专业了。
【3】不要相信媒体宣传的什么紧缺专业。真有这么好的事,会让你知道?你们家附近工厂天天招人,**专业工种紧缺,是因为这个专业好吗?只有招不到人待遇差的专业,才需要天天宣传(忽悠人去)。
所以,家长们不要拿孩子高考志愿来治愈家长自己的童年,不要因为你自己有遗憾,然后又给孩子制造更多的遗憾。感动自己的爱,不是牺牲,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