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3A大作救不了主机市场——观任天堂与索尼集团决算有感

作者:安田秀树 (东洋证券分析师) 发表日期:2023/3/1 出处:gamesindustry 翻译:云技术
2023年2月的决算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一片骚动。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谈谈上个月发售的PS VR2。距离上篇文章发稿没多久,彭博社的报道就出来了,里面提到了索尼公司内部制定的PSVR2出货销量(sell-in)目标已经被下调。
对此,索尼集团只做了简短的回复,表示他们并没有减产的计划。参加完吹风会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PSVR2的初动预约很乏力。
凡是初动乏力的主机及周边机器,没有一例能后来居上的。这是笔者的一贯主张,至今还没有一个例外,看来这次的PSVR2也是凶多吉少。对此,索尼集团表示“还需继续观察”。同样的话任天堂在Nintendo Labo时期也说过,只是年代久远,大家可能不记得了。索尼这种躺平式的“继续观察”,只会让事态越来越糟。
东洋证券认为,在主机普及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硬件,而不是缺乏因果关系的软件。PSVR2的失败,很可能会导致VR生态的核心内容Metaverse(元宇宙)以及衍生出的NFT技术(非同质化代币)的连锁性失败。
“技术一夜之间改变世界”的事情,在笔者的二十年分析师生涯中还未见一例。
回到正题。任天堂第3季度的决算数据显示营收和利润均有下降。宝可梦朱·紫卖出了2061万份(实销1820万份),到货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公司整体业绩却没有太大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硬件的到货销量减少,从去年同期的1895万台下降到1491万台
(2)已发售游戏的到货销量减少,从去年同期的1亿7929万份下降到1亿7211万份
硬件方面虽然受到上半年半导体不足的影响,但目前已趋于好转,圣诞商战期间也能按照约定向零售商供货。然而实际销量却依然低迷不振。任天堂给出的理由是疫后生活重启(宅家玩游戏时间减少)和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造成的。
值得玩味的是,索尼集团在第3季度财报中已经不再提“疫后生活重启”的事了。
从两公司的声明中可以看出,做的好的都是自身原因,做的不好的都是外部原因。然而,在主机游戏20多年的历史中,几乎从未受过外部因素影响。即便是任天堂,在上一期的决算中也表示没有外部因素影响(原以为他们会提通货膨胀和疫后生活重启)。
希望任天堂的宣传部门能认真调查软硬件销量减少的真正原因,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回答。
那么造成Switch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请看下方图表。图中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的畅销型主机(Wii,PS4,Switch,任天堂DS),统计了它们每年的销量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主机的销量都在峰值后第3年开始急剧减少。
Switch也是一样,新鲜感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东洋证券会一直强调外形设计在局部改良中的重要性。
PS4同样在第7个年头开始销量骤减,跌幅甚至超出了索尼集团的预期。人们对已经习惯的事物往往不太敏感,需要通过不断地翻新来维持热度。

东洋证券已经将2024财年Switch的预期销量从1700万台下调至1200万台。同样是第8年,Switch的预期销量比过去那些主机要高出不少。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机种在第8年已经成功过渡到次世代,而Switch直到下个财年还没有次世代登场的时间表。
东洋证券认为,任天堂的次世代机型将于2024年至2025年左右上市。考虑到现在的销量跌幅,有必要在两个财年后推出次世代产品。
古川社长在决算说明会中提到Switch的第8年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其实并不尽然,像Game Boy就畅销了10年以上。具体分析会放在下期。
PS5当然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来延长生命周期,但鉴于PS主机的更新换代已经和iPhone无异,人们购买PS5的理由也仅仅是对老机型的置换。个人认为,此时的索尼应该果断推出次世代主机。
在决算吹风会中,笔者还从任天堂哪里得到了一些有趣的消息。
任天堂认为当前的游戏市场还在不断扩张,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销售国数量的增加,有必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市场在扩大,意味着次世代主机将面临比Switch更多的用户。商业自出生开始就是欲望增长的产物,无法适应用户增长的商业模式迟早会被历史淘汰。
希望任天堂的次世代主机不要再和PS5一样,被外人揪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评头论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还“深感悲伤”。笔者曾多次强调“无法大量生产的东西就不会普及”,真正深感悲伤的应该是那些抢不到主机的玩家才对。
接下来是索尼集团的决算。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这里没有采用累计销量,只拿出第3季度的数据进行说明。PS5在第3季度的到货销量为710万台,与上一财年相比大幅增长(去年曾因半导体不足而无法正常供货)。
由于硬件市场的回暖,再加上日元贬值,索尼开始扭亏为盈。与之相对的是任天堂主机的销售成绩持续低迷,即便在宝可梦新作发售的加持下也无济于事。
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我之前的观点——提升主机销量的关键在于硬件而不是软件。
之前PS5的预期(到货)销量还不足710万台,而东洋证券却给出了900万台的预测,可见我们对其期望之高。
索尼的决算说明会中还提到上一季度PS5的产量为650万台。鉴于10~12月的空运渠道畅通无阻,大部分产品都能即时送出,因此才有了900万台预测。然而事与愿违。
从西铁和近铁(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从事国际空运)的报告来看,10~12月的国际货仓已经开始富余,我们的预测正是基于这个情报。现在看来,运输环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年初时索尼曾向全球郑重宣称PS5的供货量已经充足。从PS5发售至今,足足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才达成目标,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索尼主机的商业模式是用接近成本的售价来普及硬件,再通过贩卖软件和专利来获利。然而这种商业模式是难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不知道到时候索尼又会拿出什么新招数。
关于通货膨胀,需要从最坏的情况去思考,我会将其和“塞尔达在美国提价”一并放到下期分析。
索尼的硬件销量经过上方修正后为1900万台,反推可知第4季度的销量为620万台。第4季度按理说是需求淡季,并没有扩大生产的必要。在向索尼集团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为了积累流通库存。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如果想要确保店铺有存货,流通库存量最少要达到400万台以上。按照索尼目前提供的数据,恐怕还不能做到让全球商店里都有现货。
东洋证券在与核心玩家长期沟通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人普遍认为PS5就是一台高配版的PS4。
这种想法为PS5确保了一部分的刚需,因此销量走势也是紧随PS4。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见下方图表)
索尼吹响了PS5增产的号角,但与之配套的软件销量却迟迟没有跟上。虽然活跃用户有所增长,但考虑到PS5现有的台数,这点增量还是不够看的。希望索尼能尽快公布第4季度决算,笔者很想看看倒卖的影响是否还在。目前的现状就是:PS5的销量与Switch相差无几,而后者几乎没有第三方3A大作。


从任天堂第3季度的同比销量来看,即便是宝可梦新作也难以阻止Switch的销量下滑。索尼的硬件销量虽然有所增长,但软件的销量却没有齐头并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软件对于硬件销量的无能为力。
是时候让这个充满迷信的游戏业界恢复一些基本的常识了。
(原标题:ハード主導で決まるゲーム機市場 ~任天堂とソニーグループの決算から考える~)