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人为了进入碳领域,给我打了50分钟电话

2021-10-31 19:24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有一位网络朋友加我微信,问我是否方便电话沟通。由于昨天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管理内训的时间,所以我们约了今天电话沟通。

 

这位朋友是化工行业的从业人员,他自己有在关注碳领域的动态,萌生考碳领域的证书的想法,是他的一位在壳牌公司上班的负责能源项目的朋友和他说:“可以考一下碳领域的证书。”这位朋友说,他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感觉不少碳培训的机构都有夸大的成份,看到胡杨的公众号文章时,觉得比较实在,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我的真诚,所以想和我电话沟通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进入碳领域?用什么方式来快速进入碳领域?

 

说实话,听到这位网络的朋友的这番话,我是挺感动的,被信任也是一种成就感。在长达50分钟的交流中,我和他分享了胡杨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沟通文化,同时也给出了我对他的建议。这位朋友最后提出一个想法:“他是否有机会加入到胡杨?”我也给他提供了一些思路,有战略合作的方式,也有通过他提升碳领域的认知后的合作方式。

 

之所以想要分享这件事情,是因为我看到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

 

1、在一些公司,老板很有前瞻性,也有战略眼光,很早就要求团队布局碳市场,但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太多学习的欲望,大好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就摆在眼前,但他的团队的成员却视而不见。

 

2、今天这位化工行业的朋友,为了进入碳领域,自己到网络上找靠谱的机构并打电话咨询进入这个领域的有效路径以及合作方式。

 

可以预见,未来这位化工行业的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把握到很好的机会,因为现在碳市场的机会才刚刚开始,目前很多大企业对碳排放管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现在这个领域的人才的供求关系的优势在专业人才这边。3-5年以后,当大学院校全部开设了低碳相关的专业后,碳领域的人才供求关系会得到平衡甚至反转,先知先觉的人会更能把握时代的机会。

 

很多人总是在懊悔错过了20年前,甚至10年前布局房地产的机会,10年或者20年以后,再回头来看当下的碳领域的机会,这批人可能又会有同样的感慨,区别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踩准了时代的节奏。



快车通道:

如何把碳成本转化为碳资产?

碳排放管理员证书、碳资产管理证书到底有什么区别?

碳排放管理员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会愿意参加碳排放管理培训?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人咨询碳资产管理的课程?



在胡杨低碳微信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林业碳汇


有人为了进入碳领域,给我打了50分钟电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